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新时代编辑与作者的有效沟通策略

2021-08-09 来源:《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作 者】刘耕:广东科技出版社

  【摘 要】编辑与作者有效沟通对保证出版物质量,提升图书价值非常重要。只有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深入探索,才能培养和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本文试从敬业、乐业、职业、专业这几个维度对新时代编辑与作者的沟通技巧进行梳理,为实现编辑与作者的良性互动,完美呈现作者的学术思想,共同打造精品图书,提供多视角的参考。

  【关键词】沟通技巧;敬业;乐业;职业;专业

  作者是图书出版各环节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处于图书出版舞台的“C”位,是真正要穿“嫁衣”的主角。编辑在为她人做“嫁衣”的过程中,与作者的沟通必然贯穿整个图书出版全流程,是不能忽视的。与作者有效沟通对保证出版质量,提升图书价值非常重要,因此与作者的沟通技巧也是新时代编辑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在完成一件“嫁衣”的过程中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沟通技巧呢?下面我从敬业、乐业、职业、专业这几方面做一简要梳理。

  1 敬业——顺畅沟通的基础

  所谓敬业即专心致力于工作。编辑第一位的任务在于主动发现好的作者、好的作品,并正确判断、深入挖掘作品的价值,发挥作者的专业特长和创作潜能,塑造作者的才华。在发现与选择的过程中编辑与作者的沟通会始终贯穿其间。

  1.1 敬业是沟通中应有的真诚态度

  态度好比编辑的“名片”,针对选题认真准备,让作者感受到编辑组稿的诚意,是最容易打动作者的沟通态度。组稿前认真搜集相关信息,全面了解作者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学科背景、专业特长、学术水平,作者在其专业领域取得的成就、业界影响力,作者已经出版的图书或发表过的文章,作者的语言文字风格,以及目前正在进行中的研究课题和正在撰写的书稿,这些信息对组稿过程中与作者顺畅沟通意义非凡。

  例如笔者参与策划、组稿的《寻找中国最美乡村》,记得第一次与作者团队一一央视农业频道“美丽中国乡村行”栏目的制片人、编导见面,是在初冬的北京,银杏叶满树金黄的季节。尽管去之前我们对栏目的宗旨做了充分的了解,对已播出节目的相关背景资料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但第二天的会晤究竟能碰撞出哪些选题,结果会如何,答案是不确定的,心里也充满了忐忑。第二天洽谈时因着我们功课准备充分,令栏目主创团队切实感受到了我们的满满诚意,双方相谈甚欢,沟通特别顺畅,进展十分顺利,很快便达成了合作意向,将栏目组近三年每年评选出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编辑出版,并同步启动电子书和节目视频ISLI融媒体出版。这套书最终获得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

  1.2 敬业是全情投入的行动

  细致介绍、耐心聆听,毫无保留地为作者出谋划策、积极落实也是一种敬业精神外化出的沟通行动。细致介绍出版社的优势特点和专业定位,出版流程,以及选题的策划目的、读者定位、内容架构、稿酬的支付标准和方式、营销手段,实事求是地告诉作者以出版社为平台,能做什么,预期的市场前景怎样,使作者充分了解自己的责、权、利,对是否能同作者达成合作意向,并顺利完成组稿工作至关重要。特别是对那些第一次出书,还没有图书出版经验的作者,一些看似简单的出版常识都不应忽略,切不可想当然地以为出版行业中人尽皆知的常识性问题作者也是知晓的。例如版税的计算,最好能拿一本自己责编的已出版的同类书来做例子实际计算一下,既直观又避免日后产生误解,还有助于提高沟通效率。

