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书《光明的摇篮》是历史学家熊月之历经30年打磨的原创作品,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在书中,熊月之以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为坚实底色,从全球视野和历史维度深度解析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作为《上海通史》的主编,熊月之在2017年12月上观新闻发表的文章《为什么是上海,什么样的红色基因,决定了它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孕育之地》,点击量超过100万,这也是他首次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需要六大因素的支撑,引起了广泛关注。
《光明的摇篮》则是该文章之后,更为系统地梳理上海作为“光明的摇篮”的内涵或特点,深度探讨上海成为“光明的摇篮”的原因。熊月之认为,要回答“上海为什么会成为近代中国光明的摇篮”,就必须说清楚近代上海的城市特质,包括政治格局、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特点,说清楚上海与其他省份的联系、上海在全国的地位、上海在全球的位置,说清楚上海与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上海与进步政治运动的关联,这正是本书的着力点。因此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创立过程的细致描述,更是着重于中共创立及其活动与上海这个城市关系的综合探讨。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评价《光明的摇篮》是史学大家写通俗读物。“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方面有深邃的思想,包括文字非常老到。这本书封面上尽管写的是‘写给青年人的党史第一课’,但在我看来,它对党史研究也有引领和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