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期刊就像一个人,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一本期刊走过的历程,如同一个人的一生,它所留下的岁月痕迹,折射出社会的变革与进步。故纸留香,期刊如时代变迁的壮丽画卷,勾起了人们对尘封历史的回忆,同时也承载着几代期刊人的光荣与梦想。
中国近200年来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国存亡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的艰苦斗争,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共筑中国梦的历史。而在这个波澜壮阔的200年里,中文期刊与中国命运紧紧相连,同屈辱、共阵痛,同成长、共兴旺,同复兴、共梦想。历史每迈出一步都会有相应的一批期刊为之摇旗呐喊,甚至流血牺牲。
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社会变革与进步的记录者,以此,向中文期刊诞生200周年致敬。

□中国期刊年鉴杂志社常务副社长、主编 段艳文
2015年,中文期刊诞生200周年。为纪念这一特殊的年份,笔者搜集了很多老期刊,并在刊博会上策划了“中国期刊的记忆(1815-2015)”的主题展览。将这些期刊加以梳理,对过去是回望,对今天是传承,对未来是启迪。笔者希望能通过对老期刊的回顾,在为广大读者和期刊业界同仁展现中文期刊发展轨迹的同时,也能更深入地了解中文期刊在200年历史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
每一个阶段,都有期刊的印记
自晚清到辛亥革命是中文期刊的兴起阶段。随着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文期刊在西方列强的思想文化入侵中诞生。中文期刊的出现同时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时期,期刊业在斗争中发展。面对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个阶段的期刊成为对敌斗争的一个重要战场。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时期中国社会风云变幻、形势复杂,中国期刊的战斗性得到了充分洗礼,涌现出一批革命性、思想性、斗争性都很强的期刊和办刊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期刊迎来新生。这一阶段是新中国期刊的探索和奠基时期,我国期刊业得到长足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这个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有挫折的教训,这一时期期刊业发展经历留下的印迹,可以说影响了几代期刊人,直至现在。
从改革开放开始到现在,中国期刊业走上了特色发展之路。这一阶段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国期刊与时俱进,记录改革,记录新媒体的崛起,记录着中国特色的每一个进程。
中文期刊与中国命运息息相关,同屈辱、共阵痛,同涅槃、共新生,同复兴、共梦想。
每一类期刊,都有难忘的历史
文学期刊作为发表文学作品的主要阵地,不仅是展示文学发展最新动向的文化窗口,也是培养新作家、孕育新思维的精神土壤。文学期刊在提升全民文化素质,滋养民族文化情怀方面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党刊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的政党,历来强调,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思想保证。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创办了大量优秀党刊,并运用党刊宣传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以新闻出版从业和研究人员为对象的专业期刊,从《读书与出版》到今天的《出版人》《编辑之友》,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新闻出版人。
少儿期刊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广大少年儿童教育中起到教育引导、文化启蒙、艺术熏陶、服务育人的重要作用。
医药卫生期刊在卫生事业和科学研究中具有主导地位,既是医学学科发展的“龙头”又是“龙尾”,同时对推动普及全民健身、增强保健知识又具有基础性作用。
广大妇女类期刊在团结、动员妇女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及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老年类期刊是指以广大老年人为主要阅读受众的期刊。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老龄化社会在逐步形成,老年类期刊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宣传老龄工作方针政策,关注老龄问题,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成为老年类期刊核心内容。
学报是反映学校综合学术实力的一个重要窗口,高校学报在发表校内外学者的学术成果、展示与引领学术研究潮流、培养学术新生力量、扩大和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画报用形象直观的图像传播信息和知识,具有报道、宣传、教育和艺术欣赏的功能。画报类期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每一个时刻,都有期刊的身影
78年前,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广大期刊出版工作者投身到火热的民族救亡抗击日寇的斗争中。他们热情讴歌全民抗战,愤怒鞭挞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形成了轰轰烈烈的以救亡图存为主题的抗战期刊,为振奋民族精神,鼓舞民众士气,坚定人民抗战的斗志和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伟大斗争。全国期刊工作者和其他新闻媒体一起,把抗震救灾宣传报道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以期刊为载体注重宣传报道的针对性、时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用大量朴实的文字、真实的图片,唱响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主旋律,展现了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壮丽画卷。
百年奥运,中华梦圆。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办。全国各期刊出版单位纷纷策划专刊、专题,以不同形式致力于在中国民众中推广奥林匹克理想,普及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知识,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今,党中央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丝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丝绸之路》《丝路游》《丝路发现》《新丝路》《丝路视野》等先后创刊,这些以丝路为核心内容的优秀期刊,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探寻影响深远的丝路文明,揭秘人们神往已久的西域风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