  1.3 敬业是对承诺的兑现

  优秀编辑往往能充分了解作者的个性化需求,在严格执行出版规范、保证编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助作者实现其学术追求,打造具有独特价值的图书产品,提升文化传播力。如组稿时编辑在与作者的沟通中会体察到作者的个性化特点,捕捉到作品的独有特质,这往往是书稿的精神内核。因此编辑组稿时会对一些细节设计做出契合图书特质的建议和承诺,这会成为赢得作者信任的加分项。而在后续的编辑加工中也一定不能轻慢作者的这份托付,不能忽略当初的承诺,一定要有执行力。书中在旁人看来一个不起眼的小设计准往是编辑所洞察到的作者内心“情结”的恰切体现,作品中所隐含的独具匠心也常常是在编辑细致入微的小举动中被凸显出来的,这好比是嫁衣中最能表现新娘独特气质和魅力的细节点缀,看似不起眼却往往最能体现设计师的功力。细节决定成败,将细节做到极致,完美地兑现承诺是最值得坚守的敬业。

  2 乐业——愉快沟通的前提

  编辑是“为人做嫁衣”的职业,以助力作者完成作品为乐,当然要以愉悦的心情与作者沟通,这样才能让作者从每一个电话、每一封电子邮件、每一段微信中感受到编辑的有识有度、不卑不亢,也才能在深入沟通中相互激励,迸发出思想的火花。编辑以乐业的情绪投入工作,也便能从一字一句中发现书稿的魅力,持续产生对作品的激情,体会编辑工作的成就感,一针一线将幸福的味道编织进华美的嫁衣。

  2.1 乐业是编辑情怀的外化

  编辑要有出版情怀,对自己策划的选题要有激情,所谓“眼里有光”,才能打动作者,进而感染读者,出版就是将个人激情传递给大众。试想一下自己都没有任何兴奋点的选题,何来传播力?仅仅出于“为稻粱谋”,与作者的沟通怎么能碰撞出火花。例如笔者曾参与普通高中教科书《通用技术》的编辑出版工作,其中选择性必修5《服装及其设计》的主编是一位性情中人,热爱生活又洒脱不羁。当书稿内容需要对标教材编写大纲及送审要求不断推倒重来,反复打磨完善时,整个团队的心情都是崩溃的,有争吵、有眼泪,几度面临无法继续的尴尬局面。这时编辑既要据理力争又要把握分寸,能入能出。不断说服作者的同时还要呵护作者的创作激情,所谓“面对复杂,保持欢喜”,让作者理解每一次修改的意义所在,在不断的磨合中精准传递编辑的意图;同时收获作者的信任,提升作品的质量,达到教材编写的大纲要求。当我们的教材走过四年的漫漫送审路,送审通过的那一刻,主编发来了一段长长的微信语音,说她不记得有过多少次想要放弃不做的念头,是我一次次的真诚相待使她坚持到终点。最后大声重复了两遍的那句“你是最棒的!你是最棒的!”戳中了泪点湿润了我的双眼。这就是对做一名有情怀的编辑的最大褒奖吧!

  2.2 乐业是换位思考

  乐业才能主动了解作者创作的缘起,敏锐觉察作者的写作动机,深入感知作品的精髓,自觉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从而开启一次愉快合作。有些作者因使命感促使,想把多年职业探索的成果或工作经验总结成书,完成文化传承;有些作者是从读者和市场角度出发,用自己的资源做一件令参与者感兴趣、有意义的事情,享受图书被读者认可所带来的成就感;当然也有为职称晋升、项目结题需要等目的而写书的,情况各不相同。编辑设身处地了解作者需求,以朋友的身份与作者对话,充分融入并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在沟通过程中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并不断唤醒作者的创作原动力,自然而然达到和谐有效的沟通境界,往往出一本书便交到了一个朋友。当新娘穿着心爱的嫁衣闪亮登场接受祝福的那一刻,设计师也会感受到满满的自豪。

