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出版单位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2021-07-29 来源:《纳税》
  【作 者】王卫国: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随着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出版社转企改制基本完成,文化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出版单位不断发展壮大。从《201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来看,全国已经将形成了40家图书出版集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出版单位必须研究的问题。成本控制的实施不仅是保证企业完成既定成本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产品成本、增加利润、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出版单位成本核算角度,对出版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出版单位;成本核算

  一、出版单位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全员成本意识不强


  图书成本数据主要依靠财务人员收集整理并提供,其他部门人员则认为成本管理是财务人员的工作,与自己无关。单位管理层、编辑、印制等部门相关人员参与度低,缺乏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意识,导致成本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全面,不利于对成本的全面管控。实际上企业成本控制不是某个部门、某个领导的事,它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系统工程,是企业全体员工的事,需要一个完善的控制体系,包括成本控制的组织系统、企业信息系统、企业考核制度和企业奖惩制度等。

  (二)对成本的核算不够精细

  部分出版单位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只对成本进行简单计算,没有根据成本明细进行深入、细致的核算。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正确划分各个期间的费用,正确区分计入成本的费用与计入期间费用的费用。部分单位在成本核算时,往往对编录经费的核算不够精细,对发生的会议费用、推广费用没有按照费用的用途在成本与期间费用进行合理划分,或者费用的划分没有坚持一贯性原则,往往根据考核的需要,在成本于期间费用之间进行划分,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

  (三)成本核算方法需要创新提高

  出版单位的图书产品基本采用制造成本核算法,成本信息不全面。一般图书从选题策划到最终上市,往往经历较长实践,图书入库价值不利于反应图书实际价值。

  (四)成本分析不够精细深入

  财务部门计算出图书成本后,主要将其作为存货成本核算、销售成本结转的依据,没有对成本进行全面、详实、深入的分析,没有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变动趋势。因此,成本核算不利于发现成本的异常变动,尤其是单品种图书成本的异常现象,不利于及时发现成本归集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因为缺少对成本的深入分析,不能为编辑、印制等部门及公司管理层提供详实的参考、决策数据,不便于在单位内部推行图书编辑责任制,无法做到对每类图书、每位编辑的考核。对图书成本分析不到位,同样不利于单位预算执行与考核的实施。[1]

  (五)成本倒逼机制没形成

  出版单位在对图书定价时,往往采用成本加成方式计算图书定价,而不是根据市场调研、同类产品定价、顾客需求等因素对图书成本进行事先计算,在编制、印刷等环节对图书成本进行控制。按此方式给图书定价脱离了市场,往往不利于图书的营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出版单位成本核算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市场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对于市场化程度很高的竞争性企业来讲,图书出版业及图书发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虽然我国经营性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已经完成,但是,由于文化企业自身的特点,出版单位转型升级不够彻底。出版单位的管理理念还未彻底转变,守旧思想依然存在,这些直接影响了产品的成本的核算。

  (二)出版行业特殊的核算办法

  出版单位在遵守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同时,还执行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出版单位成本中的加工费、稿费等成本项目常常是在出版之后才支付,甚至是已销售了的出版物成本项目可能还没有结算等,这些特殊的出版情况,造就了出版业独特的成本核算特点。为解决这一问题对成本核算的不利影响,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为出版单位增设了“应计生产成本”这一特有科目。要求出版单位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以及收入和成本配比原则,以合同、付印通知单、协议工价等为计算依据应计入生产成本但尚未支付或尚未取得结算发票的款项,记入应计生产成本科目。应计的生产成本应尽可能接近实际成本,不得以应计成本代替实际成本。但实际上,出版单位对此要求的执行并不彻底。[2]

