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中国感染控制杂志》为例,分析《中国感染控制杂志》微信公众号开通(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微信公众号关注用户的增长情况、杂志来稿情况,调查和比较推送论文及对照论文的点击情况、官网下载次数、知网下载次数、被引用次数等。研究结果表明文章类型、推送7日内分享次数、官网下载次数、知网下载次数、总下载次数均与知网被引频次呈正相关(P<0.05),微信公众号推出的论文在官网下载次数、知网下载次数、总下载次数、知网被引频次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论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国感染控制杂志》通过运行微信公众号不仅及时推广学术成果,同时又扩大杂志影响。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医学期刊;文献推广;学术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纸媒的传播越来越受局限,多媒体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尤其是微信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对科技期刊的宣传与推广也带来机遇与挑战[1]。目前众多学术期刊已通过微信公众号来推广期刊文献,扩大学术影响,吸引优质稿源[2-3]。然而微信公众平台在医学期刊文献推广中的作用尚缺乏具体的定量研究。《中国感染控制杂志》于2016年5月注册微信公众号,5月24日推送首篇文章,采用每周固定推送论文、推送每期论文目录及全文链接的方式推广优秀论文。本研究以《中国感染控制杂志》为例定量的评估微信公众平台对于杂志发展的影响,以期为学术期刊合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学术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
分析《中国感染控制杂志》在微信公众号开通(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微信公众号关注用户的增长情况、推送文章点击情况[包括推送后7日内阅读次数、推送日至调查日(2020年7月25日)的点击人次]、7日内分享次数,调查和比较推送论文及对照论文的官网下载次数、知网下载次数(因维普和万方数据库页面未显示每篇文章下载次数,未能统计)、被引用次数等。每期公众号推送论文均由本刊主编推荐。对照组论文的提取:在每篇微信推送的论文同期或者相近的两期选择相同文献类型的论文作为对照,并且要求其基金资助情况和篇幅相匹配。推送论文缺乏合适对照时,不纳入本研究。所有相关数据的获取均于调查日内完成。
1.2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时,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四分位数表示。配对差值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于2016年5月申请注册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ggrkz)。2016年5月24日推送首篇文章,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类型主要有:文献荐读、摘译、PPT分享、病例分享、目录(杂志每期目录)、通知等。2016年5月—2019年12月共推送原创文章(包括文献荐读、摘译、PPT分享、病例分享)141篇,其中期刊文献荐读共93篇。微信公众号开通后,关注人数持续上升,关注总人数在2019年达24253名。同时编辑部每年的来稿量呈快速增长趋势。见表1。微信公众号开通3年后,2019年6月《中国感染控制杂志》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扩展版)收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感染类杂志之一。
表1 微信公众号开通后的关注人数与年来稿量
指标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公众号关注总人数 | 6056 | 14187 | 18767 | 24253 |
杂志来稿量 | 1259 | 1401 | 1309 | 1897 |
2.2 不同文章类型微信公众号推送论文的相关指标
2016年5月杂志微信公众号开通后共推送了93篇期刊论文,其中论著76篇,综述9篇,专家论坛8篇。专家论坛类的论文在推送7日内阅读次数、推送7日内分享次数、推送日至调查日点击人次、官网下载次数、知网下载次数、知网被引频次、总下载次数等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种类型的论文(P<0.05),除被引频次外,综述类的论文各指标优于论著(P<0.05)。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文章微信公众号推送后相关指标
指标 | 论著(n=76) | 综述(n=9) | 专家论坛(n=8) | Z | P |
推送7日内阅读次数 | 681.5(398.5,123.5) | 998(639.5,1875) | 1609.5(781.25,2932.25) | 9.424 | 0.009 |
推送7日内分享次数 | 38(13.25,91.5) | 49(26.5,146) | 103.5(45.75,169.5) | 5.993 | 0.050 |
推送日至调查日点击人次 | 955.5(493.25,1567.25) | 1077(830.5,2724) | 1922.5(854.25,3312.75) | 6.41 | 0.040 |