  2.3 乐业是对细节一丝不苟的追求

  了解和掌握作者的写作动机,就能为选题准确定位,根据经验预先判断并设计出选题最终成书的样貌,预测出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同作者沟通时便会按计划推进,少走弯路,针对性会更强,效果会更好。这就好比“做嫁衣”的量体裁衣,以乐业的心态跟作者沟通才会细致周到,才会关注细节,做出来的“嫁衣”也便会越发光彩动人,夺人眼目。如果能对作者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有哪些共同的朋友有进一步了解,在沟通过程中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 职业——高效沟通的必须

  编辑是一种社会性的文化职业,职业操守是编辑与作者沟通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底线。专业能力决定你能飞多高,而职业操守决定你能飞多远。好的编辑一定是政治修养上的明白人、道德修养上的正直人。恪守职业道德,不一定能帮助你一路顺风,但会在成败的边界点防止你瞬间滑落谷底。

  3.1 职业操守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完美统一

  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对导向性、政治性问题必须要坚持原则,坚决履行编辑职责,贯彻执行《出版管理条例》和相关文件精神。不放过任何违背党的方针、政策,破坏社会团结稳定的内容,特别是对有关民族、宗教和外交、国界等敏感问题,或在科技、军事等涉及国家机密的问题上,要慎之又慎,绝不可因迁就作者而酿成无可挽回的后果。[1]

  对一些要求专项送审的选题,也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能以各种原因为由走捷径,必须保证程序上合规。如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笔者也策划组织了一个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工作指引的选题,尽管是实用技术类的选题,但由于相关选题一下多了起来,按主管部门要求,发印前需要专项送审,这势必影响出书进度,送审的同时经过与作者耐心细致的沟通获得了作者的理解,最终也按规定顺利通过了审查。

  对一些知识性差错要讲究沟通技巧。知识在传递过程中会出现差错,尤其是对一些与亲身体验距离较远的知识,更容易误传,以讹传讹。这就要求编辑具有一定的知识宽度和深度,在专业学识修养上做一个广博的人,要勤查工具书,并虚心求教,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性问题。对稿件中出现的知识性差错,改正之即可,不要不加分辨地提升到立场观点上去,这样也能令作者体察到编辑为作品负责的善意,感受到一种尊重,从而提升彼此的信任度。例如一些作者对有些新的专有名词的使用规范不了解,往往坚持自己的习惯用法,不愿意按最新标准修改,这就需要从出版规范的角度耐心解释说服,用权威的专著或期刊做样板,让作者理解越是规范,越是能体现图书的严谨性和提升作品的学术价值,以免因不符合出版规范影响图书质量,留下遗憾。只要说服工作做到位,最终往往能赢得作者的理解与配合。

  3.2 职业经验是化解危机的必备武器

  对出版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沟通过程中要以敏锐的职业判断力和丰富的实操经验努力解决。例如广东科技出版社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重点项目《中国历代海陆针经》,在书稿已完成三校时,作者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性进展,想将相关成果收入书稿中。这一方面会增加不小的工作量,另一方面首发式的时间已确定,若增加新内容,因时间紧迫还存在影响编校质量的风险,编辑完全有理由婉拒作者的要求。“解决问题的途径通常在于你如何解决别人的问题”,经过与作者充分沟通,责编以自己的职业经验判断新增内容会明显提升书稿的学术价值,经慎重思考,作出果断决定,并以超强的职业把控力,对新增内容采取了作者、编校人员、排版人员多方同时推进,多部门协同作战的特殊工作流程,每个环节严丝合缝,最终高质、高效完成了出版任务,令作者深感欣慰。这本图书最终获得了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3.3 约稿信、退改函——编辑绕不开的职业“梗”

  “我要提醒你的是,在出版社的编辑岗位上,日后自然会有各种称你为‘兄’的作者来信,你切不可以为从此可以与对方称兄道弟起来,交情到了什么地步还是要掂量掂量的……该称师还是要称师,该称长则要称长,要不就尊称先生、方家……人家敬你畏你客气你,我们却断然不可因此得意忘形,坏了规矩。”[2]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出版家对年轻编辑的谆谆教诲。可见约稿信、退改函还是有很多规矩要讲的。

  有一名业余编辑经常能帮出版公司组到好稿,她的约稿方式就是给作者写信,用她的话说,“我的信对于作者特别有杀伤力!”

