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从事教育工作数年,后投身出版,至今已有近十年,“教育”与“出版”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我曾提出:教育乃出版应有之义;或者说,出版天然就有教育的使命。近来,很多人在讨论“教育出版要从单纯的图书出版向内容服务商转型”,要把握“互联网+教育出版”的机遇。我认为,当前教育出版已经到了需要教育研究与教育培训做支撑的阶段,并在三维坐标系里完成产业升级。

全国新青年数学教师发展论坛
虽然对“教育是不是产业”这个问题还存在争议,但依附教育的产业(如教育出版产业)已客观存在、蓬勃发展。我认为,传统教育出版产业,可以在教育研究、教育培训、教育出版与传播三个要素构建的三维坐标系中获得长足发展。
教育研究是教育培训的基础,为教育培训提供理论和模式;教育培训是教育研究的一个现实体现,也是其价值的表现形式;而教育出版与传播是教育“产业”的一个终端载体,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一种文化,教育衍生品的形成也在传播中产生。
教育研究为整个教育“产业”的起点,是教育培训、教育出版与传播效益产生的基础,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教育培训狭义上分为教师培训和学生培训,都是教育“产业”的重要利润点,也是较容易产生利润的链条;教育出版与传播是教育“产业”最大的利润所在,包括教育衍生品、出版物等。
上海教育出版社是国内大型专业教育出版社,与教育研究、教育培训有着天然联系。上教社多途径、全方位地参与、组织教育培训活动,带动了一批教育图书、期刊的出版与销售。上教社借助社办多种核心教育期刊《语文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等天然平台,与全国各地教育局教研室、重点学校开展学科教师专业培训,每年举办多场“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小学语文辩课进校园”、“小学数学辩课进校园”等教师培训活动,每年接受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达到2万人次,既提升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又扩大了期刊的影响和发行。
上教社还借助已出版的教育理论图书、教师培训图书在教育界的号召力,联合全国各地具有国培计划、省培计划资质的高校,开展中小学师资培训。具体由出版社提供培训课程菜单,遴选培训专家和培训用书,供高校选定。如每年暑假与华东师范大学、宁波大学、上海市教委图工委等协作开展全国及省级中小学师资培训。
上教社专门成立教材研究院以及全国性的教育研究学术组织,自主举办全国性的教师培训。如我社常年举办关于全国化学教材、美术教材、音乐教材的教师培训;我社成立的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在近10年中吸收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近百名中小学骨干教师作为成员。由这些成员策划、写作的《新青年教师文库》已成套出版,后多次重印,总印数已超过10万册。上教社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还在江苏常州、四川成都举办了两届全国新青年数学教师发展论坛,反响很大。例如今年8月1-2日,上教社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在成都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新青年数学教师发展论坛暨青少年数学创新思维教育研讨会。论坛第一天邀请了中国教育学会青少年创新思维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理事长等5位嘉宾为教师开展培训,第二天则由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展示。这样的教育培训既通过“专家引领”带动青年教师的成长,又通过“同伴互助”促使青年教师自我发展。
上海教育出版社在教育出版、教育培训、教育研究三方面的实践和成绩,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上海以及全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在教育研究、教育培训、教育出版与传播构建的三维坐标系中放大产业效益,将是摆在传统教育出版社面前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