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图书编辑:新媒体时代有位有为

2015-08-1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马祝恺

  历史进入21世纪以后,网络、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现代数字出版技术的日臻成熟,都昭示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出版界,先有民营书商的不断涌现,民营书店遍地开花;后有网络书店牢牢地占据了网络图书市场,网络作家随处可见。这一切给图书出版界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图书编辑带来警示与挑战。过去高山流水觅知音式地寻觅作者的时代已经过去,出版活动所依赖的技术手段和载体正在发生着变化……在新媒体时代,图书编辑应探寻一条适应新形势、新局面的自我发展之路。

  传承中有所坚持

  对出版界而言,无论体制怎样变化、人员怎样变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不会改变,宣传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宗旨不会改变。作为图书编辑,不能被改革的热浪打晕甚至打垮,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落后的、需要改进的;什么应该坚持,什么应该放弃。改革不意味着要彻底否定或抛弃一切旧有的东西,要有所甄别、有所保留。那么,图书编辑应该传承过去的哪些东西呢?

  首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编辑是为社会传播正能量的卫士,行使对图书思想的把关责任,把好的读物送到读者手中。身为图书编辑,这已经不只是一份职业,还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十分可观,这给图书出版业增添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带来各种各样的思潮。身为图书编辑,更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其次,坚持一贯的出版原则。出版业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审读制度,即三审三校制度。随着民营文化企业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图书出版周期大大缩短,但越是时间紧、任务重,越要坚持老一辈出版人传承下来的出版原则,坚持高质量的出版标准。身为图书编辑,无论外部环境怎样变化,都应该坚守这些原则和标准,把好图书质量最基础、最重要的关口。

  再次,坚持弘扬正气的优良品质。在出版业,坚持弘扬正气,就是要出版能体现积极的人生价值、鼓舞人们向上和奋进的优秀出版物。没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图书编辑就很容易随波逐流,步入追名逐利的旋涡之中。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放弃甚至抛弃出版人的理想,那样只会让出版业失去正确的前进方向。

  变革中有所转变

  图书编辑是出版单位的第一生产力,只埋头书稿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出版形势。时代在变化,体制在改变,图书编辑也必须要有所转变,才能适应和跟上出版业变化的脚步。

  由案头编辑向策划编辑转变。在计划经济时代,编辑、出版、发行是出版业的三驾马车,各行一路。图书编辑都是案头编辑,接受和寻找选题只从社会效益着眼,没有经济指标的压力,出书任务又少,编辑审稿常常是一年磨砺出几本书。市场经济的到来,使图书编辑不得不开始将头抬起来,考虑策划一些满足市场需求、富有经济效益的图书。图书编辑不再可能只做案头编辑,策划有经济效益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图书的迫切性更大。因此,图书编辑应该改变旧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作风,向策划编辑过度和转型。

  由学者型编辑向经营型编辑转变。计划经济时代,许多编辑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对于作者的书稿认真审读、修改,有的编辑审读完作者的书稿后,写出的审读报告和文章很有见地,本身就是很好的学术文章。在如今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他们策划的每一本图书都必须很好地去经营,从选题到成书模式,再到印刷与发行,乃至宣传,层层都要策划与落实。这种从选题开始就进行策划、预测市场走向,并一路跟踪营销运作的过程,已经让学者型编辑完成了向经营型编辑的转身。

  由专业型编辑向多元化编辑转变。很多图书编辑都是来自于某种专业的人才,如文史编辑、古籍编辑、医学编辑、科技编辑等,他们都在自己专业的领域里勤奋耕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专业型编辑也要改变自己,适应这一变化,开拓出书领域,向多元化编辑转型。

  发展中有所提升

  图书编辑懂得坚守、完成转型还不够,还要不断提升自己,争取突破和超越。当前,出版业面临很多困境,最突出的就是编辑文化失守:观念上不再仰慕和追求文化品位,而是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身为图书编辑,必须有能力把控自己,突破现实中的这些困境,不断提升自己。

  树立崇高的出版理念。图书编辑就是对书稿进行组织、鉴定和加工的人,在组织书稿的过程中,就要充满崇高的使命感,为国家、社会和读者组织出思想和艺术双赢的好书。在鉴定书稿时,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知道哪些思想是正确的,哪些思想是错误的;什么样的出版物对读者是有益的,什么样的出版物对读者是有害的。要充满责任感,在大是大非面前不退让,更不能被巨大的经济效益所蛊惑而丧失原则立场。

  不断提高把握政策的能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的迅猛冲击,国际政治环境的风云变幻,都让新闻出版业面临各种各样的冲击和考验。这就需要图书编辑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在思想上能够充分认识和理解党和国家的政治方向和政策路线,并灵活地落实在图书出版之中。同时也要掌握好度,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图书出版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机械地生搬硬套。

  不断提升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面对国际国内的各种文化和文学作品铺天盖地而来,图书编辑要保持冷静,分析形势,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格,要将精华和糟粕准确地区分出来,把先进的作品推出来,把落后的东西堵住。在选择出版的作品时,图书编辑要有鉴赏力,选出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都具有挖掘潜力的图书。在编辑书稿时,要将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体现在整个编辑过程中。

  树立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图书品质和质量是网络图书的短板,又恰恰是纸质图书的长项。图书编辑要树立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长项,打有准备的必赢之仗。在规模上要少而精,减少内容空洞的规模性出版;在思想上要能体现我们国家、民族的时代精神和文化水平,创造出与众不同、富有新意的图书产品;在制作上要精编、精审、精印,出版高质量的图书产品。

  加强策划能力,提升经营意识。要想提高图书的销量,图书编辑在寻觅选题时就要开始思考:出版社需要什么样的选题,这样的选题哪些读者需要,印刷成本该怎样掌控,市场销售量如何,适用哪种营销模式……由此选择出适合市场、读者口味的图书。

  培养T型人才。T型人才就是横向上具有广博的知识,纵向上具有扎实的专业根底,也就是在专业的基础上,拓展杂家功夫。就目前出版业而言,很多编辑拥有高学历,本身就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但是出版是个大概念,其范围很宽广,仅有的专业知识是有限的,图书编辑还要广泛涉猎各行各业的知识,锻炼出杂家功夫。

  开阔胸襟,拓展视野。大出版时代要求图书编辑要有大视野,站在较高的角度去规划图书出版。图书编辑要多参加国际国内各种图书展会,广交世界各地的朋友,从各种渠道尽可能多地吸纳知识、获取信息、了解出版形势。有了开阔的视野,才能拓展胸襟,策划选题才能高瞻远瞩。好的图书编辑,都善于学习,通过了解和学习,借鉴他人的出版经验,提升自己的眼界,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前的预测力。

  (作者单位:北京出版社)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