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黄楚新解读《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现状(2014-2015)》报告

2015-12-02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人民网北京12月1日电(记者 宋心蕊) 今天,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楚新做客人民网传媒沙龙,为网友解读《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现状(2014-2015)》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11月25日在北京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高翔对中心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要努力把中心办成国内新媒体研究领域的领头羊,二是要努力发挥好新媒体研究领域新型智库的作用,三是要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新媒体研究领域中外学术交流的平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心主任唐绪军研究员介绍了中心的两个目标,八大任务。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黄楚新在成立大会上发布了《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现状(2014-2015)》。

  机器人写作难有情感和深度 不能代替人类

  谈到最近成为传媒界关注焦点的“机器人新闻写作”时,黄楚新认为,机器人难以代替人类写出带有情感的深度报道,新闻人不必担心失业。

  黄楚新表示,机器人的长处在于数据化的报道。程序、数据的统计、归纳……这些可以用机器来进行。但人类作为机器的发明者,智商肯定要远远高出机器人。机器人能不能带着情感去写作?这还是个问题。尤其对于未来的深度报道,仍然要通过人整合相关的资源来进行相关的报道。机器人在这方面不可能代替人去进行写作。

  媒体融合"永远在路上" 应引进技术类人才

  展望中国媒体融合未来的发展趋势,黄楚新认为,它的形态是“永远在路上”。

  黄楚新表示,媒体融合用一个词来概括,它的发展形态是“永远在路上”。它不是一个完全式,而是一个进行式。他预测称,第一个方面,未来媒体融合的深度会更加强化。过去的媒体融合是局部性的或者区域性的,或者是一种貌合神离的融合,而现在的融合应该是扎扎实实的、逐步推进的,而且是切切实实的融合。第二个方面,未来会建立起相关的现代化的媒体管理制度或者说体系。如何创造一种适合新媒体发展的机制,或者说体制,是在未来媒体融合当中很重要的发展方向。第三个方面,媒体在培养人才方面应该有更新的举措。应该打破过去的用人制度。黄楚新认为,应该不断地提高技术人员的比例,因为新媒体和技术是紧密相关的,应该大力引进既懂新闻传播又有技术背景的相关人才,并大胆地使用。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应该是优势互补

  黄楚新在访谈中提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并不是谁主导谁或谁统治谁,应该是优势互补。

  黄楚新表示:“新媒体有新媒体的优势,它的创新,它的活力。一些新媒体公司的从业人员年龄都比较小,他们具备这种活力,具有这种创新点,这些优势是传统媒体可能不具备的。但是传统媒体所具备的优势,也是新媒体公司所不具备的。比如说,传统媒体公司所具备的专业程度,从业人员都是经过专门训练,具备很高的媒介素养,他们的专业性应该说代表了这个领域当中一定的高度,因此我觉得,在这种媒体融合过程当中,我觉得不应该是谁压倒谁,谁主导谁,或者谁颠覆了谁,我觉得应该是大家优势互补,大家把各自的优势能够极大的挖掘出来,这样才能形成一种比较好的融合状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有六大任务

  谈到11月25日刚刚在北京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黄楚新说新媒体研究中心是在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体的应用形态非常多元化的大背景之下成立的,他说该中心的任务主要包括了六个方面:

  第一是理论研究。如何建立起、构建起具有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媒体的理论体系,这应该是我们新媒体研究中心一个重大的任务,如何透过这种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新媒体发展的本质,尤其是新媒体对于我们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媒体本身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如何梳理这些方面的相关理论,因此理论研究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第二是人才培养。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体的应用也是业态多样,新媒体的需求非常旺盛,因此如何通过相关的手段,比如说进行一些培训,进行一些研讨会,培养出在政府机构、在一些企事业单位,不仅仅是掌握新媒体的理论,也掌握新媒体应用的专业人才,我们应该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努力。

  第三是咨政建言,我们如何分析研究新媒体当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新难点,给党和国家、政府提供一些相关的研究报告,就像现在所说的,充当国家研究新媒体的智囊团、思想库。

  第四是,会定期发布“NM国家传播指数”,NM代表英文两个字母的缩写,就是新媒体方面的国家传播指数。因为新媒体的发展非常多样化,我们如何建构起一套对新媒体发展比较科学、客观的一些评价体系,比如说媒体融合的指数,比如说微传播的指数,比如说国家形象传播指数,这样可以指导我们某些行业在评估我们的媒体,尤其新媒体发展过程当中,有一些客观、科学的参照的体系。

  第五是,会定期发布我们的相关著作,比如我们每年发布的新媒体发展报告,也就是新媒体蓝皮书,这个蓝皮书是我们关注研究每一年度当中新媒体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会把这一年当中每个领域当中出现的一些有关新媒体的一些热点问题,以专门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

  第六是,我们会参与一些国内国际的相关学术交流活动。

  "BAT"已成媒体领域巨头 点赞同时警惕风险

  黄楚新在访谈中提出,“BAT”已经成为了媒体领域的巨头,在为其点赞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给媒体发展带来的风险。

  黄楚新认为,在新的媒体环境下,应该重新定义什么叫媒体?媒体就是把所传达的信息传达到每个人手中。而在新的媒体环境下,“BAT”这三家公司已经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领域当中,到达了每个用户。“BAT”获取足够的资本以后,也在不断地向相关的领域扩展。比如说,阿里巴巴巨资入股第一财经,可能会各取所长,最后打造出财经领域的巨头。

  黄楚新表示,未来“BAT”不仅仅会做媒体,可能还会利用各自的优势拓展领域。他认为,这一方面来说是好事,可以把行业最先进的理念带给传统媒体。而传统媒体本身的专业度也可以影响新媒体,这是值得点赞的。但是同样也应该值得警惕,因为这些互联网公司都属于外资公司,背后有这种强大的风险投资基金支持。他们收购了相关的传统媒体以后,可能会成为某个领域的巨头,肯定会和我国相关媒体机构形成抗衡之势。虽然一方面带来竞争,但是,也应该警惕他们未来的发展趋势,并高度关注他们对我们国家媒体发展可能会带来的风险。

  新媒体需高质量信息推送 注重"快读"和"悦读"

  黄楚新在访谈中提出,重整“新兴媒体”的活跃度需要高质量的信息推送,下一步应该进入信息的“快读”和“悦读”时代。

  黄楚新表示,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所谓的“新兴媒体”也已经形成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势头,同样面临如何突破现状继续发展的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重整“新兴媒体”的活跃度,需要高质量的信息推送。他认为,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如何吸引大家的眼球,不仅能让人打开信息阅读,并能够进行转发,甚至评论,下一步应该进入信息的“快读”和“悦读”时代。

  黄楚新解释称,在快节奏生活当中,如何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之内。阅读最多的信息,就是“快读”,让人在上班路上随便瞄一眼就可以看到很多的信息。同时,“悦读”就是赏心悦目的悦。新媒体信息主要是通过手机来阅读,在传播信息的时候,如何把有效信息缩短,通过插入相关的图片,甚至一些音频视频,使大家阅读时心情愉悦。如果能做到的话,这些高质量的信息传播应该会得到一个新的高峰期活跃度。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