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国防工业出版社 弘扬奋力作为好传统 走好品质发展新征程

2021-08-03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许西安
  国防出版事业是一份特殊的事业,既有出版属性,即服从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更有国防事业的特殊性,关系国防安全、强军建设。国防工业出版社成立于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初期,随着国防工业发展和武器装备建设而发展壮大,已然是国防出版事业的中坚力量和佼佼代表。当前正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宏伟目标,对国防出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质量做好国防出版事业,做优秀的国防出版人,绝对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工作,必须要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军队、服从党的绝对领导、矢志强军兴军。国防工业出版社以“有所作为、奋力作为”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又一次迎来改革,挺立潮头,重新出发。

  “有所作为、奋力作为” 继承弘扬国防出版人光荣传统

  2021年4月,国防社党委组织召开老领导老同志座谈会,在出版社历史上做出突出贡献的部分老领导、老编审济济一堂,回忆光辉历程,总结光荣传统,畅谈美好未来。国防社67年的发展建设,总是与出版社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改革调整不断深化、职责使命不断激发、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规律把握不断深入相伴而行。其中,“有所作为、奋力作为”的光荣传统,最为深入人心。

  不辱使命,圆满完成初期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初,建立巩固的现代化国防,建设一支强大的正规化、现代化的革命军队,是一项重大任务。为加强国防工业建设,提高武器装备水平,1953年8月,党中央讨论并审定了国防工业“一五”建设计划的安排。当时的国防工业,有许多重大建设项目亟需上马,然而基础薄弱的航空、兵器、电子、造船等部门,既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又缺乏必要的图书资料,使得生产的顺利进行遇到极大困难。正是在这种形势下,1954年11月,国防工业出版社获批准成立,任务是“伴随着国防工业企业的生产建设需要,及所属各学校(院)的教学需要,进行各专业及通用书刊的编译和出版”。

  任务光荣,职责重大。国防出版人全力投身于“从来不曾有过的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经过几年组建调整,从1963年开始,出版能力持续上台阶,出版新书1963年74种、1964年118种、1965年274种,实现了一次出版高峰,及时满足了生产、科研和教学需要。

  有所作为,始终掌握发展主动。习主席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国防社67年的历史中,不乏以奋力作为顺应时代、进而取得更大作为的举措。

  1965年,国防社归属国家第三机械工业部管理,为贯彻三机部计划工作会议精神,国防社筹备召开“出版工作会议”。为了筹备会议,组织编辑人员深入东北、西南、华东、华北地区的30多个工厂、5个科研单位、2个院校进行调研和组稿,历时2个多月,召开座谈会30多次,组稿60多部,工作热情、工作力度令人感佩。1990年8月~1991年4月,由社领导带队,编辑、发行人员组成调研组,分赴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所属基地及国防科技系统的工厂、院校和研究单位进行调研并征集选题,活动共派出35人,走访10多个基地、2个研究院、17个院校、20多个研究所、26个工厂,召开60次各类人员(约600人)参加的座谈会,征集选题近300种,为制订“八五”“九五”出版计划提供了丰富的支撑。

  回顾这一时期的历史,能够充分感受国防出版人团结奋斗、忘我工作的巨大热情,出版管理水平、图书出版质量、人员素质、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等各个方面都有质的飞跃,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处理得当,做到“多出好书、快出好书”,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国防科工委拨专款设立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是在“七五”时期。1988年3月24日,国防科工委下发《关于国防科技优秀图书出版补贴暂行办法的通知》,明确设立国防科技优秀图书出版补贴。基金的设立,为出版社坚持国防科技图书的出版方向起到了重要作用。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图书逐步发展成为国防品牌的核心代表,一直影响到现在。

