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大思政”视角下大学出版社编辑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2021-08-02 来源:《新闻传播》
  【作 者】李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摘 要】本文从高等院校出版社开展“大思政”视角出发,就如何做好选题策划、书稿组稿、编辑加工、审读校对等工作中遇到的方方面面问题加以研究和提炼;“大思政”视角下大学出版社编辑的角色转换及定位,“大思政”视角下大学出版社编辑面临的困境,“大思政”视角下大学出版社编辑职业能力提升的途径三个方面展开分析阐述,有助于今后一段时间不断改进编校工作,会对大学出版社发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关键词】“大思政”视角;编辑能力;有效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高等院校“大思政”格局的新任务。高等院校出版社的编辑工作人员在“大思政”视角下如何做好选题策划、书稿组稿、编辑加工、审读校对等工作中遇到的方方面面问题加以研究和提炼,有助于不断改进编校工作,这些将对大学出版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思政”视角下大学出版社编辑的角色转换及定位

  2020年6月1日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以及内容重点。其中,内容重点:1.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课堂。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4.充分实施宪法法治教育。5.对职业理想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进行深化。目标要求:思政课程建设工作要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为主,在我国全部高校以及学科专业中不断推进,促进思政课程观念共识的产生,提高广大教师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综合意识以及能力,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机制,充分提升高校立德树人的效果。

  (一)纲要要求高校要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专业课程:要按照各个学科专业的独特优势,对各个专业的育人目标进行充分研究,充分挖掘专业知识系统中的思想价值以及精神内涵,有效延伸专业课程的温度、深度以及广度,站在课程所涉文化、历史以及专业等角度,充分提升课程的知识性以及人文性,进一步提升开放性、时代性以及引领性。

  (二)纲要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高校要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内容,将各个课程的价值思想、思维方法以及核心特点充分结合起来,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充分挖掘,充分引入课程教学,提升育人成效。

  针对法学类、管理学以及经济学的专业课程。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快建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学术体系以及学科体系。要帮助学生掌握有关专业以及行业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战略,指引学生重视实际问题、深入社会实践,充分培育学生德法兼修、诚信服务以及经世济民的职业素养。

  (三)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

  高校课程思政应该引入课堂教学的有效建设,作为教案评价、教学大纲核准以及课程设置的核心内容,将教材编审选用、教学大纲修订、教案课件编写以及课程目标设计等方面落到实处,进一步贯穿于实验实训、教学研讨、作业论文以及课堂授课每个步骤。

  (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促进课程思政建设,老师是重点。要充分提升广大教师的育人意识,准确找到育人角度,充分强化育人能力,保证落实课程思政建设。

  二、“大思政”视角下大学出版社编辑面临的困境

  (一)日常工作定额和考核的压力,提升职业能力的时间有限


  出版社的编辑、校对人员日常工作定额和考核通常不仅是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落实到具体工作的定额定量,按照月度、季度或者年度的工作量和编校质量的考核。这些对出版社编校人员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正是由于业余时间有限,导致提升职业能力的时间有限。

  (二)理论功底不扎实,基础不牢固,职业能力提升的基础知识积累有限

  出版社招聘编辑的来源不一致,有的是中文、编辑、出版等相关专业,有的是根据出版社的业务方向招聘的专业编辑,在大思政方面的日常化、专门化人才相对匮乏。因此,编辑队伍中普遍存在理论功底不扎实,基础不牢固,职业能力提升的基础知识积累有限等问题。这就要求编辑在大思政下有意识、能自主地安排这部分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培训机制长效化有待落实

  大学出版社作为大学的教育辅助机构之一,肩负着为大学教学科研服务的功能。关注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等教育系统新精神新任务,是大学出版社工作人员不可或缺的工作。

  三、“大思政”视角下大学出版社编辑职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基于当前对高校课程、教师、教材等方面的全新要求,作为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在未来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该如何变化与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组稿工作着眼点的转变

  “大思政”视角下大学出版社组稿编辑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对于新版图书的组稿,在与作者组稿阶段就应该在书稿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表现形式上可以多样化,比如一是案例,二是课堂讨论,三是播放视频,四是课后作业等等。对于再版图书的组稿,应该首先了解上一版图书内容需要修订完善部分,在与作者沟通中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修订方案,包括主教材、配套习题、配套案例、二维码链接等延伸教学资源。

  (二)对于书稿的全程化管理要求更高

  在书稿进入出版流程之后,编辑、校对、复审、终审、出版、印刷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全程把关,要树立工匠精神的信念,出好每一本精品图书。在书稿编校环节中,人工或机器校对时加入大思政内容,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学习和理解大思政的精神实质。

  (三)课程、教师、教材三者形成有机互动关联关系

  “大思政”是对教师职责、使命和师德的强调。1.“教书育人”,教好书是本分,育好人是责任。2.经历了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3.对“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做出回答。4.教师的“有心”很重要。课程要由教师来准备、理解与讲授,教材要由教师来编写与讲解,因此课程、教师与教材三者必须形成一个有机互动的关联关系,共同前进。

  (四)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培训,建设思政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分享平台

  任何事物的推进和进步都离不开分享,在分享之后的归纳总结中不断升华提升质量。比如,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自我认知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组织行为学(双语)》,体现爱国主义情怀;《绩效管理》课程,侧重培养敬业精神、构建和谐社会;《(SYB)创新创业基础》,侧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确的价值观、社会创业;《管理学》课程,体现鞍钢精神。由此可见,建设思政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分享平台的重要性,互联网时代距离已经不是问题,精神层面的互通有无更显示出其重要性。

  (五)完善编辑考核评价体系,健全评价和激励机制

  将思政内容考核纳入到编辑考核评价体系中,只有完善机制,才能施以动力,同时,可以结合党员学习、主题出版等各类活动,建立不定期量化考核体系。因此,要提升“大思政”视角下大学出版社编辑能力,就需要从出版社管理角度切入,建设长、中、短期的培训机制,除开展社内培训外,还可以结合中国编辑学会、大学出版工作者学会、省市出版工作者协会等上级主管主办单位举办的培训,来逐步提升编辑能力。比如,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不定期聘请有研究成果的学者专家,举办大思政为主要内容的讲座;积极组织编辑参与中国编辑学会、大学出版工作者学会等举办的优秀论文评选、省市出版工作者协会举办的讲书等活动。上述活动可以通过“教”“写”“讲”等模式,使得大思政精神入脑入心,做到如盐入水、润物无声。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课程思政主要是指以建立全程、全员以及全课程育人格局的方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各类课程保持同向前行,产生协同效应。作为出版教材的单位,对内容质量不高的、把握不准的、内容平庸的坚决不予出版,要以打造精品为原则,以精心策划选题、出版优质图书为己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R].中国教育新闻网,2020-06-05.

  [2]陈如敏.“大思政”视阈下文化育人的应然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

  [3]王楠,边洪鑫.“大思政”背景下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12).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