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张云峰:中原农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摘 要】国家出版基金积极鼓励和扶持代表国家先进水平,对学科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的原创性学术精品出版,而精品科技专著的出版,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菌物资源与利用”丛书为例,从编辑加工的角度谈提升内容呈现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国家出版基金;“中国菌物资源与利用”丛书;编辑加工
国家出版基金以“体现国家意志,传承优秀文化,推动繁荣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宗旨,精心推选符合国家需要、社会需要、人民群众需要,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出版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自设立以来,在促进学术繁荣发展,提高出版整体质量水平,坚定文化自信,着力抓经典、促原创、追前沿、补空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方面作用日益凸显。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菌物资源与利用”丛书全四卷,全部获得国家出版基金支持:《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获国家出版基金2014年资助立项,《中国食用菌生产》获国家出版基金2015年资助立项,《中国菌物药》和《中国食用菌加工》获国家出版基金2016年资助立项。丛书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李玉担任总主编,领导行业内80个科研、教育、产业、推广机构、319位专家共同参与编写,历时10年完成的科技巨著。丛书800余万字,收录近6000幅生态与显微照片,填补了多项出版空白,创造了多项“第一”成果,是我国迄今最全面的菌物资源与利用方面的巨著。丛书的出版,将为产学研相结合地进行食用菌研究、开发与利用提供指导和借鉴,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托。
1 丛书内容
《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是“中国菌物资源与利用”丛书的第一卷,该卷严格按照2015年版《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执行,收录记载了中国大型菌物资源509属1?819种,所载种类均配有宏观形态和(或)生境彩色照片,以及主要宏观形态特征、显微结构特征、生态习性、经济用途(食用性、药用性或毒性)和在国内的大致分布区域等简要文字描述,一些易混淆的种还增加了与相近种的鉴别特征比较,较为全面而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大型菌物资源的实际情况,是一部辨识菌物物种资源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中国食用菌生产》是“中国菌物资源与利用”丛书的第二卷,该卷以“内容新,技术明,观点准,品种全”为原则,重点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食用菌产业的创新成果。全书内容涉及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史、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食用菌基础知识,食用菌制种技术,食用菌生产设施与设备,食用菌生产技术(共涉及37个食用菌栽培种),228种病害、38种害虫及7种鼠类的防控技术,食用菌菌渣利用技术等内容,是一部兼具普及知识与提高技术的食用菌生产专著。
《中国菌物药》是“中国菌物资源与利用”丛书的第三卷,该卷以中药知识体系为主线,分为总论和各论两篇。总论中介绍了菌物药的定义、起源、发展、本草学考证,传统药性与配伍理论,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菌物药鉴定与生产及民族菌物药;各论中介绍了子座类、菌核类、发酵类及其他类共228种菌物药知识。该卷是以快速发展的菌物科学为背景,在国家对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日益国际化趋势的前提下完成的我国第一部关于菌物药的专著。
《中国食用菌加工》是“中国菌物资源与利用”丛书的收官之作,该卷荟萃了数十位专家近年来创作的新成果(含100多种专利和新型科研成果),详细介绍了食用菌加工产业状况、技术发展策略与趋势,食用菌中的化学成分,食用菌深加工设备,食用菌加工技术,食用菌化学成分提取,食用菌深加工制品,食用菌产品开发,食用菌产品加工实例等,是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食用菌加工技术的著作,为食用菌加工技术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2 丛书特点
1)科学性。
为了追求真实和科学,菌物资源的地理分区划分,是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气候地理与自然生态环境等因素加以改进的,并不是按行政区划进行划分的,同时采纳了中国植被类型划分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了历年采集菌物的记录,对相关的种类进行了区域分布标记,以期能更合理、更科学、更真实地反映出国内各地的菌物资源特点及其与自然气候地理和生境生态的关系。
