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融合出版时代大学出版社图书编辑的责任担当

2021-08-04 来源:《新闻研究导刊》
  【作 者】丁忠华:郑州大学出版社

  【摘 要】大学出版社图书编辑是内容生产的主力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融合出版时代,大学出版社和出版社编辑队伍建设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图书编辑应具备什么素质、如何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担当,是大学出版社应对融合出版时代的挑战,顺利实现转型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媒体融合;大学出版社;图书编辑;责任担当

  “融合出版”是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多方面的深度融合,是指出版内容、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及技术应用互通融合、同享发展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和组织结构传播体系[1]。

  大学出版社拥有母体大学的多种优质资源,在学术图书的出版方面拥有绝对优势,成立大学出版社的初衷就是着力解决高校教材出版、学术出版和专业出版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学出版社在作者资源、编辑专业性、市场经营业绩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已成为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是推动大学出版社转型升级、双效丰收的关键时期,是服务大学双一流建设、出版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出版融合发展,需要在内容、技术、人才、渠道等多方面互惠互通,编辑作为出版社的生产力,是大学出版社持续发展的动力。作为大学出版社内容生产的人员,图书编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出版融合转型离不开图书编辑的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等多方面的创新。近年来,为适应市场需求,传统大学出版社纷纷转型,发展数字出版业务,但由于大学出版社的一些现实问题,其融合发展步伐缓慢,传统大学出版社面临生存危机。

  一、融合出版时代大学出版社图书编辑队伍现状

  依托母体大学雄厚的人才资源、学科和科研优势,大学出版社的成立就是为了着力解决高校教材出版、学术出版和专业出版的问题。大学出版社一般是母体大学主办的学术型、教材型出版社,也是出版母体大学科研专著和教学教材教辅的主要阵地。成立初期的大学出版社缺少优质出版资源,经验不足,编辑人数十分有限,基本上是从学校各部门选调教师和工作人员,或选用适合从事编辑工作的本科毕业生,或从校外调进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出版社编辑队伍,这些人员享受学校的事业编制,但数量极少。随着大学出版社的进一步发展,其出书数量逐渐增加,编辑队伍却得不到扩大,另外,编辑队伍的专业结构比较单一,各专业人数参差不齐,对口专业的编辑队伍人数相对较少,面对这种情况,大学出版社只能外聘一些能满足出版社专业要求的人员加入编辑队伍中。

  2009年,中国出版业体制改革已深入各高校出版社的体制层面,大学出版社是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出版新知识的主要阵地。这个时期,随着编辑队伍的人员需求量增加,大学出版社对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的学历、素质、能力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出版社受所属大学的领导和管理,办公地点、社领导的任命、校编员工的调配等均受制于母体大学,同时,由于工作性质,出版社又必须接受各级宣传部、新闻出版系统的领导和管理。校编员工“铁饭碗”思想严重,竞争意识淡薄,学习观念落后,创新精神和动力不强,市场意识不敏锐,团队合作意识淡漠,且由于体制原因,社聘编辑待遇较低,稳定性差,流失跳槽等现象严重,工作积极性不高,造成编辑业务素质提升缓慢,达不到出版社的要求,影响了出版社的快速转型。进入融合出版时代,虽然国内很多高等院校都设有编辑出版专业,却很少有高等院校设立数字出版专业,落后的人才培养目标跟不上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为了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出版社只能聘请一些学计算机的人员开展数字化出版的工作,但这很难真正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在当前形势下,探讨大学出版社编辑应具备什么素质、如何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担当,对于大学出版社应对融合出版时代的挑战,顺利实现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二、融合出版时代大学出版社的建设和发展

  大学出版社改制前属于事业单位性质,普遍缺乏对内部运行机制的重视,经营管理方式是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改制后,大学出版社运作模式转为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虽然比改制前更重视内部运行机制的建设,但是出于制度设计不合理、执行不到位等原因,出版社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融合出版时代大学出版社要提升图书编辑的融合出版能力

