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何林夏:打造出版品牌的关键是好书

2015-11-02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张君成

  “清晰的经营理念、重视人才培养、不断进行体制与机制的创新”构成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品牌建设的着力点。这一具有远见卓识的发展理念,令其在竞争日益严峻的大环境下,能够以鲜明的出版特色,出品质量上佳的图书,从而稳步前行,屡获殊荣。

  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以下简称“广西师大社”)董事长何林夏眼里,出版社品牌不是仅靠宣传建立起来的,而是靠好书不断积累而成。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不仅需要长期的运筹规划,更需要坚持和有创意、有理想的出版同仁共同支撑。

  品牌建设是一个努力的过程

  何林夏并不喜欢用“秘诀”这个词来探讨广西师大社的品牌建设,在他看来,这个词更强调结果。他更喜欢用“努力”这个词。“广西师大社品牌建设实际上是一个努力的过程。”他认为如果从广西师大社在品牌建设过程中的体会来说,有三点很重要。

  第一是经营理念要明确清晰。何林夏经常谈到,经营管理或者考核出版社,可以有许多的指标和向度,但最重要的是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建设三点,经营理念应排在首位。简单地说,所谓明确经营理念,就是要十分清楚,做出版的,到底是要做什么。何林夏认为,做出版就是出好书。明确了这一点,所有事情就好办了。广西师大社走到今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近30年来,全社上下都十分认同出版就是出好书这一点。当这种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相结合,融入到员工的血液时,就会形成强大的合力。“广西师大社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30年来,全社上下都认同出好书的经营理念,这种对品质的一贯坚持尤为非常重要。” “让每个员工的付出都有荣誉感”是何林夏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第二点是人才队伍建设。何林夏曾在很多场合说道,广西师大社一不占天时,二不占地利,三不占资源,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人。“广西师大社最宝贵的就是这支人才队伍,只有有了一支综合素质良好,熟悉业务的队伍,才能够应对市场不断变化的挑战。”在广西师大社的六大战略里,人才战略排在了首位。“因为广西师大社地处边远,无论是吸引人才还是留住人才都没有任何优势。所以必须把人才战略排在首位,没有人,一切归零。在2014年,广西师大出版社集团公司为员工提供了将近100场培训。这种高密度培训,被当做是企业对员工的最大福利,既帮助了员工的成长,也必然带动了出版社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不能只要求社长、总编、中层干部优秀,只有全体员工都优秀,企业才会有未来。”

  何林夏一直认为出版属于创意产业,对于创意产业的人才要给予宽松自由的环境。广西师大出版社在上班时有两张表,对于编校人员只签到,不考勤。“编校人员是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独立工作的群体。创意的产生需要各种条件,工作时间与地点的限制绝对不是应有之意。”

  第三点是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何林夏认为,作为出版社的领导,应为所有员工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和无限成长的空间,但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走来的出版业,必须依靠体制与机制的创新才能够做到。

  十余年来,出版社一直都在探讨如何最大限度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力,让出版社的员工能够与企业一起成长,最终目的就是为社会创造更多更优的精神财富。在混合型经济形态和与之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中,广西师大社的考核模式也是有所不同的。何林夏认为,管理模式的关键是考核模式,考核模式的核心是薪酬体系。广西师大社的薪酬考核体制,何林夏将其调侃为“大锅饭”制度。“广西师大社对员工、部门都没有利润指标考核,目的就是要让员工静下心来做好书。”

  在谈到薪酬制度时,何林夏认为:如果简单地把现在出版界的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考核薪酬表述为“美国模式”和“欧洲模式”的话,其意义是各不相同的。以利润提成为特色的“美国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个人创造力,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充分保证,但其不足,是可能会造成员工的两极分化,且出版社难以按照自己发展的要求办成大事;以“大锅饭”为特色的“欧洲模式”,其不足是会养懒人,但从另一面看,在大锅饭的体制下,当个人收入与他为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和付出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仍然愿意努力去工作的人,便是企业的精英,也将是社会的精英,出版行业特别需要这样的人才。

  广西师大社希望通过宣达自己的经营理念来吸引同仁加入,多做好书。为了出版的理想,坚守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出版理念,胸怀历史使命感,肩担社会责任,以此为荣。