2)代表性。
《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是迄今我国同类著作中收录种类数最多、由中国学者命名的种类最多,同时也是由著者参与发现的物种最多的大型菌物图鉴。《中国食用菌生产》《中国食用菌加工》和《中国菌物药》在此前都没有系统出版物,代表着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加工、菌物药应用领域科研、教学与生产的最高水平,是我国食用菌生产、加工设备较为完整,生产、加工技术最多,应用实例最详细,菌物分类图书中收录种类最多、命名方法最先进的经典著作。
3)原创性。
丛书呈现的都是著者们长期科研活动所积累的学术成果,各知识点都经过了严格推敲核定,并澄清了许多传统上的科学谬误。例如:纠正了我国食用菌行业自1958年以来一直沿用的“食所加庶,羞有芝栭”,20世纪80年代以来滥用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21世纪人类的膳食结构是一荤一素一菇”,以及“和之美者……越骆之菌”的错误说法。
4)艺术性。
在装帧设计上,中原农民出版社借助现代排版技术,结合编辑与作者的审美修养,打破传统排版方式的桎梏,统一规范之中又不拘一格,图片排版采用通栏、半栏、跨栏、满版、出血等形式,增强了版面的视觉冲击力与美学效果;封面则是采用了仿羊皮材料,防霉防晒防潮防开裂处理,软面圆脊精装设计,实现了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与可收藏性的有机结合。
3 编辑质量把控
在出版物意识形态要求非常严格的形势下,严格掌控出版物的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践行国家出版基金设立宗旨的同时,也为后期出版物进入市场,为更广泛读者学习、使用提供优质作品。编辑加工则是图书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决定着成品的内容呈现质量。作者提供的原稿一如坯料,需要剔除瑕疵并润色加工,方能成为精品。好的编辑应该以审视的眼光对待作者的初稿,不迷信、不盲从,大胆质疑,仔细求证,按出版要求规范体例,核实图表、数据、引文,做好编辑加工工作。“中国菌物资源与利用”丛书进入编辑加工流程后,严格按照中原农民出版社“三审三校一通读+印前质检”的流程执行,从而确保丛书编辑质量达到优级。
1)语言阐述的客观性。
坚持采用科学严谨的表达方式,多采用简单句式,能用短句的不用长句,能简单描述的不复杂赘述。例如:介绍姬菇采收的描述:“将子实体分剪成一个一个菌柄长度为2.5~4cm,切口平整,不能是尖脚菇。”句式杂糅,后修改成:“整丛采收的,分剪成单菇,菌柄长度为2.5~4cm,切口平整,不能是尖脚菇。”
2)计量单位的规范性。
计量单位的使用具体按《量和单位》(GB3100~3102–1993)系列国家标准执行,不使用“ppm”等已废弃的单位符号。例如:在金针菇部分,有“保证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在2000ppm以下”,后改为“保证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2%以下”。另有,我国规定的土地面积法定计量单位名称(符号)是平方米(㎡)等,[市]亩为非法定计量单位,然而在目前情况下,必要时仍允许继续使用,但在首次出现时,应注明其与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关系。例如:一个占地1亩(1亩≈666.7平方米)的塑料大棚。
3)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丛书的篇章多、作者多,各写作单位或作者对同一事件、同一数据的描述可能会存在偏差,这就需要编辑仔细核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和前后统一。例如:书中既有“目前,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我国农业中继粮、果、菜之后的第四大种植业”的描述,又有“据统计,我国食用菌总产值仅次于种植业中的粮、油、果、蔬,居第五位”的描述。而“第五位”的描述是正确的,这就需要编辑仔细核对,统一口径了。若有产量和配方等数据时,应确保分量之和等于总量。例如:平菇培养料配方“棉籽壳25%,大豆秸25%,玉米芯16.75%,棉柴16.75%,麦麸10%,豆粕3%,尿素2.5%,石灰2%,轻质碳酸钙1%,水适量”。配料占比总和超过了100%,经与著作者沟通,发现“尿素2.5%”应是“尿素0.5%”,而这些也都是需要编辑去一一核算的。
4)图、表的规范性。
插图是插在文字中配合说明内容的图。表格是用于显示数据、事物分类等,便于直观呈现、快速比较和引用分析的表达形式。插图和表格,作为文字叙述的辅助和补充,不仅可以表达出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而且能化繁为简,在传递庞杂信息和数据时,提高读者获取信息的效率。书中使用图、表时,应在正文中有所提及,即有引出语,且应注意文图、文表呼应一致。例如:平菇部分,有“堆放菌袋的层数应根据气温高低而定。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堆放的层数越少。气温低于10℃,可堆放3~5层(图7-1-40)”,而文中配的却是“平菇菌袋培育图”,与正文配合有误,后修改为与正文呼应的“平菇菌袋堆放图”。另外,表格有时因为传递的信息比较多,可能会出现内容遗漏问题。例如:银耳部分,有“菌袋接种后至采收的栽培管理要求见表7-9-4”。表中是按日程介绍菌袋的生长状况、作业内容、环境条件要求等内容的,而日程划分部分缺失了26~30天的内容,这就需要编辑仔细核查、及时补充了。
