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如何打造精品少儿主题图书?

2021-07-26 来源:出版商务网 余若歆
  在主题出版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以小见大,用小故事反映大道理,打造符合时代要求,兼顾儿童视角和儿童审美,叫好又叫座的主题童书,成为新时期少儿出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文学本位,拓宽儿童小说的现实意义

  少儿出版工作的本质就是“出书育人”,“在一定程度而言,主题图书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核心价值观及科学素养培养、传承民族文化,这本身就是少儿出版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接力出版社(简称“接力社”)总编辑白冰表示。

  少儿出版的“主题”属性早已有之。接力社每年都会制定战略性选题计划,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出版相关少儿读物,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更加注重趣味性和儿童性。

  对于专业少儿出版机构而言,儿童文学精品可以称得上是“立社之本”,因此,儿童文学类主题读物成为在资深优势基础上,打造的集思想性、时代性和文学性为一体的细分板块。

  如何将重大题材、重大历史时间节点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儿童文学作品?近年来,在二者的结合方面,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简称“苏少社”)的探索有目共睹。出版的《因为爸爸》《大水》《乘风破浪的男孩》等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中宣部“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年度“中国好书”等。这些作品均以贴近少年儿童生活的主人公的成长为主要叙事,将宏大主题和时代叙事融入其中。除了策划现实题材类主题出版精品外,创设专业奖项,依托平台推动主题出版的可持续发展,也是近年来少儿出版领域的重要举措。比如《大水》就来源于苏少社“曹文轩儿童文学奖”,该社还在东方娃娃原创绘本大赛中特别设置了主题出版类。

  为了推动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19年2月启动了首届“长江杯”活动,4月发布了获奖作品——孟宪明的《第二十六张古琴》和赵菱的《我的老师乘诗而来》。《儿童文学》原主编、著名评论家徐德霞评价该奖项优秀作品:主题鲜明,紧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大主题,关注当下;题材广泛,乡土文学、本土文学、传统文化特质鲜明;新作者比例高。其实近年来,屡获大奖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基本具备前两大特点。如聚焦脱贫攻坚的儿童文学作品: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简称“二十一世纪社”)《逐光的孩子》、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羊群里的孩子》、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简称“浙少社”)《上学谣》等。

  横向延伸,主题作品的多元化开发

  近年来,围绕国家重大事件和时间节点,推出的少儿主题图书呈现出两大明显趋势:题材和形式的呈现更加多元,且结合自身优势板块,实现主题出版的IP化运营。

  一方面,作品体裁涵盖多种形式,除儿童文学外,图画书、科普、动漫、玩具书等领域也打造了不少精品少儿主题图书。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简称“安少社”)多点开花,陆续推出低幼读物《小童谣 大梦想》、图画书《归来》、漫画读物《画说中国共产党历史》、科幻小说《中国轨道号》、儿童文学《绿色山峦》等。

  以“读图”形式为例,安少社《画说中国共产党历史》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专家刘宝东主编,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起的党的历史。少年儿童出版社(简称“上少社”)《百年风华图——金山农民画红色历史长卷》(4卷),选取了党的百年征程中100个历史瞬间连缀成绚丽恢宏的拉页长卷。苏少社“童心向党•百年辉煌”书系则选取了16个具有代表性的儿童个体或群体故事,以绘本形式呈现,展现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

  除了专业少儿出版社,民营出版策划机构也结合自身特点,打造多样化的少儿主题图书。以立体科普书见长的乐乐趣,先后推出《嫦娥探月立体书》《自信少年读经典立体绘本》等原创作品,前者以立体互动形式展示了嫦娥工程的全部过程;后者以低年级学龄儿童为阅读群体,用立体纸艺呈现4个党史故事,让红色精神深入孩子的内心。

  另一方面,为了让主题出版更具亲和力,满足读者全方位的阅读需求,出版机构通过数字出版和IP多元开发的方式,探索从单一文字到与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介的互动融合。比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邀请著名配音演员吴俊全为《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录制全书音频;在编辑《新时代国情教育读本》时,编辑观看了超过255个小时的纪录片,扫描书中二维码就能收听观看音视频。再如,浙少社推出的献礼建党百年主题作品《中国有了一条船》《乌篷里的红》《百年仁心》等,除电子书外,还推出了有声书和广播剧。接力社与党建读物出版社共同打造的《钟南山:生命的卫士》电子书,于2020年疫情期间先于纸质书上市,不到1个月阅读量近40万,上市半年阅读量超过100万;加上抖音和线下讲座等多元营销,纸质书上市后销售了几十万册。上少社则将联合传媒公司推出《上下五千年》系列纪实综艺节目。

  “双效”精品,要“叫好”也要“叫座”

  如何从少儿视角展现宏大主题,从小切口入手,贴合儿童作品独特的创作和审美特点,或许是最大的难点。在明天出版社(简称“明天社”)社长傅大伟看来,少儿主题图书不是喊口号,而是将“培根铸魂”观念融入到优质作品中。他表示,“目前主题出版题材还不够,作品销量上不去,作品影响力也就上不去”,为此,明天社将主题出版与社会效益考核相结合,鼓励编辑策划好选题,约好稿,推精品,做“双效”图书。不同细分板块和编辑室都将主题出版意识融入日常的出版工作中,以儿童视角来打造主题出版读物。

  白冰对此持类似看法,“双效”既要求作品有益于少年儿童成长,还要实现高质量出版,有口碑也有市场。目前,接力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的“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总发行量近200万册,未来有望突破500万册,“如果每本书平均有3位读者,那么就有1500万人阅读,自然能实现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总而言之,要打造主题出版“双效”读物,首先,从社领导的顶层设计,到编辑团队和营销发行队伍都要有整体要求。据上少社总编辑陆小新介绍,早在多年前,该社就明确提出要打造两条丰富多样、质量上乘的主题出版读物产品线,即经典产品与新经典产品。一方面,动员原创儿童文学出版中心全体编辑,筛选出版过的红色儿童文学作品,重新设计包装。另一方面,策划一系列紧跟时代脉搏,展现新时期重大发展成就的儿童文学选题。

  其次,在职能部门设置、考核方式等机制体制方面为主题出版保驾护航。2021年,上少社专门成立主题出版编辑部,发动有相关经验的优秀编辑加入,不考核业绩,不规定基本工作量。陆小新强调,成立新部门是依托原创儿童文学中心实行的“项目制”,一切只为打造优质少儿主题图书服务。再如浙少社,虽然未调整职能部门,但要求各编辑室强化主题出版的规划,对重点主题出版物进行单独立项、专题推进、精准规划,并由社领导直接担任项目责任人。

  最后,全流程精诚协作,打磨高质量作品,多元营销让好书走近小读者。在编创的互助共谋方面,董宏猷在创作《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时,二十一世纪社编辑团队提前介入,陪同作者先后深入多地采风,一起闭关创作。图书出版后又组织多场专业作品研讨会,编辑同作者根据专家和社会意见修订部分篇目,持续优化内容。在营销推广方面,中少总社除着力打造“美丽中国•从家乡出发” 系列图画书、《伟大是怎样炼成的》、“可爱的中国”等系列主题图书外,其所属报刊和未来网还开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巡访活动,组织记者分赴各地开展主题采访,推出多项专题专栏和融媒体报道。苏少社也通过一系列“童心向党”主题教育活动加深少年儿童对党史国情的了解。诚如苏少社社长王泳波所言,新时代的主题出版,既体现了专业社的使命担当,也体现了出版机构对于专业资源的组织和运用能力,是出版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