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传统音乐的“出版+”模式实践与思考——以世界“非遗”南音出版工程为例

2021-08-03 来源:《传播与版权》
  【作 者】苏金兴:福建省文艺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我国传统音乐资源丰富,品类众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和重要载体。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渗透,中国传统音乐在新时代语境下的传承与发展是近年来专家学者及传统音乐从业者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活化石”南音项目出版工程的组织策划、分步实施、“出版+”模式探索和产业链开发等的实践与思考,以期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一条可借鉴、可复制的产业链路径。

  【关键词】传统音乐;南音;“出版+”

  福建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为多元交融的福建传统音乐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其中,南音也称“弦管”,被誉为“一部活的音乐史”,是华夏传统音乐的“活化石”[1]。2006年,福建南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9年,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名副其实的“双非遗”项目。笔者结合近年来策划执行世界“非遗”南音出版工程项目的工作实践,探索福建南音这一传统音乐的“出版+”模式,以期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加一条可供借鉴和复制的产业链路径。

  一、世界“非遗”南音出版工程“出版+”的策划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3]。这些阐述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阐明了新时代人民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指明了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全文播发,这是新时代文艺发展的顶层设计,彰显强烈的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为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勾勒出清晰可鉴的路线图。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融入人民的生产生活,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才能实现活态传承[4]。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大省,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积极落实中央相关政策的同时,出台了《关于传承和弘扬福建戏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提出相关人员对福建的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全方位的整理和创作,尤其是对福建优秀地方戏曲和民族音乐,要做到发展传承有序,突出区域特色;将重点扶持一批文艺院团,培养一批创作表演人才,推出一批地方戏曲史料,形成文艺精品迭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二、“双非遗”南音及福建传统音乐的出版现状

  福建南音作为“双非遗”项目,目前得以留存下来的六千多首散曲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全人类共同的传统音乐宝库。但是,因为历史上南音技艺大都是通过民间艺人以口传心授的形式进行传承,所以形成了南音曲目形态各异、地域特征明显、传承流派不一的局面。因此,相关人员对南音传统曲目进行全方位的收集、整理、录音、拍摄,并分期分批加以点校和出版,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

  长期以来,福建南音在开发、利用和创造性转化上,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譬如,新媒体应用滞后、音视频出版物系统性不足、“出版+”开发上严重缺失……尤其是与数千首仅存于纸质谱面的传统南音散曲相配套的表演、弹唱及箫弦法解构等的音视频正式出版物在市场上几乎还是空白,导致一些古老的高难度的三撩拍、七撩拍指法,目前几乎失传。同时,目前关于南音的音像出版物大多未能形成系统化和系列化的大部头出版,零碎化、分割化、条块化严重,整体性、系统性、权威性缺失,此种情况与南音的“双非遗”地位极不相称。

  在使用新兴媒体方面,目前也仅是南音专业人才或个人爱好者在主题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对南音相关文件进行上传下载,没有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如何让属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杰出代表的南音再次焕发其应有的生命力,真正建构成集知识普及、专业传承和良性互动为一体的南音发展生态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世界“非遗”南音出版工程

  “出版+”的模式探索与实施路径“出版+”是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的必然产物,也是各个出版单位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出版与科技相结合后拓展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综合手段。

  世界“非遗”南音出版工程“出版+”模式的内容框架规划项目主要包括世界“非遗”南音曲库(1000首南音传统曲目、24b/48k分轨音频、10卷1600千字“工乂谱”配套图书)、世界“非遗”南音百课(2000分钟传承人示范教程、4K超高清视频)、世界“非遗”南音新唱(南音交响、南音舞剧、中华诗词南音唱等音视频资源)、南音社团活动(O2O互动经营)及权威专家品评(学术研讨和价值提升)五大项目工程,实现“五位一体”的项目化运作和立体式开发,并以世界“非遗”南音的系统化、产业化、O2O模式开发等为基本定位和目标追求。



  为更扎实地做好世界“非遗”南音出版工程中每一个子项目的创作与出版工作,相关人员针对每一个子项目均制定了实地调研与结论、专家研讨与论证、主创团队的遴选、录音与录影棚设置、容错与修订机制的建立、“出版+”的执行等计划,既重视全局性的把握,又为后续升级留下入口。

  目前,世界“非遗”南音出版工程“出版+”模式的部分实施计划已得到很好的执行,成效显著,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其中,工程子项目《世界“非遗”南音曲库》被列为“十三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物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已超额完成,形成了1000首传统南音曲目、200张专辑、10卷配套曲谱、5000幅图片的项目成果,并以最高录制技术标准进行分轨录制,每首曲目均独立5个分轨,可随时对吟曲、伴奏、单声部乐器等进行分声部教学或音乐合成,总时长达54705分钟,总容量达554803.2MB,是目前南音项目最大、最全的音色库和数据资源库,拟为数字服务平台建设等项目做好资源储备。

  工程子项目《世界“非遗”南音百课》被列为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已投入创作、摄制、出版的资源包括工乂谱入门、基础念曲、琵琶、洞箫、三弦、二弦、嗳仔、下四管打击乐、南音“四大名谱”解构、108个南音传统曲牌箫弦法解构等传承人示范教程4K超高清音视频资源。

  同时,相关人员着手进行福建南音传承人示范音视频融媒体APP平台的策划与开发,以“南音薪传”作为系列产业化开发项目的主导品牌,将南音曲库音视频数据库、传承人示范教程内容、工乂谱曲谱动画、音乐播放系统、自营商城前后台系统、论坛平台、分销系统等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进行O2O式的传承与传播,打造福建出版名片。

  世界“非遗”南音出版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将使这一属于中国的古音古乐“活化石”再次焕发其应有的生命力,营造“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优秀传统文化生态,使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繁荣发展走出一条可供复制的产业链路径。

  四、世界“非遗”南音出版工程“出版+”模式的思考

  福建南音是中国古代优秀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在当代流行思潮的冲击下,以南音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传播。但毫无争议的是,真正经受得住时间考验、拥有旺盛生命力的主流音乐,恰恰无不深受中国古文化、古音乐的熏陶和哺育。因此,出版单位要增强文化自信,整合优势资源,通过“出版+”等实现途径,吸引年轻人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

  (一)增强文化自信,让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和独特标识。福建文化底蕴深厚,地域特色明显,其拥有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闽都文化、畲族文化、船政文化等众多上接中原吴越、下续海外的独特文化生态,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新时代的光彩,不仅是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义务。

  (二)整合优势资源,促进融合发展

  长期以来,出版与科技分属两条不同的战线,各单位条块分割严重,资源难以共享。当前,在融媒体、大跨界的产业背景下,有关部门整合相关优势资源,联手经营或者集体攻坚某一传统文化项目,并将开发的成果进行多方共享、多平台分发,以适应大数据、物联网时代语境下的图片、文本、文创、音视频、资源包、交互体验、文化产品的融合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探索出新的路径,树立新的范式。

  (三)积极拥抱新媒体,逐步形成规模和集群效应

  4K/8K+5G+AI已是国家战略,相关人员对传统文化项目的开发和利用要有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传播的宏观思维和操作思路,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主题网站、微信、微博、APP等的上传、下载、零敲碎打。随着各个层级传统文化项目的不断深入开发和组织实施,其逐步产生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形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叠加,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得以继承和发展的目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不仅需要出版业顺应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进行系列“出版+”的开发,而且要相关单位依托厚重文化底蕴,发挥各部门的资源优势,进行有效的产业链整合,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实现良性循环和活态传承。

  参考文献

  [1]王耀华.福建传统音乐[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1-25)[2021-05-10].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