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纽约媒体实验室:“革新的未来就藏在你家的后院里!”

2015-09-28 来源:中国期刊协会官方网站

  去年,由《纽约时报》出版的革新报告一度成为了业内的焦点。该书提出了所有出版企业都最为关注的问题: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生存下去?纽约媒体实验室执行总监贾斯汀•亨德里克斯(Justin Hendrix)是对“将媒体业专家和各大学合兵一处,在革新问题上进行集思广益”的坚定支持者。

  介绍一下纽约媒体实验室?

  纽约媒体实验室是由各大学和媒体公司在纽约联合创立的,目前已运营了5年的时间。参加实验室项目的大学包括: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新学院、普拉特学院以及纽约市立大学。实验室的创办概念是由纽约市经济发展公司提出的,其目的就是要为那些具备媒体专业背景的在校师生,打造一个与那些关注媒体革新及新技术发展的媒体管理层人士交流的平台。实验室的部分经费来源于纽约市经济发展局和实验室会员。

  媒体公司凭什么愿意加入你们的实验室团队呢?

  三个原因。第一,每一家媒体公司都意识到了新兴技术正在改变他们创造和输出内容的方式。保持站在新兴科技和最新媒体试验领域的顶端是这些公司加入我们的最大原因。第二,实验室拥有顶尖的行业人才。各大会员媒体公司加入我们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与来自实验室的各个学科专家进行交流。第三个理由就是合作,许多在纽约建立的媒体公司都渴望相互之间的交流。

  许多媒体公司都拥有独立的研究发展部。他们为什么不能在公司内部搞研发,而非要选择你们呢?

  说的没错,如今许多公司都拥有自己的实验室、研究发展部或是开展了革新性实验项目。在某种程度上说,整个纽约市都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型媒体实验室,这确实是一个极好的兆头,令人振奋不已。目前所有媒体专家看到的情况是,你在纽约永远别想在一个地方就笼络来所有的顶级人才、吸引来所有的前沿技术或是最棒的创意。所以就算是只为自家的媒体研究项目所着想,你也必须和你公司之外的这些媒体实验室建立联系,交叉利用各类资源。你要和在你“后院”的技术公司、零售商以及媒体大学建立关系。纽约媒体实验室的创办目的就是帮助各家媒体公司与各家相关单位(特别是大学)搭建沟通的桥梁。正如柏克莱大学教授亨利.伽斯柏(Henry Chesbrough)提出的“开放式创新概念管理”所言:公司在革新之路上少不了来自大学的助力,因为那里是新思维诞生的集中地。

  你们的会员都是谁?

  有公司会员,如美国联合通讯社、赫斯特集团、彭博社、维亚康姆(财富500强公司之一)以及威瑞森,总计18家,都是美国颇具实力的大企业。但他们当中也有一些是为了利用与我们实验室的关系,在纽约市留下更多的“公司足迹”,从而提升影响力。

  目前纽约媒体实验室最成功的项目是什么?

  目前让我感到最为兴奋的项目之一来自新闻集团。该集团产品销售部副总裁卡里姆•阿敏(Kareem Amin)曾找到我们,希望为集团的记者们打造一个开放式资源工具箱,让移动类产品的数据可视化,清晰化。为此,我们和他的团队以及来自哥伦比亚记者学院、纽约大学工程学院的毕业生共同组建了一支团队。在整个春季学期,纽约大学工程师学院与新闻集团通力配合,帮助集团提升了资源工具箱软件的性能,而记者学院则主要提供了许多用户体验方面的反馈及意见。这只是一个初始阶段,除了新闻公司外,目前这个项目还吸引来了奈特基金会的赞助。

  我们另外一个重要项目的成果将在9月25日的纽约媒体实验室年度峰会上向大家展示。与我们共同开展该项目研究的是“大联盟棒球先进媒体公司”,而他们带来的研究课题是:如何从一场棒球视频中实现元数据的自动提取。为了完成本项任务,我们将视野延伸至了来自电气工程学和计算机科领域的工程师身上。我们公开了本次研究项目,并吸引来了全美65个工程项目组的参与。项目的最终赢家将在9月的峰会上宣布。

  能否更多地分享一些实验室活动类项目?