  写退改函也是能体现编辑沟通能力的一项技术活,不仅能展示编辑对稿件的专业判断力,而且能反映编辑的写作水平和人文素养。其内容一般包括:肯定稿件的价值、指出稿件的不足、提出修改的建议。观点要鲜明,准确概括书稿的特点;意见要具体、清晰;措辞和语气要讲究分寸,充分考虑作者的接受度,可以用请教或商讨的口吻提出。最好能提供一些参考资料,目的是为作者的修改提供方便,让作者感受到编辑的良苦用心[3]。一件光彩亮丽的“嫁衣”,往往是设计师反复打磨、不断完善的心血结晶。每一本书的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4 专业——有效沟通的硬核

  好的沟通最终要通过好的作品来体现和检验。能通过与作者沟通达成专业上的认可,以过硬的专业技能提升书稿的价值,使出版物实现双效益的增值,在冲金、冲奖、冲市方面有所表现,才是成功的沟通。

  4.1 针对整体设计的专业沟通,提升作品附加值

  为选题设计最能反映作品特点和适合读者阅读习惯的出版形式,包括书名、宣传语、装帧形式、开本尺寸、封面调性、插图风格、版式、纸张等,使最终的呈现方式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以专业实力为作品增色,提升作品附加值,这些都是打动作者、赢得作者信赖的最有效途径。这就好比设计师对嫁衣的风格、款型、颜色、面料、装饰物等的拿捏到位,才能皆大欢喜。例如笔者担任责编的《乳房的秘密一一乳腺科医生手记》一书,原始书稿只是一些有关乳房疾病常见问题的报纸专栏文章,系统性不强,结构不严谨,内容也存在重复、知识深浅度不一等缺陷。最初与作者沟通时也只是想尽快将作者在报纸上发表过的健康专栏文章结集成一本黑白文字书。但初审时笔者敏锐地意识到如果能契合目标读者对乳房健康知识的需求,在语言风格和出版形式上用心打磨,使专业的内容更为通俗,一定能提升图书的温馨气质,对读者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受众面会更广,也会有更好的市场表现。于是就跟作者充分沟通,针对每个问答设计更为贴切、也更简明易懂的标题,并请插画师配了插图,整体设计上以“粉红丝带”的温暖色调为基础,采用双色印刷,最终的呈现效果完全出乎作者所料,令作者感到惊喜。这本书也荣获了2020年广州市优秀科普图书奖。专业的建议,有效的沟通,赢得了作者的信赖和肯定,随即签约另一本新作,开启了新的合作。

  4.2 针对图书营销的专业沟通,充分挖掘营销资源

  科技图书的作者专业背景多为理工农医,他们有着多年的专业积累,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行业地位,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因此如何与作者有效沟通,挖掘作者自身的资源,策划相应的营销方案,也是对编辑专业素养的考验。“不懂营销的编辑不是好编辑”新时代的科技编辑一定要全程参与,图书的营销宣传当然不能缺位。例如我社出版的《每日一膳》,作者是广东省中医院的副院长,常年在各大媒体宣传中医养生知识,积累了庞大“粉丝”群,绝对称得上是自带流量的专家型作者。责编从策划之初就与作者密切沟通,不仅从图书的内容、形式上为作者提供了专业的建议,还认真分析作者团队的资源优势,为图书准确定位,精心策划了一整套相应的宣传营销方案,从书名、宣传语到装帧形式,从首发式到营销活动的各样细节,无不体现出编辑的营销水准。这套丛书能从众多食疗养生书中脱颖而出,不断重印,常年位居我社的畅销榜单也便在意料之中。笔者曾与责编谈到这套书的畅销原因,责编毫不讳言地将其归功于这套书的“出身好”,但我想即便是有着作者赋予选题的强大“畅销基因”,也需要编辑深挖亮点,提供专业的营销建议,并扎实地落地,在作者与读者间架起桥梁,才能彼此成就,取得良好的市场表现。

