《草房子》是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经典之作。在他的老家江苏盐城,与图书同名的儿童文学主题乐园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正式开园。近日,“草房子乐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儿童文学创作者、研究者、出版者。他们相聚于此,是为了探讨一个话题——短中篇儿童小说的艺术特质。
活动主办方是接力出版社,为什么这家社挑起了这个话题?在此时,讨论这个话题对于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又有怎样的价值?
设奖项鼓励引导
“短中篇儿童小说的艺术特质”是这次研讨会的主题,它还有一个副题——“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获奖作品新书发布暨研讨会”。
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主办,接力出版社承办,至今已经举办两届,共评选出金奖作品2部、银奖作品4部、铜奖作品11部。
第一届获奖作品已由接力出版社全部出版,其中,王璐琪的《给我一个太阳》发行5万册,《给我一个太阳》《黄羊角》《羊儿在云朵里跑》入选新阅读研究所2018年度“中国童书榜”100佳童书,进入了2019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东三省寒假教委推荐目录等重要推荐书单,小说《良夜灯火》版权输出到黎巴嫩。
第二届获奖作品《假装被风儿吹走了》《琉璃爷爷和琉璃小子们》《青菀》《百合静静绽放》今年6月刚刚上市。这些作品以现实主义题材为主,涉及城市和乡村儿童的校园、家庭生活,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等,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
在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中有一条评奖标准:作品应具有创新内容和形式,运用新的创作理念和艺术手法,表现少年儿童成长中的生活现实、心理现实,对当代儿童小说创作具有探索和引领意义。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对此非常认可:“和一般文学一样,我们要提倡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应该是在表现永恒人生与儿童性的同时,体现时代精神。”
“这些获奖作品文风朴实,对生活有理解,对儿童精神及心理发展有深度思考。”在儿童文学评论家李利芳看来,作者的任务是引领青少年去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难题,这应该是现实主义短中篇儿童小说精神特质的关键。年轻作家在创作起步时牢牢握定这样的价值持守,去积极保护儿童健康成长,这是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设置最大的贡献。
儿童文学评论家崔昕平认为,这个奖项的设置,对于弘扬短中篇儿童小说的创作艺术和创作技巧也非常有价值。“短中篇作品不能因篇幅短而选择更倾向于低幼读者,应同时凸显短中篇创作的特点,在有限的篇幅里提升文学性;也不应该是一个可以拉成长篇的短篇,前情后果,事无巨细,而应该像一个精彩的生活横断面,在有限的篇幅里提升作品的文学技艺。”
办研讨会呼吁关注
创作和理论,是儿童小说发展的“双翼”。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认为,近年来,儿童小说的创作成绩斐然,但是儿童小说的理论研究、理论建构需要加强。“接力出版社希望通过奖项的评选和理论研讨等工作,让更多的同仁关注儿童中短篇小说的创作和儿童小说的评论、理论工作。”
曹文轩最近一直在讲一个话题——“短篇意识”。如此强调,原因在于“目前无论是年轻作家的创作,还是中小学生的阅读,包括各种推荐书目,很多都是从长篇小说开始”。他多次和白冰谈道,中国孩子现在习惯于阅读长篇,很多一线作家几乎全部只写长篇,这样的写作格局和阅读格局是有问题的。“对孩子而言,阅读短中篇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对作家来说,写作短篇小说,锻炼的是叙述和描写这个世界、我们的生活的基本功。这个基本功练好了,才能写出好的长篇。”
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获奖作者王璐琪对此感同身受。王璐琪说,短中篇儿童小说是局部的艺术,作家需要在一个点上细致入微地雕刻,并不需要把故事的全部写出,只需挖井一般,取一个横截面,但读者通过局部的线索,能够想象出整个故事的全局。“因为儿童感官与成人感官的不一致性,儿童更能够发觉一些细微的不易察觉的细节,所以短中篇儿童小说更适宜青少年儿童阅读。”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张学青来自教学一线的实践显示,短中篇儿童小说非常适合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味,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阅读成就感。她平时特别愿意向孩子们推荐儿童成长小说,“成长小说的特质是写实,当孩子面对各种成长困惑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些作品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各种困苦,这是一种成长的预演”。但她也提醒,不要把孩子“幼稚化”。“孩子有成长的愿望,对于孩子,我们既要蹲下来与其平视,也要把孩子们向高处引导。给孩子们推荐的优秀小说,要有桃核一样的质地——外壳坚硬,内里芳香。”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周益民则提到,目前优秀的短篇儿童小说非常少,这可能和很多短篇集没有形成品牌,影响了短篇小说作品的传播有关。
“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这是丰子恺先生所说。“用银镊子翻弄人生。”这是日本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菊池宽对日本短篇小说名家芥川龙之介的评价。“人生还不如波德莱尔的一行诗。”出自芥川龙之介。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朱自强用这几句名人之语,揭示短中篇儿童小说在艺术和思想两个方面的特质:在艺术上,要有高超的艺术技巧;在思想内容上,作品对人生进行洞察和观照时,要具有非常透彻的目光。他强调,从这两个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的短中篇儿童小说还有进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