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传统媒体缺的是合作精神

2015-07-0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梁勤俭

  梁勤俭 资深媒体人,现为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主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聘教授,重庆新闻学院兼职教授。

  在探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竞争失败的原因时,我认为传统媒体有不少其实是输在了缺乏合作精神上。根由就在于多年垄断经营养成的唯我独尊、养尊处优所致。

  何以见得呢?先让我们来看看几则与报业相关的小故事:

  一是前些日子,一家上市公司与某报社洽谈合作办报的事。报社经过反复琢磨,终于拿出了一份合作协议,一张口让企业投资几千万元,而且合作协议中问题也颇多。我仔细“学习”了这个协议,各项条款对报社倒是挺合适的,但企业投这么多钱进来,能得到什么?这笔巨大的投资啥时候能收回呢?合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投资方如何退出呢?这些问题,全无表述。似乎企业投资是既不用回报,也不必讲投入产出比。

  不知道若是报社收到人家起草的类似合作协议文本,会是什么反应?光自家合适人家不合适的协议,合作方会同意吗?这样的合作又还有多少谈判基础和价值?

  二是一家颇为有名的广告公司前两年代理了某报的汽车和外埠广告,合同履约一直不错。去年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较大,广告主原定的投放计划不断压减甚或撤单。代理商被迫找报社领导和广告部门协商中止代理协议。报社的同志也很清楚这种变化,理解代理商的难处,并答应退还应当归还给广告公司的抵押金和垫付款,但却一拖再拖,迟迟不肯兑现承诺。

  少数报社的这类举动和做法,无疑让曾经的合作伙伴很受伤。

  还有的报社未按客户要求的时间、版位刊发广告,抑或印刷质量达不到客户的标准,而对给客户造成的损失不闻不问。这么做的结果,既严重影响了客户继续投放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媒体品牌的信誉和诚信度。

  这类故事在有的传统媒体的经营中,常常会令合作伙伴叫苦不迭。而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是,新媒体的贴身贴心合作服务,则令其在竞争中很快胜出。因此可以坦率地说:除了介质和内容短板之外,传统媒体更多的是输在了缺乏合作精神上。

  在与新媒体的激烈博弈中,如果我们依然我行我素,不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很快就会发现,我们的合作者会越来越少,因为我们也不会愿意与没有合作精神的合作伙伴合作,所以,己所不欲,切记勿施于人。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