  4.3 沟通中渗透新传播理念,拥抱新媒体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消费者。专业作者变身多元化的内容生产者,为新媒体营销提供原创性内容。专业作者的“微”资源被激活,成为图书新媒体营销中的信息传播者。[4]进入融媒体出版的新传媒时代,编辑需要将新媒体理念传递给作者,更好地运用新媒体、自媒体扩大影响,为传统出版插上新媒体营销的翅膀。在地面店销售日益萎缩的当下,新的传播渠道成为聚集人气,提振销售不可或缺的新蓝海。例如线上新书首发、讲座等宣传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图书信息、视频宣传片,制作有声书在听书平台播出,网红直播带货等,这些方兴未艾的新营销手段,是编辑和作者无法回避的。如何邀请作者在百忙之中参与这些或许短期内并不一定有明显效果的活动?向作者提供专业的营销文案、专业的流程设计,以及对新营销手段具体细节的专业指引是赢得作者支持的最佳路径。

  笔者与南方科技大学合作的《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纸质书于2020年2月19日科普日首发,凤凰卫视、南方+等多家媒体报道,引起读者广泛关注,精装本半年内两次重印,同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推出了平装本。为进一步扩大图书的影响力,我们第一时间启动了听书项目。经过调研论证,由作者团队的专家教授亲自发声录制音频成为首选方案。音频录制虽然已经没有太多技术上的壁垒,但如何跟作者方在授权协议、内容精选、脚本修改、录制质量把控等问题上达成一致,就需要专业细致的沟通。为打消作者的多重顾虑,我们向作者介绍了我社疫情期间紧急推出的全国第一本防疫图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的成功案例,电子版和有声书在学习强国、澎湃新闻、南方+、得到等几十家平台广泛传播,免费音频在喜马拉雅、懒人听书等头部平台火热上线,点击量超过2000万,纸质书销量近200万册。[5]这首先令作者对纸质图书与电子版、有声书本质上是竞合关系,一定会互相带动、互相成就、实现多赢的新出版模式有了认同;接着再提出我们精心设计的专业且具体的有声书实施方案,使作者对我们融媒体项目的专业策划水平和渠道开拓能力充满信心,并萌发出想一试身手的愿望。最终沟通顺畅,达成共识,使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可见融媒体时代与作者沟通尤其需要渗透新理念,以专业赋能,深度开发内容的多重价值,从而实现出版维度叠加,扩大外延,提升影响力、传播力,实现共赢。

  3 结语

  沟通是一种交往的能力和竞争的手段,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一个优秀编辑综合素质的体现和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6]编辑与作者间好的沟通是相互激发、相互加持、使知识获得生长,给彼此带来收获和实现共赢的互动过程。只有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地努力学习、积累经验、深入探索,才能培养和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在沟通中实现编辑与作者的良性互动,最终既完美呈现作者的学术思想,又有机融合编辑的出版创造力,共同打造精品图书,使倾注了作者和编辑共同心血的“嫁衣”惊艳登场,最终为读者所认可。

  参考文献

  [1]赵星华.编辑要正确处理同作者的关系[J].编校园地,2010(5):42.

  [2]聂震宁.致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汪家明.学会写退修信[Z].百道学习:出版课,2018-11-26.

  [4]赵玉新.专业作者在图书新媒体营销中的定位与作用[J].科技与出版,2018(19):136-138.

  [5]严奉强.疫情当前的责任、使命和担当[J].新闻文化建设,2020(2)5-4.

  [6]刘红霞.浅谈医学图书编辑与作者的沟通[J]科技与出版,2046(3):32-33.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