官网下载次数 | 131.5(82.25,197) | 164(93,233.5) | 255(142.25,902) | 6.945 | 0.031 |
知网下载次数 | 119.5(84.5,210.25) | 213(153.5,301.5) | 374(288.25,688.75) | 18.13 | 0.000 |
知网被引频次 | 3(1,5) | 0(0,2.5) | 8.5(2.5,14.25) | 8.322 | 0.016 |
总下载次数 | 265(210.75,396.75) | 392(277,465.5) | 935.5(501.25,1164.5) | 18.162 | 0.000 |
2.3 不同年份微信公众号推送论文的相关指标
在各年份中,2016年推送的文章在推送7日内阅读次数、推送7日内分享次数、官网下载次数、知网下载次数、知网被引频次、总下载次数等指标上均优于其他年份(P<0.05),而2017年推送的文章在推送日至调查日的点击人次最多(P<0.05)。见表3。
表3 不同年份论文微信公众号推送后相关指标
指标 | 论著(n=76) | 综述(n=9) | 专家论坛(n=8) | Z | P |
推送7日内阅读次数 | 681.5(398.5,123.5) | 998(639.5,1875) | 1609.5(781.25,2932.25) | 9.424 | 0.009 |
推送7日内分享次数 | 38(13.25,91.5) | 49(26.5,146) | 103.5(45.75,169.5) | 5.993 | 0.050 |
推送日至调查日点击人次 | 955.5(493.25,1567.25) | 1077(830.5,2724) | 1922.5(854.25,3312.75) | 6.41 | 0.040 |
官网下载次数 | 131.5(82.25,197) | 164(93,233.5) | 255(142.25,902) | 6.945 | 0.031 |
知网下载次数 | 119.5(84.5,210.25) | 213(153.5,301.5) | 374(288.25,688.75) | 18.13 | 0.000 |
知网被引频次 | 3(1,5) | 0(0,2.5) | 8.5(2.5,14.25) | 8.322 | 0.016 |
总下载次数 | 265(210.75,396.75) | 392(277,465.5) | 935.5(501.25,1164.5) | 18.162 | 0.000 |
2.4 微信公众号推送论文的各指标与知网被引频次的相关性
文章类型、推送7日内分享次数、官网下载次数、知网下载次数、总下载次数均与知网被引频次呈正相关(P<0.05);而推送年份与知网被引频次呈负相关(P<0.05)。见表4。
表4 微信推送的论文各参数与知网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分析
统计指标 | 文章类型 | 推送年份 | 推送7日内阅读次数 | 7日内分享次数 | 推送日至调查日的点击人次 | 官网下载次数 | 知网下载次数 | 总下载次数 |
Pearson相关系数 | 0.215 | -0.501 | 0.126 | 0.205 | 0.128 | 0.560 | 0.632 | 0.688 |
P | 0.039 | 0.000 | 0.231 | 0.048 | 0.220 | 0.000 | 0.000 | 0.000 |
2.5 微信公众号推送的论文与对照组论文的比较
在目的研究期限内微信公众号共推出了93篇本杂志的期刊论文,一共有88篇论文找到了合适的对照论文,其中论著75篇、综述8篇、专家论坛5篇。经配对t检验表明:微信公众号推出的论文在官网下载次数、知网下载次数、总下载次数、知网被引频次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论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微信推送论文与对照组论文的影响力比较
组别 | 官网下载次数 | 知网下载次数 | 总下载次数 | 知网被引频次 |
微信推送论文 | 134(84.25,209.75) | 134(91.25,233.25) | 293(215.25,434.5) | 2.5(1,5) |
对照组论文 | 102.5(57,156.25) | 101.5(71.5,192.75) | 224(163.25,384.75) | 1(0,4) |
t | 2.67 | 2.392 | 2.961 | 2.926 |
P | 0.009 | 0.019 | 0.004 | 0.004 |
3 讨论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迅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对传统的印刷出版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何利用新媒体扩大学术期刊的影响,吸引优质稿源,推广学术成果是各个杂志运营部门面临的新课题。微信公众号作为被人们广泛关注的新媒体,因其既具媒介属性又具社交功能而得到广泛使用[4-7]。微信与传统网站、微博、腾讯QQ等平台比较,具有更好的使用功能且用户活跃度较高,在科技期刊学术传播中的应用较具优势[8]。近年来各个学术期刊纷纷注册微信公众号,并不断完善其推广优秀论文和便捷阅读全文等功能[9-10]。