  奋力作为,矢志推动改革发展。国防社的发展,充满了创新和奋斗。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以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渐次在各行业展开。早在1991年4月,国防社即成立“改革和合理化建议领导小组”,启动了改革工作,历时1年零8个月,形成《国防工业出版社改革总体方案(试行)》,于1993年1月报批后正式施行,建立激励和竞争机制,助力取得可喜的成绩。

  国防社的创新尝试其实远早于1991年。1980年1月,国防社划归国防工办管理领导,规定实行企业管理,同年年底即上报了《由事业单位改为企业管理的实施方案》,其中就包括试行季度综合奖等激励办法。1982年,制定并试行《畅销书奖励办法》。1985年3月,国防社设在广东深圳的图书窗口定名为“新时代书店”,后更名为“新时代开发中心”,6月召开第一次董事会,正式开业。1988年4月,决定在下属两个印刷厂实行厂长负责制,招标厂长,7人递交了投标书,中标后,签订了承包经营合同。1993年12月,《英日汉工业技术大辞典》计算机自动编排技术通过鉴定,辞典共21万余词条、3种文字,由计算机自动编排技术排版并顺利出版。王选院士曾讲到,国防社是“敢吃螃蟹的单位”。

  国防社自1991年拉开改革的大幕,一直不断深化。1991年~2009年,国防社与时俱进,一共实施了6次改革调整。每一次改革调整,都是以提高“两个效益”为中心,以优化图书结构和改革人事劳动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经营管理机制为重点,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国防社出版规模不断扩大,出版实力不断提升。

  创新就是生命。出版界权威杂志《中国出版》(2007年8月刊)评价国防社,是“公开出版军事技术图书最多、最有优势的出版社,公开出版的军事技术图书系列之多、范围之广、品种之全,使其他任何一家出版社都难以望其项背”。正是凭着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国防社始终是国防出版事业的中坚与代表。

  顽强发展,充分释放综合能力。2016年初,党中央、习主席着眼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作出“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国防社、国防出版人的认识清醒而坚定,一方面,闻令而止,如期完成“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政治任务;另一方面,勇于转型,抓住服务武器装备建设根本,努力拓展为军服务手段能力。

  国防社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奋力作为”光荣传统,是宝贵财富。全面停止有偿服务以来,有所作为仍然是把握规律和大势、掌握发展主动的重中之重。一是积极申报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等国家赋予社会保障任务类图书出版项目,进一步聚焦专业出版和学术出版,确保国防社在国防科技出版领域的比较优势。二是巩固“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和装备科技译著出版基金”等精品项目,组织好选题征集、内容评审、评优评奖,资助出版的《空间微系统与微纳卫星》《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第2版)》分别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群目标跟踪》等10多种获评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奖,在出版界、科技界影响进一步扩大。三是尝试国防专利、军事计量、试验鉴定等领域的服务拓展,负责了“雷达数据库”等武器装备领域数字图书馆和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承担了国防专利通报编印发行和数字化服务工作,完成了军考教材和军队院校部分通用教材出版发行任务,组织了计量相关专著译著教材的编辑出版,组织了国防知识产权学术交流会议,打开了出版带动服务共同助力科技兴军的新局面。

  2020年,国防社走出了全面停止有偿服务以来的低谷,对“努力工作是幸福生活的基石”认识趋同,对改革的认识和期待趋同,及时开展业务梳理与规范,抓住了一批国家和军队重点项目,编印发通力合作,融合出版有效推进,瞄准发展加油干,主责主业得到加强,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基础。

  “创新发展、追求卓越”  核心价值引领进步六十余载

  长久以来,国防社一直得到了上级首长和机关、国家行业主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国防出版人无时无刻不感受着组织的关心和期许。

