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网络传播》杂志主办的第四期“网络传播沙龙”--嘉宾观点2015-11-20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1月19日电 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网络传播》杂志主办的第四期“网络传播沙龙”今日举行,围绕“新闻网站传播力是如何炼成的”这一主题,人民网副总裁官建文,东方网总裁、总编辑徐世平,深圳新闻网总编辑王尧及中国传媒大学数据挖掘研发中心主任沈浩教授进行对话交流。 大数据、新技术或是新媒体下一个风口 中国传媒大学数据挖掘研发中心主任沈浩教授 沈浩在交流中表示,我们经常讨论“两微一端”的问题,微博、微信是刚刚过去的新媒体的第一个风口或者第二个风口,包括客户端。那什么才是新媒体下一个风口?“如果从我的专业视角来说,大数据可以让我们做得更精准,做得精准的时候,我们对客户,可以做到更多的服务于他,传递更有价值、更有针对性的信息。” 沈浩表示,从新技术来讲,自己特别幻想着某天戴着一个VR,这个VR是什么呢?戴上这个VR以后,会发现很多东西都跟现在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这时候可能打开手掌就看到了新闻,可能通过眼镜就看到了新闻,特别是我可以看到虚拟现实,当然这个虚拟是能够感知到当时的新闻现场,或者我想感知到的那种信息,如何去冲击着我的视觉、我的心灵。这种现象也许会给我们90后、00后这一代人带来对新闻的吸引力、对信息汲取的新视角。 新闻网站更需要好的技术传播力 深圳新闻网总编辑王尧 深圳新闻网总编辑王尧认为,对于体制内网站来说,传播力的观点不仅仅需要好的内容生产者,更需要的是好的技术传播力。“比如说您的嗓门再大,如果没有话筒,可能声音没有办法传到最后一排。” 王尧说,我们谈传播力的时候前面有四个字“新闻网站”,“新闻网站”的解读其实就是官办网站。那传播力是怎么做的?“我觉得不仅仅是高薪酬能挖来好的编辑,高薪酬有好的团队,更主要的是有好的机制。人民网已经上市了,有一个相对好的机制,还在路上。我知道我们的徐总正在领导东方网做新三板的努力,也在路上。我们深圳新闻网也是想在2016年做新三板,希望这种机制能够带来一些小的改变。” 媒体转型更多是多终端全渠道的传播 人民网副总裁官建文 人民网副总裁官建文在发言中指出,现在都说移动互联网大于互联网,10倍于PC互联网,究竟怎么来看?“我的看法,未来会以移动互联网为主,主网是固定的固网,‘最后一公里’可能以移动为主,台式机以后也会有一个移动的端口,可能不用线接了,办公室都是移动的信号。能不能够说以后就是一个互联网,这个互联网就是包含固网和移动网?这是一个概念。到时候我们怎么来讲PC互联网跟移动互联网?到时候也不分了。” 官建文说,现在我们讲PC端就是台式电脑,连笔记本也不好算PC端。移动端,刚才讲了一些产品,就是这些产品吗?以后不可能就是这些产品,以后可能会是多终端。作为媒体,要通过多种终端传播自己的东西。现在我们都在探索转型、探索移动传播。如果要转型,现在在移动端,我们只想到移动端是要挣钱,但是现在移动端是不挣钱。转型以后收入从哪里来?报纸的经营模式主要还是报纸,现在网站的经营模式大部分收入还是网站,如果说要转型,不但是人,你的收入的渠道、你的应用模式必须要转到那里,不然靠什么养活你。“所以,我们探讨转型有道理,恐怕我们更多的考虑是,多终端、全渠道的传播。PC端可能会下降,但是还是有人要看。再有,我们做过调查,真正要查找资料、要搜索的还是用PC端,所以PC端可能还在,我们要做全方位的、多形态的各种各样的传播,哪里有用户我们就把信息传送到哪里。” 碎片化、社交化、移动化 中国传播大格局正被颠覆 东方网总裁、总编辑 徐世平 东方网总裁、总编辑徐世平提到,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大概在40%左右,还在增长。在这个大环境下,碎片化、社交化、移动化,中国传播的大格局正在被颠覆,基本生态在发生变化。程度怎么样,业界有不同的判断,学界、业界有分歧都是正常。但是这个大的环境,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整个传播格局的颠覆,基本生态的颠覆是事实。在这个场景下我们来研究传播力怎么炼成,怎么提升才有意义、才有价值。 新闻网站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人民网副总裁官建文。 人民网副总裁官建文在发言中指出,当经济效益受到影响或者发生冲突的时候,新闻网站肯定还是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确保社会效益的时候,同时要重视经济效益。