  我们并不把搞活动作为盈利的手段,许多活动都是应会员的要求而举办的。今年我们将组织举办几个大型活动。其中刚才提到的年度峰会就是个重头戏。除了来自各个领域的主题演讲嘉宾外,我们还根据不同的主题展开了不同的分论坛讲座,从数据可视化、辅助技术到如何进行网络现场直播等话题应有尽有。

  有没有过学生的创意被媒体公司相中的?

  我们最近与美国国家广播环球公司(NBC Universal)的新闻团队正在合作开发一款社交媒体游戏。由于环球公司的团队对游戏制作的了解比较少,我们就联系了纽约大学游戏研发中心,开启了编程马拉松(Hackathon,是起源于1999年的一种编程活动,指很多程序员聚在一起以小团队合作的形式,围绕一个选定的主题,挑选自己喜欢的创意进行马拉松式的持续开发),让游戏专业的学生对环球公司的游戏设计原型提出批评,并给予他们如何提升游戏产品质量的意见。环球公司接受了学生们的意见,并把这些意见融入到对下一代游戏产品的研发上。去年,赫斯特集团开展了一项奖学金计划,主题是个性化新闻服务。我们5个学生中的两人研发出了相应的成果并成功打造出了项目原型。整个一个学期他们都在反复地进行多种尝试,听取用户意见并改良项目概念。最终他们打造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应用程序,Pundit——这是一款基于Twitter平台使用的语音识别类软件。目前,他们正在申请参加迪斯尼科技之星孵化大会。

  纽约媒体实验室无疑对年青一代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你认为如今的媒体人应该如何与千禧一代进行接触呢?

  我认为这几件事是如今的年轻人所关注的:第一就是“靠谱”。他们成长在一个媒体无处不在、广告铺天盖地的大环境中,并且自己也深知这一点。他们都是善于在信息世界中寻找捷径的大师,他们一眼就能辨别出自己所看到的内容有着怎样的背景。所以作为媒体公司,你发出的声音是否真实、是否靠谱,他们一耳朵就能听出来。第二点,他们会去关注那些主动出现在他们所喜爱的平台上的内容:Snapchat, YouTube以及其它信息类应用程序等等。第三,许多善于和千禧一代接触的公司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这些公司愿意同这些年轻人一起打造产品,而非闭门造车。

  你认为美国媒体企业的普遍革新力如何?

  “革新力”是个很难界定的词汇。但无论如何,我们看到许多美国媒体企业在过去的几年中都学会了如何与外部力量通力合作,他们从富有创新精神的技术企业里挖掘人才。也许这些媒体公司的股票曲线会忽上忽下,甚至有些公司只是昙花一现,但总体而言大部分美国媒体企业的革新力还是不错的。在如今这样一个技术手段不断更新的大环境下,我们媒体实验工具的成本越来越高,但你又不能拒绝尝试。就算你的目标只是实现渐进型创新(渐进型创新是指通过不断的、渐进的、连续的小创新,最后实现管理创新的目的),你依然需要进行不断的试验才能推动创新结果。年轻人从来都不惧怕条条框框,正是他们这些“一反常态”的思维模式才成就了许多项目走向成功。当然我并不是说传统媒体企业不善于承担风险——实际上我就是从传统媒体公司走出来的人(贾斯汀曾在2013年加入纽约媒体实验室前就职于《经济学人》),许多来自老牌媒体公司的领军者都愿意承担巨大的风险进行创新。但当你把学生带入由管理层人士所引领的媒体项目中时,许多老板们对这些年轻人多多少少还是颇有成见的。

  纽约媒体实验室目前面对的挑战都有哪些?

  我们希望每一家媒体公司能够支持我们的实验项目,让这个实验室能够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短期来看,我们正在创办名为“纽约媒体实验室联合会”的新项目,其目的就是鼓励更多的媒体企业和身处纽约各大学的通信类新兴企业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翻译:彭一骎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