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王刚毅谈网络时代期刊走出去:注重内容建设 改革而不盲从

2015-09-24 来源:未知

  中国网9月23日讯(记者 魏婧) 第三届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已于近日举行,作为参展单位之一的中国外文局,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专业对外传播机构,承担党和国家书、刊、网络对外宣传任务,包括7家出版社、5家杂志社等单位。

  中国网记者就“中国期刊如何走出去”相关话题,采访了中国外文局副局长王刚毅。“中国期刊走出去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它的历史已经很长了。中国外文局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做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 ,它的一个使命就是要对外传播中国,而它的主要载体之一就是它旗下的各种各样的期刊社所出版的期刊。”王刚毅说,从历史上到现在,中国期刊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次比较大的挑战。

  第一次挑战:改革开放打破对外期刊一家独大局面

  应对方法:国内功能转移到国外,实现期刊本土化

  据了解,从5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外文局的外文期刊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时发挥主要作用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它是用外文出版和发行以外,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外国人对于中国的了解渠道非常有限。

  “但是随着80年代初期,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大门一点一点地打开,中外之间交往的渠道不断在增加,国外了解中国的渠道和手段也在不断地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就给我们传统的外文期刊提出了新的课题,形成了一个新的挑战——要如何去顺应这个发展。”王刚毅说。

  王刚毅认为,随着国外媒体驻中国记者团队的不断增长,拓宽了他们了解中国的渠道,更何况现在有很多驻中国的记者都会中文,直接用中文传播信息令他们的工作更加方便,“所以,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外文局下属期刊单位开始在国外的分社聘用当地员工,与此同时,他们把在国内承担的一些功能向国外转移。王刚毅说:“第一个功能是策划功能。谁最了解当地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呢?是驻外的人员,是在当地生活的本国人。”

  王刚毅告诉记者,“我们中国在前方的人员形成一个策划团队,他们要提供每一期杂志的选题,他们要对每一篇文章从哪一个角度去写,提出他们的意见,这样再传回总部来。所以这是实现的第一个前移。”第二个前移是,“要把我们的发行也移到前方,也就是利用当地发行的队伍和当地发行的渠道,以及当地发行的办法去做我们自己的发行。”

  “这就是所谓的期刊的本土化。”王刚毅说。

  第二次挑战:互联网兴起促使期刊传播方式改革

  应对方法:不盲目地面对网络,致力于内容建设

  就目前来说,“我们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就是网络。”王刚毅指出,互联网的发展大大地提高了整个信息的制作与传播速度,以及信息之间相互交换的速度,完全创造了一个新的平台。网络的出版周期已远远超越杂志社和日报社,现在甚至正在超越通讯社。“期刊板块面对这样的情况,不改革肯定是死路一条。”

  因此,王刚毅认为,每一个期刊社都有自己的网络板块。它要基于这个新的平台,制作出符合在网络上传播的内容。国内有很好的一些平台,比如说有微信、微博等,这些也在极大地促使我们在发行方面进行改革。

  王刚毅认为,拥有网络版块的优势是,能够极大地去丰富所报道的内容,而报道内容的丰富又会极大地提高期刊在读者中的影响力,“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此外,他认为这样做的另外一点益处是,“将来我们期刊的印刷量也可能是非常少量的,大部分内容是通过网络传播的,这样可以让我们非常便利地搜集到很多反馈信息,而且易于分辨它们的真实性,而不是主观上说某个期刊发行量有多大,或预计是多大。”

  但王刚毅也着重指出,“不能盲目地面对网络”。他认为,“与日报、通讯社等相比,期刊的内容资源相对较少。因此,不能完全模仿它们的模式,而且这也不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网络搭建的时候,注重内容建设。”

  “对于期刊的内容来说,内容建设需要突出的是言论性与深度报道。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那么期刊板块的网络,从内容来讲会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王刚毅说。

  究竟要如何开展言论性与深度报道?王刚毅告诉记者,任何一种期刊,它的报道内容必须要贴近读者,令他们感兴趣。而现实情况是,国外的读者除了对中国本土的信息感兴趣以外,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中国的专家、中国政府对他本国、对他自己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立场。这个也是我们需要在内容方面进行深化和改造的一个方面。

  王刚毅还认为,“期刊的网络版块不只是完全把期刊的内容放在网络上, 恐怕将来三分之二以上的内容都是独立的。”

  中国外文局未来将为国内期刊走出去提供条件

  中国外文局在接下来的期刊走出去中将发挥哪些重要作用?王刚毅对记者说,“我们现在正在策划一些大的东西。”

  王刚毅认为,在外文期刊走出去方面,外文局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现在国内的外文期刊是分散在各个地方,之间相互不通气。其实外文期刊有很多共同的事情要去探讨。为了期刊走出去,我们现在是要把基础工作做好。

  “而基础工作首先是内容,谈到内容,首先是我们的体例书,中文怎么写东西,我们都有一个字典,都有一个出版守则。现在外文期刊我们系统也有,但是其它的很多系统没有。2014年的时候,我们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面向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外文期刊,专门搞了一个体例书培训。推出这样一个平台,就可以打下很好的基础。”王刚毅说。

  王刚毅同时指出,要思考如何把互联网+和期刊板块联系在一起,在国外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分工,大家对不同的板块负责,免去做重复的无用功,各家各有所重,打造整体价值最大化。

  王刚毅表示,中国外文局想给大家创造更多与外国期刊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我们现在和很多媒体有交流项目,很可能要设置一个期刊媒体的单独交流平台,因为也面临很多要共同考虑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的一个设想。”他透露,“我们现在也有很多双边和多边沟通的机制,也在考虑是否可以让我们现在在国内出版的外文期刊加入其中,这样我们形成一个单独的板块。”

  “总之,想给大家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 王刚毅最后表示。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