  在时任王震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关心下,1978年5月,同意国防社在北京玉渊潭公社半截塔村征地33.5亩建设国防社新区,加快了扩建工程的进展速度。1984年国防社建社30周年,聂荣臻元帅发来贺信,要求出版社“多出书、出好书”;1989年建社35周年,聂帅欣然题词:做好出版工作,传播科技知识,为振兴国防工业而奋斗。国防科工委时期,怀国模副主任等首长非常重视出版工作和出版社的全面建设,多次视察检查作出批示,亲自决策设置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有效解决了科技图书出版难等重要问题,极大地鼓舞了全社员工。归属总装备部领导时期,部长、政委总是不忘国防社和全社职工,或检查指导工作,或节日假期走访,对国防社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

  转隶装备发展部时期,李尚福部长等首长对国防社的关心支持一如既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夏清月副部长亲自带队现场指导,机关领导多次“四不两直”检查指导。近年来,国防社被指定为“重大任务会战现场”,承担或协办了“装备年鉴”“航天座谈会”“北斗宣传”等相当分量的急重难任务,无一不凝结着首长和机关的关心关怀、支持信任,激励着国防社继续做好工作。

  长久以来,“为国防现代化服务”贯穿于国防出版工作之中,国防出版人无时无刻不感受着来自科技界教育界出版界的盼望期望。国防社的基本任务是为我国国防科技和军事装备建设的科研、试验、生产、维护、教学等服务,主要承担航空、航天、兵器、舰船、电子、计算机、机械、材料等领域和国防科技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方面的图书、教材、辞书、工具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计算机软件等的出版。回顾国防社67年来的发展历程,一直坚持“以国防科技图书为主线”。这条主线把出版工作与国防科技发展和武器装备建设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把国防社与相关机关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连在了一起,通过出版一批又一批前沿、高端、权威的精品力作,满足了国防建设需要,提升了国防社的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成就了许多作者读者。未来,国防社有着更大的提升空间,与科技界教育界出版界携手一道,继续为科技兴军服务。

  长久以来,“敢为行业先”深深地刻记在了国防社的丰碑上,国防出版人无时无刻不把续写昔日辉煌放在首要位置。国防社最早涉足计算机类图书出版,较早上马激光照排系统,设立了第一个专门资助专著出版的基金,率先尝试了幼儿领域出版,可以说,67年来,跨越了一个又一个高峰。2016年全面停止有偿服务以来,国防社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一方面弃了国防特色不突出、纯粹依赖市场争利的选题,另一方面更加大了对国防出版、强军出版的投入。整个“十三五”时期,无论是国家规划项目还是军队项目,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蹚出了学术出版当先发展的新路子,全社上下同心同力,做到了保留队伍,巩固特色,尝试新局,以待改革。

  回眸国防社60多年的出版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渐强,积淀了深厚的科技底蕴,形成了非常齐全的出版资质,这是当前转制发展的基础,也是出版服务强军兴装的最大底气。重塑国防社的昔日辉煌,是国防出版人心中最为强烈的声音;加速国防出版再次崛起,是当代国防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4年,在庆祝国防社成立50周年之际,时任社党委书记张月潭归纳总结出以“积累科技成果、传承科技文明、发展知识经济、服务工程实践”的办社宗旨,“团结同心、爱岗敬业、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作者高层次、内容高品位、出版高质量”的三高特色,“做优秀出版人、出精品出版物、创一流出版社”的出版理念,以及“拜作者为师长、交读者为朋友、为群众谋利益、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道德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其中,“创新发展、追求卓越”高度概括了“有所作为、奋力作为”的价值追求,始终激励着国防出版人不懈怠、不迷茫、不踟蹰,矢志发展。

  “突出重点、精准发力” 主动迎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推动国防社顽强发展的接力棒传到现在的国防社一班人手里,继承发扬国防社的优良传统,担负起国防社发展兴旺的重任,是如山责任,更是光荣使命。