传统的时代跟现在有点类似,首先是通过内容建立一个信息发布平台,报纸是一个平台、杂志是一个平台,电视台广播也是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承载广告来获取收益。现在新闻网站基本上也还是这样,但是现在面临一个问题是,有很多自媒体,而且承载新闻的这个平台已经泛化,那么多社交媒体都在传递新闻。所以,通过平台挣钱的难度比以前大。但是仍然有市场,要做好新闻,做到权威、可信、及时,大家喜欢看,通过这个平台挣钱。另一方面,不能仅仅靠新闻平台挣钱,要通过纵向的信息服务,比方说提供大数据方面的服务。 媒体转型是融合 不是单考核“两微一端” 东方网总裁、总编辑 徐世平 东方网总裁、总编辑徐世平认为,传统媒体也好,新闻网站也好,全员转型,大船转弯、全员随行一个都不能落下,这才是转型的方向。现在各个媒体的转型的考核标准是什么?叫微信、微博、客户端。这个观点不对。媒体转型是融合,重在结构重组、流程再造,重在中央厨房建设、信息的融合处理、一键分发和多屏适配。 东方网总裁、总编辑徐世平:媒体转型成功有两个评判标准 东方网总裁、总编辑 徐世平 东方网总裁、总编辑徐世平在交流中提出媒体的转型是否成功有两个评判标准,一是效率是不是提高了,二是成本是不是下降了,符合这两条的,一定是转型的案例。全员转型重在流程非常重要。“一键分发、全员处理”,这就是我们的做法。体现效率、降低成本。很多传统媒体花了很多人力,一帮人做微博、一帮人做微信、一帮人做客户端,分成不同的部门,部门之间还没有关系,还相互竞争、相互挖墙脚,我认为这不是转型。 没有技术引领的融合是死路一条 东方网总裁、总编辑 徐世平 东方网总裁、总编辑徐世平在交流中介绍了东方网的新闻产品“东方头条”,三个月每天转发量是19000条,日活数超过100万,高速增长。产品有三条基本模式,一是转的所有内容的排序、重点的推荐都是基于网上传播热点和传播的热度来定,也就是说头条是用户定的,这条稿子在网上就是最热,传播力就是最高,优先的排序就是它。二是基于用户习惯,用户阅读行为的,很多人在做。三是基于用户画像识别的。这样的产品,花了这么点时间,结果这个产品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所谓融合,必须要以技术引领,没有技术引领的融合是死路一条。现在东方网的技术团队有140多人,在新闻网站里面可能花的投入是最多的。我同事还有一个观点,转型转得好不好,重视不重视技术,看你班子里有没有技术背景的人当领导。 人民网副总裁官建文:新闻是意识形态的产品 人民网副总裁官建文。 人民网副总裁官建文在发言中指出,说新闻是产品是可以说得通的,它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产品。虽然新闻不是有形的,但是一篇消息、一篇评论、一个微博、一个微信,就是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给我们的用户消费的,它是产品。从产品来说,整个生产流程应该有一个监管监控,使之有效。我们的新闻产品出去了让人家觉得有用,还有从传播来说应该有效果、有影响力,人家看了以后不是反感、不是讨厌,不是踩、不是拍砖,而是从心底去赞你。“我觉得我们的点就是效果和影响力,我们传播出去,他是不是从心底接受,去认可这个?这是我们需要下功夫的。把它作为一个产品,这个产品对消费者有用、好用,对他身心健康。” 应用、服务、效益优先 不挣钱的移动端业务不做 东方网总裁、总编辑 徐世平 东方网总裁、总编辑徐世平提出不挣钱的移动端的业务坚决不做,应该讲应用优先。老百姓喜欢吗、有应用场景吗?第二服务优先,第三是最重要的,叫效益优先,这个项目挣不挣钱。能找到有应用前景的项目才会做,像“东方头条”这款产品,到10月份为止,正现金流200万,一个纯粹做信息传播的产品有200万的正现金流。关键是模式对不对和方式对不对,这个比较重要。 新媒体下个风口一定是大众化低门槛 人民网副总裁官建文。 人民网副总裁官建文在发言中指出,现在各种各样的新应用出现了之后,博客并没有消失,还有人在用。可能出现新的风口,旧的风口热度虽然下降了,但是不会消失。所以,以后可能是一代一代新的东西出来,到时候我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多形态、多终端,我们面临这么一个情况,做新闻会更加困难。什么是新媒体未来的风口?“我想它肯定是一个大众化的,是一个人人都能用的低门槛的,不会是一个很高技术,要求条件或者成本比较高的东西。” APP不等于移动互联网 深圳新闻网总编辑 王尧 深圳新闻网总编辑王尧指出,APP不等于移动互联网,地方网站面临移动互联网要做APP,但更多的要利用社交化媒体的入口来提高自己,更多的做Web端,让网站更好地适配手机,方便移动互联网用户。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