  坚持以出好书为使命的经营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人才至上的人才观,坚持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为动力,构成了广西师大社品牌建设的着力点。何林夏补充道,这三点的实现,全赖各级领导尤其是广西师范大学的支持、理解和爱护。

  出版品牌的成功在于自身的出版特色

  何林夏认为好的产品是出版社立足的根本,当前广西师大社的图书产品线可以用“一轴两翼”来概括:以文化教育出版为中心,以学术人文出版和珍稀文献出版为两翼。“这三个板块缺一不可,文化教育出版覆盖面最广;学术人文出版重在开启民智,带来了广西师大社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珍稀文献出版重在文化积累以求传承文明,深刻地体现出版的价值。”

  然而任何规划都应该与自身的出版特色相结合。尤其在当今时代,读者的选择很多,如果不形成自身的出版特色,就很难在市场立足。以广西师大社的珍稀文献出版为例,其珍稀文献出版虽然只占广西师大社码洋很小的比例,但出版特色鲜明,美誉度很高。“很多人以为我们做的是古籍类图书,实际上是文献类图书。这其中的区别不仅仅是两个字,更在于其背后的主旨。我们服务的特定对象是学者,我们的工作就是为学术界提供各种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古籍社的工作重心是古籍整理与普及,虽然这块的市场很大,但何林夏觉得这并不适合广西师大社的发展方向。“市场竞争激烈,无法体现我们的出版特色。”因此何林夏将目光放在珍稀文献的抢救与发掘上,在他看来档案、书信、手稿等文献的学术价值并不低于古籍,而且还能很好体现出广西师大社的出版特色。

  何林夏还将出版方向瞄准了海外珍稀文献,这样做虽然成本较高,但可避免国内出版社的同质化竞争。他说,很多古籍出版社都是我们的老师,但是学习的过程中广西师大社应该做出自己的特点,不搞同质竞争,恶性竞争。这个板块空间很大,不要只盯在一处。

  同时,何林夏要求珍稀文献出版要以学术研究需求为出版宗旨,凡是不符合要求的一概不做。因此广西师大社的文献出版图书种类并不是很多,但都在业界拥有较大的影响力。“去年广西师大社码洋有9亿多元,而珍稀文献出版只有2000多万元。但是因为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做出了特色,我觉得就行了。”

  对出版特色与质量的坚持,令广西师大社收获颇丰。2014年,广西师大社89种图书获得各类奖项,上榜次数达155项次。“我们年终总结,读完这个书单我花了30分钟,我自己都有些感动。”

  好书是支撑出版社的关键所在

  在何林夏心里,出版社出好书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让出版人自豪、有面子的一件事情。“只要我们做出好书,一定会吸引读者,没有好书,任何宣传都是乏力的。出版社一定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如果没有,吆喝越多,对品牌伤害越大。”

  他认为当前出版业好书越来越少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过于强调出版社的企业属性。“衡量出版企业的标准变成了利润指标,企业还用多少时间来经营、策划好书呢!心不静,好书何来?如果只是制定利润指标,整天围绕利润转,多出好书会很难。”

  二是缺乏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的持续性经营。何林夏以迪士尼举例:“迪士尼70年养一只老鼠,把这只老鼠从电影上养到电视上,从电视上养成一个实体的乐园,让这只老鼠爬满世界各地,其成功的原因很多,但70年坚持做一件事情,肯定是最重要的,也是对我们最有启发意义的。”

  何林夏认为,品牌建设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是聚集人才,二是明确方向突出特色,最后才有品牌结果。出版社从人才聚集到明确方向、突出特色是大多出版社都可以做到的,但在通往品牌结果的中间,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只有不断地坚持,方能取得良好的结果。

  为了鼓励出版社多出好书,鼓励创意团队潜心做书,何林夏建议,我们的图书评奖活动也应着眼于长远。如果我们不但评选近年的好书,还能将目光放到已经出版10年甚至20年的图书,看看大浪淘沙后,有哪些书能够留得下来,这对出版社将是一个很好的导向。这样出版社就会花精力与时间去策划好书,潜下心来做好书,做留得下来传得下去的书。

  他同时认为好书的经济效益标准不能仅以畅销或者长销来衡量,而是要看这本书在特定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何林夏也认为,如果国家能够建立出版业的荣典制度,将是对出好书的出版社的莫大鼓励。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