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也谈学术期刊的市场化国际化2015-09-12 来源:上海市期刊协会
随着我国高校学科和职能分类新的一轮调整的开始,以及科研单位、企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学术期刊面临着如何加快其市场化程度,以及如何走国际化道路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仅仅将学术期刊改制,或期刊靠收版面费、靠企业赞助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要在理顺学术期刊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的前提下,正确审视市场化和国际化才可解决的问题。 正确看待学术期刊的市场化 从眼下的国际期刊业来看,既有西方国家的 Science、Nature 这些从一开始就实施商业化、集团化运作的著名学术期刊;也有依靠基金会,或是依靠政府拨款解决办刊经费的著名学术期刊,如哈佛大学等高校办的学术期刊。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这些学术期刊不仅知名度高,赢利多,而且学术声誉高。这些期刊所研究的问题,所刊登的文章多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或对今后的科学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由此可见,学术期刊的改制实际还是个量体裁衣问题,学术期刊收费也不过是加快企业发展的一种渠道而已,关键是看这些做法是否有利于中国的学术期刊“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是否有利于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国外的许多基金会之所以愿意支持学术期刊就是因为这些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章能转换成生产成果,或者推动学术与科技的发展,而这些学术期刊之所以被作者和读者看重,也是出于这样的目的。而我们的一些学术期刊的编者和作者往往注重期刊是否属于“核心”,自然这并没有错,问题是在于核心期刊往往与评职称、收版面费有关系。这种关系实际上扭曲了编者读者与刊物的关系。所以不能认为学术期刊的市场化就是自谋出路,自己解决办刊问题,而是编辑要考虑所刊登的文章是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否对眼下或今后的科学发展有重要影响。 自然,即使加快市场化程度,也不能一概而论。对一些国家综合发展有需要,但是发行面狭隘的学术期刊,自然不可能自生自养,而是需要政府部门支持,但是不能以此概全,将学术期刊都养起来。这些学术期刊应走出高楼深院,主动与科研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结缘,将那些高质量的文章取代那些无生气,靠付版面费,为评职称需要而刊登的文章,事实上上海的一些学术期刊也由此尝到了甜头。如上海一家大学学报过去发表的学术文章,大都是教师为评职称所需。结果,文章登了,职称评了,也就完成了文章的使命,对科学的发展作用不大。在学报改革过程中,编辑与作者一起深入企业和研究所,刊登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论文,不但推动了科研的发展,学报也取得了很好的声誉。 正确选择学术期刊国际化道路 我国的学术期刊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市场化运作后,一些学术期刊在经费上已经完全自立,甚至有了到国际期刊业竞争的基础。从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的发展历程来看,大多数的学术期刊能加快市场化程度走向国际化,是因为在西方国家建立了成熟的出版市场,出现了学术期刊规模化、集团化等兼并重组的商业化运作现象。所以我国的学术期刊要走向国际化,首先要建立国内成熟的出版市场。不能仅由专家来定学术期刊的“级别”,决定期刊的发展路径和走向国际化的进程。而应该由市场和国际上的排名来建议其发展的路径。所以,我们需要对我国的学术期刊进行系统分析,即要对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内涵予以分析,利用相关国际引文数据库分析国内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状况。还需要对期刊运作模式、期刊编辑发行过程等国际化实践路径进行考量和探索。 随着我国科学事业发展进程的加快,对外交流的频繁,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高校与科研院所间的合作加深后,学术期刊作为科研成果的载体,更应该担当起中外联系的桥梁。通过数字化、网络化、专业化、国际化对学术期刊的推动,让世界更了解我国各领域的发展水平,为学术期刊走向世界铺平道路。而我们国内,则需要对一些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期刊进行积极的扶持。譬如我国在航天、生物、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如果具有全球视野和加以政策配套,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吸纳优秀编辑人才,着力打造自己的期刊特色和品牌栏目,提升办刊质量,培育实力强大的作者群和读者群.拓宽营销渠道,那将使这些期刊能迅速地进入世界航天、生物、生命科学领域。即使是社会科学领域,我国的哲学和思辨科学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将我国的哲学和思辨科学与世界各国进行交流也是不无裨益的。 现在中国期刊走向国际已经迫在眉睫,关键是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市场意识、竞争创新意识和切实可行的改革路径。(李禾文)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