  融合出版时代大学出版社图书编辑的工作是全程化的综合性工作,由选题策划、审稿、编辑、校对、出版、营销等多方面工作组成。图书内容质量是图书质量的生命线,把控好图书内容质量是根本,因此,图书编辑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出版融合发展大时代,相比传统大学出版社的工作流程,现阶段的流程已发生很大变化,面对如此大的变化和挑战,图书编辑应改变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具有细心、耐心和勤奋心,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四力”为抓手,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人才是融合发展的关键,要加强融合出版人才建设,建立出版社融合出版培训机制。可通过积极参会、培训、项目带动等方式培育融合出版人才,并定期按专题组织内部学习,建立长效机制。要支持社内人员在融合出版方面开展学术研究,发表学术论文。配合业务开展,通过人才引进和传统编辑转型等方式,逐步建设既懂传统出版工作流程,也懂计算机编程,能满足融合出版需求的运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要与新闻传播学院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母体大学院系的合作,适当考虑从高校、企业外聘兼职人员或组建专家委员会,在出版社的支持下组建智库。要培养和引进懂出版、通技术、精策划、善经营的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2]。

  (二)融合出版时代大学出版社要建立专业的作者队伍

  进入融合出版时代,大学出版社作为学术成果传播的重要基地,学术出版从“内容型”转为“质量型”,在保持学术出版权威地位的同时努力提高出版社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首先,大学出版社应将母体大学学术人才库中重点和优势学科的专家、教授学者以及走在学术前沿的校友发展为自己的作者;其次,应对作者队伍进行仔细挑选和甄别,建立不同专业的作者库,并及时完善和更新,确保学术出版内容的高水平和时效性,提高出版社的学术档次,树立良好形象。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图书不能只是高校老师与专家晋升职称和完成科研项目的途径,还要依托母体大学的教学资源、科研优势、专业优势、人才优势、研究环境优势和浑厚的文化积淀,坚持出版社专业特色,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或专业教材、教辅,通过创新、积累和发展,努力成为服务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传播科技文化的重要出版基地。

  (三)融合出版时代大学出版社要加强图书质量管理

  融合出版时代,大学出版社要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健全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落实以学术出版为主体的举措,在学术图书运作流程中,提升来稿质量,坚持选题三级论证制度,定期召开月度选题论证会、生产经营协调会、重点工作推进会,严格选题论证,从源头把控学术图书选题质量,规范和细化“三审三校”制度和印前审读制度,加强过程控制和管理,切实提高学术著作内容质量和图书编校质量,出版学术图书精品力作,保证向社会提供质量合格的精神产品,提高大学出版社的社会效益,实现双效统一。

  (四)融合出版时代大学出版社要坚持专业的出版特色

  大学出版社大多数成立比较晚,生存压力大,主要方向是学术出版,但此类图书读者面窄,市场价值不高;中小型大学出版社为了生存,将出版教材教辅作为获取经济收益的主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更注重图书的经济效益,对学术出版的重视不够,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培育自己的学术品牌。

  依托母体大学的人才资源、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学出版社积极应对新时代的新要求,做好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优秀教材以及反映学校科研和学科建设成果的优秀学术著作的规划、立项论证和出版工作,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代表学校地位和水平的精品系列教材、学术著作、在线教学资源以及优势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出版社如果能在一个领域形成出版优势,就能获得忠诚的读者和稳固的市场,因此,大学出版社要利用母体学校的教师、教学、科研资源,针对读者需求,制定明确的目标和发展规划,要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色,这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综观国内大学出版社,很多出版社面对融合出版时代的挑战,都在积极面对,努力抓住机遇,打破困局,寻找新出路。比如,郑州大学出版社依靠母体大学优势,以学术出版为主体,以教育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在创伤医学、临床医学、土木工程、工商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等领域出版特色明显,形成了多学科、多领域、多品种图书百花齐放的发展新格局。出版社将学校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和优势学科确定为重点出版方向,与学校科研和学科建设部门一起,每年策划出版能反映学校科学研究最新成果、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能对学科建设起到较大促进和推动作用的优秀学术著作,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也为大学出版社面对挑战开拓了创新之路。

  三、融合出版时代大学出版社图书编辑的责任担当

  大学出版社的图书编辑工作是出版社工作的核心,图书编辑的工作是全程化的综合性工作,由选题策划、审稿、编辑、校对、出版、营销等多方面工作组成。如今,出版工作进入守正创新的融合出版时代,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大学出版社编辑任务艰巨,图书编辑是大学出版社的龙头,引领了整个出版社的方向,因此,在这一重要时刻,图书编辑应抓住这个重要转折点,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面对单调的工作,要给予高度重视,做好政治引领作用,更要做好服务和中介工作,要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认真对待出版社的每个工作环节,严把图书质量关,将图书的质量、内涵作为出发点和必要前提,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精神产品[3]。

