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好书,留住阅读温和回声2015-12-1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吕敬人
在今天这个时代,书籍的设计、书籍审美、书卷气传播是书籍文化不可欠缺的部分,可能对书装设计来说有更高的要求。 我认为阅读包括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书的本体。另一个层次,是书与周遭产生关系的环境,叫书籍空间,阅读空间。 尊重阅读是民族强大之本 今天,阅读越来越重要。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带来的是人们的阅读非常功利,而真正注入了主动的、感性的、愉悦的阅读并不是这样,这取决于出版机构能否提供真正让人动情的书。 我想向大家简单介绍一座城市,位于首尔和三八线当中,名叫坡州,历经27年的建设,里面聚集了数百家出版社,还包括流通、印刷、纸业企业,这里有美术馆、博物馆、会展中心、阅览中心等,是文化交流的平台。每到周末,首尔的市民携全家来购书、读书,所以它更是一座阅读的城市。它遵循的原则是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保留所有的生态原貌。一栋栋建筑就势而起,每一个出版社有自己的风格,建筑物都由世界著名的建筑家来捉刀,所以坡州又是一座拥有现代化建筑的城市。出版城可称之为美丽的书筑之城,书籍的建筑。我们说建筑是人舒适居住的场所,书则应该是文本信息诗意栖息的场所,所以书同样也是一座人文的居所。 坡州的成功之道就是遵守传统的“乡约”之道,即“守信、诚意、克己、共同体”的理念,这在今天是多么的重要。尊重阅读是一个民族强大之本,所以阅读是国家软实力着落的基盘。 各国有重视阅读的传统 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出版和阅读文化。 日本2012年在代官山新开了一家名叫“茑屋”的书店,它的营业时间非常科学,从早上7点到半夜2点。法国莎士比亚书店也是百年老店,店面很小,但是顾客熙熙攘攘,始终被爱书者所亲睐,这里经常举办论坛,几个人、十几个人的小论坛。在英国威尔士的一个叫作黑镇的小镇,方圆几公里就有30多家老书店,每家书店有自己主售的书籍门类,家家都有独特的书。其中一家书店挂着“禁止电子书”的牌子,意思是希望你在任何时候都能买一本纸质图书来阅读。德国莱比锡拥有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图书馆,开办了一家非常有历史意义的印刷博物馆,把过去到现在的出版史,从文字出现一直到印刷术的诞生,再到今天社会书籍的运营,包括电子载体的出现,进行一个非常全面的展陈,在我看来,这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一个印刷博物馆。 中国深圳雅昌艺术馆,最近也建起一座书墙,有6米多高,有好多层,世界各国的精美图书聚集在书墙上,供人浏览欣赏。苏州的“慢书房”由几个年轻人合办,爱阅读的人们纷至沓来,屋里缭绕着咖啡香,每周有一个论坛,进行学术交流。在北京宋庄有一家蜜蜂书店,几乎每天有论坛,很多学者来这里讲座。阅读是要有气场的,阅读不是一个冰冷的行为,而是要有温情,从做书到阅读都是需要温度的。广州的方所、尚8,北京的豆瓣、万圣书园、库布里克、单向街、字里行间等,很多文化人都在坚守,守望着书店。 书店是城市文化的街灯,纸书和书店是消费者不愿意失去的,一大批知识人投身到书籍的编辑行业、书店业,为传统出版物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力。 电子书不会代替纸质书 电子书会替代传统书籍吗?我想不会。这个回答我想大家心里都明白。我认为书籍阅读不会被边缘化的理由有四点。 第一,数码载体阅读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但也有缺陷。 第二,摆脱出版纯商品化的病毒,出版人想做好书。 第三,跟上阅读美学的时代,读者需要眼视、手触、心读的美书。 第四,书具有与电子载体完全不同的欣赏形式,它具有物质性、时间性、空间性、流动性,书是信息诗意栖息的建筑。 未来,书还是应该让大众来读。那些普通的读物,不需要用纸张呈现的,由电子载体来替换,不要砍那么多树,可以节省纸张,减少环境污染。但是我们又不能偏颇,许多读书人喜欢享受翻阅中的美感,这是千年积淀下来的一种生活存在。那些读来有趣、受之有益的书,会给人带来愉悦,这些分众会更多地去阅读纸质书。未来的书也可能成为艺术品,书不仅仅有文本,还要靠艺术、审美以及工艺兑现,经历由里到外、由表及里的一个书籍的整体设计。今天拍卖的古籍,就是一件件艺术品,部分小众读者则在收集珍藏物有所值的艺术图书。所以,书的对象可分成大众、分众、小众,依据不同的需求而存在。电子载体和纸面载体是在两条并行线上起伏波动地竞争发展着。 让我们回顾一下19世纪一个最著名的英国书籍设计家威廉·莫尼斯的做书理念。在当时的工业革命导致大批量、机械化生产的环境下,他提出了一个回归手工制作、追寻自然之美的做书传统,展示生活与艺术相融合的书籍之美,他在工业化鼎盛时期探寻书籍与历史的未来。在今天电子业覆盖阅读天地之时,莫尼斯的冷静思考令我们反思。 书籍设计让文本更亲近读者,书籍艺术让生活离不开阅读。好书,留住阅读温和的回声。 (作者系著名书籍设计师)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