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发扬韬奋精神 建设出版强国

2015-11-2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柳斌杰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进步出版先驱邹韬奋同志诞辰120周年,共同回顾邹韬奋先生为文化出版事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探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媒体融合发展、传播技术革命的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弘扬韬奋精神,深入推进新闻出版事业的改革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邹韬奋先生是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和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1932年7月,他冲破反动政府的统治,创办了在我国现代出版史上有重要意义的生活书店,饮誉出版界的三联书店就此发端。韬奋先生倾其一生,奋斗不息,筚路蓝缕,九死不悔,和其他红色出版家一起开创了进步出版事业之先河,为动员革命力量和民族救亡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宝贵精神遗产。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都曾高度肯定邹韬奋先生与他创建的进步出版事业,特别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出过许多重要指示,对邹韬奋先生给予高度评价。毛泽东同志赞扬他光辉的一生:“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周恩来同志指出:“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事业在重建、改革、发展、创新中不断壮大,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出版传播大国。我国面临的社会制度、文化环境、出版实力、技术条件与韬奋先生的时代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规律是不变的,“韬奋精神”仍有重大现实意义,应当继承、发扬、光大。我认为,学习“韬奋精神”,主要应深入领会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真理、追求进步。韬奋先生一生始终追求进步,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紧跟历史前进步伐;始终坚持真理,把出版当作战场;出版发行了一大批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传播进步思想文化、进行革命动员和民族救亡运动的重要出版物,如《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等,旗帜鲜明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韬奋先生一生为出版事业奉献牺牲、倾尽心血,为的是通过出版传播真理、伸张正义、推动社会进步。今天弘扬韬奋精神,就是要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传播人类先进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提供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点亮前进的灯塔。

  二是心系人民、服务社会。韬奋先生创立生活书店时明确提出建店宗旨:“本店以促进文化、服务社会为主旨”“努力为社会服务,竭诚谋读者便利”,服务人民大众。他推出一大批内容清新、水平一流、雅俗共赏的普及读物,像《小言论》《文学与生活》《青年的修养与训练》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大众精品读物,历久弥新,影响深远。韬奋先生主张办报要为大众利益服务,要“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主张报刊应以“疲而不倦、劳而不厌的傻子们的服务精神”,为读者服务,为大众服务。要求全店员工“竭诚为读者服务”,总结出以“服务精神”为核心的书店精神。“竭诚为读者服务”“为大众服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有内在的相通之处。今天弘扬韬奋精神,就是要以竭诚为读者服务、为人民服务,努力为社会奉献精品为宗旨,以人民为导向谋划出版,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精心为读者提供优质精神食粮和阅读服务。

  三是献身事业、百折不挠。韬奋先生从1922年走出校门就投入到进步出版事业当中,在立下献身于进步出版事业的宏愿后,为了自己的出版理想一腔热血,九死未悔,不怕艰险,越挫越勇,一生中三次流亡,一次入狱,八方转战,无论条件何等残酷恶劣,仍是以笔为刀,与黑暗势力和反动势力战斗,死而方休。即便在逝世前夕,仍强忍着癌症的折磨奋笔疾书《患难余生记》,为后世留下最后的文化遗产,那是一种何等的气概啊!今天弘扬韬奋精神,就是要经得起名利的诱惑,顶得住歪风的冲击,献身出版大业,把出版理想“立在时代的最前线”“置身于国家民族的大局之中”(韬奋语),以文化自信的立场和建设出版强国的战略眼光审视新闻出版事业;以职业尊严和发自内心的热爱,忠于职守、拼搏创新、百折不回、奉献一切的职业精神,为人民办出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奋斗目标,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历史记录者的出版人,肩负着文化基础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要深刻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建功立业。

  在今天的新形势下,学习韬奋精神,继承韬奋传统,对我们做好新闻出版工作,仍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此,我对全国新闻出版工作者提出几点希望:

  第一,坚持正确出版导向,以民族复兴为主旋律引领社会进步。导向是做好思想文化传播工作的第一前提,新闻出版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新闻出版导向。要认真贯彻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方针政策,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正面宣传,高扬主流舆论,弘扬社会正气,唱响当代中国的主旋律。要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用导向正确、思想积极、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出版物引导大众、化解矛盾、增加共识、凝聚力量、鼓舞士气、坚定信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高扬我们的文化理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意识。出版社要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礼赞高尚道德情操,倡导进步社会风尚。推出更多讴歌时代精神、展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精品力作,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先进的思想观念和崇高的社会理想感动读者、影响大众,推进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建设。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出版,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面向群众的原则,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文化出版工作的根本目的。广大出版工作者要站稳群众立场,以“韬奋精神”竭诚为读者服务,进一步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把服务群众作为基点和归宿,生产出版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深受群众欢迎的出版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牢固树立以普通大众为主要对象的出版导向,积极实施面向普通百姓的重大出版项目,多提供群众买得起、用得上、传得久、留得住的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文化服务,把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第三,坚持守正出新、精益求精的出版理念,引领全民阅读、促进出版繁荣。优秀出版物是民族文化绵延不绝、代代相传的重要载体,出版事业肩负记录历史、传承文明、传播知识、资政育人的神圣使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思想智慧成果博大精深,文化遗产硕果累累,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和进步文明的精髓,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有益思想价值、创造当代文化价值的同时,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文化优长,坚持海纳百川、融会贯通,文明互鉴、博采众长。要坚守民族文化立场、珍视和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树立开放包容的胸怀、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要紧跟当代文化发展潮流,密切关注大众文化市场动态,紧抓趣味高雅、读者乐见、品质一流的大众文化类选题,以更多具有中国风格的高水平、原创性的出版精品,丰富我国的文化宝库,进军国际市场,促进世界文明进步。要坚持内容第一、品质至上、守正出新、精益求精。要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普及与提高、大众与小众的关系,用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相统一的作品赢得读者、赢得市场,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要加快新闻出版业的深化改革、融合发展、技术创新,以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求,尽快实现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奋斗目标。

  (本文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2015年11月3日在纪念邹韬奋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