  (三)内部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控制环境决定了单位的基调,影响单位全员的控制意识。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现在的出版单位往往是某一出版集团的子公司,出版单位管理层在面对上级考核及其他影响自身利益事项时,如果自身价值观不正确,那么就不能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就不能以身作则,不能带头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容易出现不遵守准则制度的情形,直接影响单位成本的核算的准确性。生产制造企业中存在的重视业务、忽视财务的现象,在出版单位同样存在,出版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核算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会计核算地位不高,难以形成良好的会计核算环境。会计核算环境不佳的具体表现:会计核算工作组织领导不强,部门、岗位之间的协调不够;会计核算体系不够完善;信息化水平不高;财务人员力量配备不够,业务培训跟不上;配套的考核、监督、控制体系不完备。[3]

  (四)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图书是特殊的商品,具有独特性,其品种类别极其丰富,数量极其庞大,在图书成本核算时,出版单位要结合产品类别,甚至单个品种进行成本计算,图书成本的明细类别也较多,成本计算还要分类别、版次、印次进行详细核算。因此,图书成本核算工作量极大,如果不借助与计算机技术,其成本很难进行及时准确的计量。目前,出版单位的成本核算基本采借助了计算机技术,实现了成本核算信息化。但是,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出版单位信息化水平依然不高,图书编辑、印制、发行等各部门沟通协调不畅,不能满足成本核算及时、准确、完整的要求,信息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出版单位成本核算问题的解决建议

  (一)优化内部环境,提高全员成本意识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要加强对成本核算的控制,必须优化内部环境,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出版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公司财务管理的组织领导,重视成本核算工作,为成本核算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提高全员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要高度关注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培训班,从技术经济领域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成本意识,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内控体系

  成本核算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成本核算,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以完善的内控体系作为保障。首先,出版单位要建立完善会计核算体系,通过健全制度体系,明确核算内容,为成本的准确核算提供制度体系保障。其次,出版单位要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协调好编辑、印刷、发行等各环节、各流程的业务控制,为成本的准确核算提供全流程控制。其次,出版单位要加强预算的编制、执行与考核,通过全面预算管理,采用成本倒逼机制,从源头开始做好图书成本的控制,为成本的准确核算提供参考数据。最后,出版单位要加强绩效考核,在对图书成本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成本纳入考核范围,将图书成本与编、印、供、发各环节的绩效结合起来,为成本的准确核算提供内在动力。[4]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财务核算体系的升级,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很容易实现。目前,出版单位基本建立了信息化系统,但是信息化水平依然不高。由于一些信息化软件功能单一,软件之间的信息不兼容性,导致数据共享程度不高,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很难做到无缝衔接。尤其对于一些大型出版集团,由于其编、印、发、供各环节分别采用不同的信息系统,如这些信息系统的数据不能相互兼容,则无法做到信息共享。在此情形下,无法做到集团内部的资金流、信息流和实物流的统一。既不利于成本核算,更不利于内部交易的统计与抵消。只有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才能将企业内部各模块充分集成,与供应链、生产制造等系统实现对接,财务信息才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从而加强财务成本的核算。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出版单位要加强对全员的业务培训,一方面要加强各本岗位的专业知识培训。对于财务人员既要加强会计理论培训,也要加强会计实务培训,通过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胜任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公司业务流程的培训。通过业务流程培训不仅使成本核算人员对公司业务流程有充分的了解,提高其成本核算的总体把控能力,同时,培训也使得编、印、发等岗位的员工对成本核算有了清晰的认识,使其在思想上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中,提高出版单位各环节的沟通与协调,从而提高成本核算的及时、准确与完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上文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加强成本核算是一项系统工作,必须从公司层面进行总体规划、实施,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进而加强出版单位成本核算工作,提高单位成本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赵佩娟.图书出版企业成本核算优化的建议[J].中国总会计师,2018(3).

  [2]李凤新.出版企业图书出版成本核算的几点体会[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3).

  [3]李凤新.出版企业图书出版成本核算的几点体会[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3).

  [4]蔡丽兰.出版企业成本核算若干问题探讨[J].新理财,2021(Z1).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