本研究表明成功运营微信公众号,对于扩大期刊学术影响、吸引优质稿源大有裨益。《中国感染控制杂志》于2016年5月申请注册微信公众号,经过杂志各位编委和杂志依托单位努力推广,特别是本刊主编吴安华教授的鼎力推广,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快速增长。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吴安华教授在支援武汉期间深入重症监护病房、隔离病房、发热门诊,指导感染防控及医务人员防护工作,为各医疗队队员讲授感染防控和个人防护知识。《中国感染控制杂志》微信公众号将专家总结的相关论文、课件等第一时间进行推送,其中《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防控常见困惑探讨》[11]一文推送后点击次数7日内达10万以上,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学习平台,及时传播了相关知识,提高了本刊的学术影响力。微信公众号在短短2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增加了近2万用户,目前累计关注人数已达42800多人,进一步提高了本刊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关注人数快速增长带来迅速上升的来稿量,基金论文比例也呈上升趋势,稿件质量不断提高,编辑部对论文选择余地扩大。期刊的影响因子不断攀升、被引总频次显著上升。在微信公众号运行3年后,本刊成功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抓住了杂志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微信公众号对于期刊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与未进行微信公众号推广的对照论文相比,微信公众号推广的论文下载总量高30%左右,而篇均知网被引频次多1.5次左右。同时我们也发现推送7日内分享次数、总下载次数与知网被引频次之间呈正相关。对推送论文进行微信分享意味着该读者对于论文内容高度认可、印象深刻,有加以推广的意向,在后期的论文写作中更有可能引用该论文。而增加论文的阅读量,对于增加论文官网下载次数、知网下载次数有所帮助[12]。在新形势下,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要抓住机遇,扩展思路,始终坚持专业的内容定位,加大热点选题的策划力度,不断提高原创内容比例,不断拓展微信公众号的应用空间[13]。
本刊微信公众号运行的一些数据,也为以后增加微信公众号以及杂志的学术影响提供了便利。本研究提示专家论坛类论文在所有微信推广的论文中影响最大,综述其次,而论著影响力最小。这提示我们在后期运行过程中,依托主编和编委的影响,根据当前的热点,主动约稿,适当增加专家论坛、专家共识之类的论文,以扩大杂志及其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本研究也提示微信推广期刊论文所带来的有利效应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显露出来,因此微信公众号的运行是一个长期坚守、持续努力的过程[14-15]。如2016年论文累计引用频次、官网下载量、知网下载量、累计下载量均高于其他年份,并且随着时间的推延,论文被引频次逐年降低。
综上所述,《中国感染控制杂志》通过运行微信公众号显著扩大了杂志影响,成功推广了学术成果,这些经验可为其他医学期刊所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明华,沙勤,郑晓南.微信公众平台在期刊运营中的应用[J].编辑学报,2014,26(3):272-274.
[2]林明和.微信公众平台在中医药科技期刊推广中的应用[J].出版广角,2018(18):77-79.
[3]张皙康,徐敏.学术期刊微信平台建设与应用——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为例[J].学报编辑论丛,2015:305-308.
[4]黄蓓华,陈浩.微信公众平台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以《建设监理》为例[J].科技期刊发展与导向,2016(1):75-78.
[5]武晓耕,韩俊,樊云飞,等.科技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选择策略分析[J].编辑学报,2017,29(4):384-386.
[6]吴志猛,胡宝群.微信在高校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作用[J].学报编辑论丛,2017(1):310-312.
[7]张重毅.中文科技期刊新媒体发展情况调查及分析[J].编辑学报,2020,32(4):443-447.
[8]卢群,张鹏,李烨.科技期刊学术传播与用户使用习惯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5):556-562.
[9]何婧,张琼,王芳,等.微信公众平台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J].传播与版权,2017(10):80-82.
[10]李宁.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定位及功能设计探究[J].编辑学报,2017,29(S1):1-4.
[11]李六亿,吴安华.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防控常见困惑探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2):105-108.
[12]赵文青,宗明刚.学术论文微信阅读量与知网下载量的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9):967-975.
[13]蒋亚宝,栗延文,吕建新,等.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力及运营策略研究[J].编辑学报,2020,32(3):257-261.
[14]侯玉婷.医学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3):295-303.
[15]郑宁宁.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新媒体研究,2020(12):50-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