  (一)大学出版社图书编辑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

  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必须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出版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把好意识形态关。坚持社会主义出版方向,加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党史学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引导各种社会思潮朝着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方向演化。要热爱本职工作,淡泊名利,加强图书内容审读,确保正确出版导向[4]。

  (二)大学出版社图书编辑要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

  编辑是联系读者和作者的桥梁与纽带,没有作者,就没有图书,更没有出版社和编辑,没有读者,图书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也就不需要出版社的存在。融合出版时代,人们观念更新很快,如果不进行调查研究就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为了有好的选题,大学出版社的图书编辑就必须深入图书市场,了解信息,探寻市场规律,与读者交流,根据读者的需要策划图书选题,有目的地进行组稿,策划高质量精品图书[5]。大学出版社编辑应牢牢树立社会效益第一的观念,力争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大学出版社编辑在进行图书编辑工作时,必须认真对待出版流程中的每个环节并细心处理,在日常工作中,图书编辑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勇往直前,保证图书质量,全心全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

  (三)大学出版社图书编辑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

  大学出版社图书编辑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图书质量的好坏。基于此,为确保高质量图书的出版发行,图书编辑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具有一定的文字编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还要不断提高综合知识能力。图书编辑是一个全科人才,要具备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成为一个专业性杂家[6]。传统的地方大学出版社专业性强,但大部分编辑年纪比较大,知识储备不足,编辑能力有限,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弱,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缺少市场开拓理念。国内很多高等院校都设有编辑出版专业,却很少有高等院校设立数字出版专业,编辑出版人员不懂数字技术,数字技术人员不懂编辑出版工作,更不懂出版社内部各部门的利益共同点,数字技术人员设计出来的数字转化平台和出版软件很难真正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这种人才培养目标不能适应出版融合发展的趋势,为了开展工作,传统出版社只能聘请一些学计算机的人员开展数字化的工作,专业化编辑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高。面对新形势、新时代,大学出版社的图书编辑只有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学习,在学好业务知识的同时培养多学科综合运用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将专业知识和数字出版技术结合起来,既要懂传统出版的工作流程,也要懂计算机编程,将自己培养成符合融合出版特点的策划、编辑、运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四)大学出版社图书编辑要具备专业的创新能力

  融合出版时代大学出版社加强融合出版人才建设,建立出版社融合出版培训机制是融合发展成功的关键。要加强对专业型学术图书编辑的数字化能力培养,提升编辑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要配合数字出版业务的开展,通过人才引进和传统编辑转型等方式逐步组建既懂传统出版工作流程,也懂计算机编程的符合融合出版特点的运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以适应融合出版的需要。要通过积极参会、培训、项目带动等方式培育融合出版人才,并定期按专题组织内部学习,建立长效机制。支持社内人员在融合出版方面开展学术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还要与新闻传播学院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母体大学院系的合作,适当考虑从高校、企业外聘兼职人员或组建专家委员会,在出版社的支持下组建智库。

  四、结语

  图书编辑作为大学出版社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图书编辑的学科专业能力则是关键中的关键。图书编辑要努力成为学者型编辑和编辑型学者,一方面,编辑自身要不断学习深造;另一方面,大学出版社领导班子要予以正确引导,将编辑业务与学科专业相结合,将传统出版知识和数字出版技术相结合,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融合出版时代编辑的责任和担当意识是图书质量的重要保障,对出版融合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作为大学出版社的图书编辑,首先要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勇于创新,将自己培养成既懂传统出版的工作流程,又懂计算机编程的符合融合出版特点的运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其次要始终将打造出版图书精品作为自身的使命任务,认真负责、守正创新,为促进大学出版社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毛绍萍.出版融合时代下编辑能力的提升策略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195-196.

  [2]庞博.媒体融合时代技术类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与角色转型[J].科技传播,2021,13(3):24-26.

  [3]潘安.试论学术出版编辑的选题执行力与责任担当[J].编辑学刊,2019(4):56-59.

  [4]董保存.编辑的责任与担当[J].中国编辑,2014(6):8-9.

  [5]张华.浅谈图书编辑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中的责任[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190-191.

  [6]张科.医学编辑的工匠精神[J].出版广角,2017(7):49-51.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