5)名词术语的规范性。
专著中使用的名词术语必须规范、统一、准确,应采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丛书中食用菌术语的使用具体是按《食用菌术语》(GB/T?12728-2006)标准执行的。若同一个概念有两个及以上名词术语时,全书应统一选用一个。食用菌中供食用的菇体和耳片都是子实体,整篇整段文字中不应同时使用菇体和子实体或耳片和子实体。例如:“子实体生长受到抑制,菇体小,菌柄长,严重时还会造成子实体腐烂。”此句中的“菇体”应改为“子实体”。又例如:“高于18℃,菇柄长……菌柄长期控制在15~20℃”,此句中的“菇柄”应改为“菌柄”。文中第一次出现某个名词术语时,要使用全称,标注简称后,后文可使用简称。例如:毛木耳生理性病害部分,介绍“拳头状耳”:耳基形成,并能分化出杯状子实体,但子实体长不大,不能正常展开成片而长成拳头状耳(简称拳耳)。
6)单位机构名称的正确使用。
有些机构名称曾经变更过,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同一个单位机构却存在几个不同名称的现象,具体使用情况应按语境分析,若带有年份,应使用与该年份相对应的名称。例如:“1964年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在全国各地采集、分离了许多野生金针菇菌株……1984年,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以选育出的‘三明1号’菌株为父本……”这段话中的“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创建于1962年,原名为“福建省三明地区真菌试验站”,1978年改为“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所以,这段话中的第一个“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应改为“福建省三明地区真菌试验站”,第二个应改为“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
7)信息要及时更新。
丛书历时10年才编辑完成,有些信息或数据不免略显陈旧,这就需要编辑与作者时时沟通,及时更新,做到与时俱进。例如:“据中国食用菌协会香菇分会统计,2015年全国香菇产量766.7万吨”,后更新为“2018年全国香菇总产量1?043万吨”。又例如:《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7)和《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8)已作废,应更新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4806.7–2016)。
8)整体书稿的合理性。
书稿涉及的食用菌品种较多,不同作者所著内容可能会存在同属品种不同篇章的情况,或在同一篇章内,行文风格迥异的情况,需要编辑仔细通读,来保证书稿内容的合理性。例如:姬菇,原为第七篇木腐菌第十六章内容,通读后发现它是部分地区生产的小黑平菇,平菇是第七篇木腐菌的第一章内容,与作者沟通后将它调整归纳入平菇一起来介绍。又例如:玉木耳,原为第七篇木腐菌第三十一章内容,通读后发现它是毛木耳的白色品种,毛木耳是第七篇木腐菌的第七章内容,与作者沟通后将它调整归纳入毛木耳一起来介绍。
9)政治问题的原则性。
政治问题是各类书稿必须坚守的原则性问题,不是单指内容的政治立场、思想倾向等,而多是由于认识的疏忽、文字表述的偏差等造成的涉及政治性内容的差错。例如;滑菇部分,其自然季节栽培产区提到“热河”产区,“热河”这一说法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依据文中表述及实际生产区域后改为“冀辽蒙产区”。又例如:“销往全国各地及日本、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此处将台湾和日本、韩国并列显然是不恰当的,加之前面已经提及“全国各地”,所以可将台湾删去,修改为“销往全国各地及日本、韩国等”。这类政治性错误一定要杜绝。
4 结语
“中国菌物资源与利用”丛书的出版,可谓“十年磨一剑”,不但践行了国家出版基金设立的宗旨,同时增强了中原农民出版社精品图书出版的信心,提升了中原农民出版社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传播力、竞争力。今后,中原农民出版社会继续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坚持初衷,坚守“心系农民、服务三农”的宗旨,走精品路线,用心塑造特色出版品牌,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助推出版强国建设,为提高国家软实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苗唯时.行业志书特点及编辑加工中的侧重[J].科技传播,2019(14):184-185.
[2]杨楷.浅谈音像精品锻造与出版流程管理——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薪传•筑梦》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0(7):46-48.
[3]朱相师.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管理路径的实施与探索——以《中国蜜蜂资源与利用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3(13):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