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车载App: 让每一辆汽车都成为出版商内容的载体

2015-08-11 来源:中国期刊协会官方网站

  在如今这样一个媒体注意力集中度极度缺失的大背景下,如果你能争取到某个人在自家车内50分钟的注意力时长将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如今,“联网汽车”(Connected Car)的概念已深入各大汽车生产商的心中,他们期待从中挖掘出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软件开发商也同样不断地打造着各类车内应用程序,而广告主更是希望借助这个新机遇把自己的商品推广至更广泛的汽车消费人群。

  我们目前还不能100%确信消费者到底愿意接受哪种形式的车载应用程序,内容供应商在向汽车输入数字内容时的最大利润点在哪里以及谁会在这个万物皆新的车载生态系统中成为最终的赢家。

  SNS Research最新发布的报告称,预计到2020年“联网汽车”服务的全球年收入额将高达400亿美元。这些车内应用程序的类型将覆盖娱乐信息、驾驶导航、车队技术管理、车辆远程故障排查、车辆事故自动紧急呼救、安全系统升级、UBI(基于用量的保险服务)、交通管理甚至是自动驾驶领域。

  车载应用软件的今天

  苹果以及谷歌公司都已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联网汽车”应用系统:苹果的CarPlay和谷歌的Android Auto将智能手机中的应用程序搬到了汽车的仪表盘上。用户只需将他们的智能手机插入车内USB接口便可实现主要应用程序的链接,如使用语音服务、方向盘控制以及仪表盘屏幕触摸功能等。此外,包括iHeartRadio以及Spotify等第三方音频应用程序也同样可通过链接使用。

  根据最新的一份来自IHS Automotive公司的报告显示,“联网汽车”领域中现阶段的王者分别是MirrorLink(110万使用量)、CarPlay(86.1万使用量)以及Android Auto(64.3万使用量)。但是,IHS预测称到2020年,苹果及谷歌公司的车载系统软件使用量将分别达到3700万及3100万,超越目前排名第一的MirrorLink车载系统。

  谁是第一个采用“联网汽车”技术的汽车生产商?2015年,通用汽车推出了车载4G LTE,其服务类型多达30余种。高速网络功能的接入让每一辆通用汽车变成了一个可以移动的无线网热点。通常,新车买家会在头几个月免费使用这些互联服务功能,而随后他们可以选择是否支付10-20美元/月继续使用车载网络服务系统。

  “联网汽车”的内容服务

  随着汽车仪表盘走向数字化时代,“联网汽车”行业会不会为广大的数字媒体企业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媒体消费市场呢?

  理论上讲是可以的。通过在汽车内部架设LTE路由器,宽带网络让汽车拥有了高达100Mbps的下载速度,这个网速足够支持同时播放5部高清晰画质的在线视频,更不用说让乘客使用语音系统、浏览网站或打开社交媒体软件了。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更新,如何让乘客的“数字使用习惯”与汽车之间实现无缝链接,允许人们在空闲时间中通过车载网络享受到更高品质的内容服务就显得极其重要。所以从乘客的角度讲,车载内容服务具有无限多的可能性。

  而对于一个独自坐在车中的司机来说,车载数字内容服务又有无吸引力呢?

  根据Business Insider的研究显示,娱乐是“联网汽车”服务功能中最受欢迎的类型,但它并非是车载系统服务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预计到2020年,娱乐类车载软件的收入仅会占到车载系统服务整体收入的8%。这些娱乐车载软件大都整合了如Pandora、Yelp以及Facebook等应用程序的内容。如今,联网安全类车载服务系统是车载服务中收入最为丰厚的类型,但Business Insider预测到2020年,行车助手类软件将成为“车载之王”。而对于广大内容提供商而言,进军车载内容服务的突破口也许正是在此。

  来自IPG Mediabrands的高级副总裁布莱恩•休斯(Brian Hughes)认为,汽车本身已经成为了数字用户旅途当中的又一个新兴媒体平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了如Visa、Pizza Hut以及Accenture等全球知名企业都在与移动技术行业进行通力合作,推出如车载购物服务等新理念车载软件。

  纵观全球市场,车主们对使用车载内容服务的分歧之一是该不该向这些内容进行付费。调查显示,25%的车主愿意接受内置广告的车载服务信息,以换取免费的车载服务使用权限。这对于广大广告主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美国咨询公司高德纳(Gartner)市场研究部主管詹姆斯 F. 海恩斯(James F.Hines)认为,随着车载数字内容的不断涌现和普及,越来越多形式各异、花样翻新的车载娱乐信息内容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同时,应用程序处理器、图形加速器、显示及人机界面设计技术也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翻译:彭一骎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