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传统期刊如何实现转型与创新发展?

2015-10-12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王茂亮

  由于传媒技术的创新和新媒体蓬勃发展,在经过高速增长之后,2012年中国报纸出现了零增长,2013年下降百分之十几,2014年下降百分之二十几,今年上半年下降30%多。2014年中国电视广告也是零增长,今年上半年下滑至少5%,进入了下滑通道。期刊也未能幸免,2013年出现的增长拐点,目前也开始缓慢的下滑,而何时止滑,还有待观察。

  遭遇新媒体冲击的传统期刊如何实现战略转型和创新发展呢?我认为,出路就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路径上,对此,我有几点浅显的看法。

  第一,期刊媒体的融合发展应与传统期刊为基础。从1.0年的传统期刊到2.0年的新媒体再到3.0的新兴融合期刊,强调的是传统期刊的根基,仅仅办数字化期刊不是媒体融合,引新技术、办数字化期刊,配以融合发展,都是为了传统期刊转型升级。

  第二,期刊媒体的融合发展应以一体的管理体制和配互联网公司的机制创新为先导。利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系统一体化,仅靠一个期刊社的班子成员分管,一个新媒体机构运营,不可能实现全面融合。没有充分学习和借鉴互联网公司的运行机制,也难以形成与互联网公司竞争的优势。我们要进一步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坚持党管媒体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市场化、公司化的运作方式,逐步建立顺畅高效、适应市场竞争和融合发展的内部组织机构、生产经营方式和内部管理模式,实现传统期刊与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的融合。

  第三,期刊媒体的融合发展应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并向互联网公司学习,利用一些实用、管用的技术,引领、驱动、支撑媒体融合。我们要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的趋势,善于应用新兴传播渠道,积极开发先进传统技术,加快发展移动阅读、在线服务等新业态,不断扩大期刊的读者群和覆盖面,不断提升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第四,期刊媒体的融合发展应以全员的融媒体化转型为保障。新媒体环境下的编者、读者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用户生成内容的UGC模式给内容生产模式带来了重大变革,内容呈现方式也丰富多彩,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使过去的单一的文字形式变得更加生动,更加符合不同分众的需求。而要适应这种变化,传统期刊工作者必须学会、会用、善用新媒体技术,必须实现以受众、读者的互动,把媒体融合落实到每个员工日常的操作行为中。

  第五,期刊媒体的融合发展行应以优的内容生产为核心。我们常说“内容为王”,但在人人都是内容生产者的环境里,优质内容才真正为王。在信息泛滥的碎片化环境里,人们迫切需要优质内容,而这恰恰是我们期刊的一个优势。当然,只有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才能更好的传播优质内容,只有产品化、品牌化的优质内容,才能吸引更广大的粉丝。我们既要学习,深刻习作打造精品,切实将传统期刊的专业采编优势、内容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也要适应新的媒介生态,围绕策划、采集、编辑、发布各个环节,进行资源调配、流程再造、形势创新,积极构建一体化的内容生产平台,不断提供满足读者多样化、个体化需求的内容产品,切实增加读者的参与度、关注度,更好发挥期刊舆论引导、思想传播和文化传承的作用。

  第六,期刊媒体的融合发展应以立体化的传播放大影响力。媒体形态多变,垂直产品多样,受众喜好多元,传统渠道多重,只有立体化的传播才能覆盖更多的读者,更的用户多,才能收到同品共质的效果。

  第七,媒体期刊的融合发展能够以期刊+互联网+服务的模式,构建用户服务产业圈。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今天,每天都有一大批纯数字化期刊产品,在资本的支持下诞生,每天也有一大期数字化期刊产品快速的死掉。通过传统期刊的品牌和内容优势,通过读者用户化、内容产品化、产品品牌化、品牌产业链化,可以实现由发行+广告的传统方式向再刊、再网、再商的传媒文化服务产业链方式的转型。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