  瞄准为军服务发力,在确保正确方向上用力。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加强内容建设,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推动出版业持续繁荣健康发展,更好地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科技出版工作。“为军为装服务”是国防社整体工作的出发点,更是优势所在。要坚持以“富国强军”为出发点,在“强军兴装”首要责任上凝神聚力,立足国防科技特色,深挖装备建设资源,储备更多彰显国防特色、内容精湛的原创精品项目,出版更多促进人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国防现代化的优秀出版物。改革移交阶段,主要做到保障任务平稳接续,保证强军项目建设不断线,为军服务一如既往。

  突出机制改革重点,在做强事业部上用力。国防社以往的调整改革,都是把激发编辑的创造力放在第一位,如2007年时的改革就冠以“事业部制改革”,原因就在于事业部不强,出版社就不可能强。出版社的能力边界需要由事业部的能力拓展来决定,事业部的发展决定出版社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必然导致出版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必须拿出敢打必胜的勇气,集中资源、集中优势、集中力量,强化事业部,鼓励支持事业部推出一批优势图书集群。科学制定管理目标和经营指标,引导事业部发展,是首要问题。这些目标指标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于编辑出版发行具体业务工作、基本的考核指标和管理目标,如品种字数、造货回款等;二是基于运营、盈利、发展等财务分析的财务能力指标,如周转率、利润率等;三是基于编辑出版规律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综合或远期目标,如品牌影响力、资产权益结构、可持续情况等反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水平的指标要求。坚定积“十四五”五年之功建立符合国防社特点和现状的指标体系的信念,一年接着一年,压茬推进指标目标的数字化、长期化、科学化,直至形成主体责任清晰、考核重点明确、发展方向明了的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事业部做强做大。

  尝试融合出版创新,在探索出版新形态上用力。国防社学术出版“一枝独秀”的情况比较明显,虽然业务梳理与规范从学术教育和大众等维度对出版结构进行了规划,但是,军队院校教材市场培育不充分、科普部门产品非常单薄、数字出版部门人员急速流失等因素或状况,制约着下一步发展。因此,必须在新业务谋划、配套政策、人才支撑、营商环境等方面,都要敢创新,重拾国防社“敢为行业先”的勇气,做到抓创新与抓发展结合,谋创新与谋未来结合。尤其是在新技术应用上,更应向创新要发展。当前,新工匠出版、机械化印刷出版和数字化出版三种出版生产方式并存,出版正在和其他传播形式加速融合,出版的边界正在模糊。数字时代的融合出版或融媒体发展,不是取代传统出版,而是内容生产不同环节的共生融通、集聚创新,这是传统出版单位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未来的发展,尤其是高质量发展,必然真正拥抱与新技术的融合,不断探索出版业的新边界、新形态和新路径,以实现新技术赋能出版高质量发展。

  砥砺务实真拼作风,在全面建设全面发展上用力。高质量发展不是等出来、喊出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道阻且长,韧劲儿尤为重要。国防社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举办内部学习教育活动,鼓励参加行业学会教育培训和学术活动,推动学习教育再上新台阶;搞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续聘,内部岗位职级职责梳理调整,人尽其用;推动全方位成长成才,或作为专门型人才,或作为复合型人才,在改革发展中贡献力量,成就价值。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转变作风磨练韧劲,上级为下级担当、组织为个人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争当担当作为的表率,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以担当成就事业,以实干铸就辉煌。提供保障守护韧劲,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守住防疫底线;把安全保密教育深度融入日常工作中,通过安全工作会、生产协调会等例行机制不间断强调保密安全工作,坚决守住保密安全底线。打铁必须自身硬。自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自我净化、自我提高,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工作氛围;持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军委十项规定、军委禁酒令和廉洁从政十三条禁令等作风规矩的落实,坚决同不良风气作斗争,使遵规守纪成为习惯和自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国防社迎来了改革移交的重要时间节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国防出版人要奋斗不止、脚步不停,以“大枝擎天作砥柱,小枝驾海成虹梁”的底气和志气,传承和弘扬好“有所作为、奋力作为”光荣传统,走好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国防出版社,为强军兴装做出更大贡献。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