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大名著和许多经典作品一样,只有以广博的文史知识、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作为支撑,才能将其中的文学、文化宝藏一一挖掘出来。勾画出整幅四大名著“宝藏图”并不是简单之事,既要有专业学者较高的文化素养,又要有终生学习深厚的文学积淀,更要有儿童阅读推广人对青少年阅读特点的深入了解。
“名家给孩子讲四大名著”系列(天地出版社)的作者基本满足了这些必要条件,4位作者均是公认的文学名家、文化大家。无论是《骆玉明给孩子讲红楼梦》《鲍鹏山给孩子讲水浒传》,还是《李鹏飞给孩子讲三国演义》《王弘治给孩子讲西游记》,都是立足于各自专长的领域,凭着多年的学术研究积累,本着让青少年读懂名著的目的,通过分析人物、揭开伏笔、探寻本意、传承美学等一系列方法,把四大名著通关密码一一解开,一展文字背后的门道。
仅以《王弘治给孩子讲西游记》为例,作者在解读过程中,没有单纯就文本本身做细读乃至精读,而是着力于梳理名著的演变历史,解析其中的文化特色,揭示每处“闲笔”如何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妙笔”等,将文本与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更有趣的是,作者顺着青少年爱发问的天性,处处设问,详细回答,全书读起来悬念丛生。
例如,孙悟空为什么是猴子,而不是其他更加威武凶猛的动物?孙悟空为什么是从石头里蹦出来,而不是猴子妈妈生出来的?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真正的厉害之处到底在哪里?这些问题类似关于《西游记》的十万个为什么,如同通幽小径,一步步引人走进文学的神秘花园,感受古典名著的别有洞天。
就是在这种类似寻宝、鉴宝的过程中,青少年慢慢读出《西游记》中的趣味,读懂《西游记》的成长内涵,并学会《西游记》的写作手法,获得文学创作的要义。而同系列的其他3部作品,亦与《王弘治给孩子讲西游记》类似,让小读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人物到历史、从文本到文化、从四大名著到中国文学,全身心领略文学的门道与妙处,最终将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心灵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