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泛媒体云服务开放平台:“新空云媒”缘何得以出身“豪门”2015-12-16 来源:《中国传媒科技》杂志
记者 | 曹素妨 实习记者 | 陈鑫胤 2015年10月27日晚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正电子”)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双方携手共同推出“新空云媒泛媒体云服务开放平台”。该平台主要基于云计算架构,为媒体、泛传媒机构和个人提供新闻产品的生产、加工、发布、运营等一站式云服务。根据方正电子与阿里云签署的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建立起在媒体领域的云计算业务进行多方面合作的意向,共享各自领域的优质资源,在合作的业务领域形成合力,共同拓展市场。众所周知,方正电子和阿里云在各自的媒体、云计算领域均可谓业界“豪门”,在互联网+时代,两者强强联手在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下面透过对方正电子副总裁史建华和阿里云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金戈的访谈,我们一起探讨“新空云媒”出身“豪门”的前因后果。 合作:“为媒体发展注入新基因” 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不断推动传统产业变革。方正电子携手阿里云重磅推出新空云媒泛媒体云服务开放平台,媒体技术先驱与互联网行业巨头强强联合,各自看重的是对方的什么呢?史建华表示,从方正电子的角度出发,阿里云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因此,无论是在云计算基础架构方面,还是在存储、安全以及弹性扩展应用等方面都具有领先性,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发展较为成熟。与这样的对象合作,无疑对于方正电子乃至整个传媒行业都大有裨益。同时,阿里拥有庞大的电商用户资源,其数据挖掘能力也能够为媒体转型和新媒体的发展注入新的基因,带来新的推动力。金戈解释道,在传媒行业特别是纸媒行业,阿里云十分重视方正电子的行业领导地位。方正电子致力于传媒出版技术进步,从王选教授的“748工程”起家至今已有近40年,从原来的激光照排再到新闻采编,从新闻网站的建设到现在移动新媒体,方正电子一直在传媒领域耕耘探索。在阿里云看来,方正电子是最佳的合作伙伴之一,通过合作可以把阿里云的技术更多地服务于传媒领域。同时,金戈认为把阿里云在大数据计算和风险把控方面的能力,跟方正电子的产品做到深层次的结合,能够加速现在的传媒行业向新媒体的转型。 理念:“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 在职能划分上,阿里云相当于阿里巴巴技术对外输出的一个窗口,把经过实践验证的技术输出到各行各业。阿里云的Slogan 叫“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目的是希望能够把阿里巴巴较为领先和成熟的技术能力通过阿里云这个窗口,输出到各行各业,产生更多无法计算的价值。从方正电子的角度来看,方正电子的媒体技术在激光照排、新闻采编的时代乃至桌面互联网时代都不落后,而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史建华认为方正电子所持有的媒体技术理念需要持续创新、引领潮流。金戈介绍了这样一个案例:在欧洲有一家游戏公司,全部员工加起来不超过170人,但就是这样一家听起来并不起眼的游戏公司,却承担着全球排行前十的大部分游戏公司的业务。那么这家公司是如何运营的呢?我们了解到他们一款游戏的平均开发周期是三个月,在游戏行业里很是高效。在游戏推出后,会在加拿大和澳洲先发行,如果在短期内该游戏不能排到当地的排行榜的前几名的话,这款游戏会立刻下架。通过这种方法,该公司运营一直很成功。总结该公司的经验,我们发现存在以下两个特点:第一,低成本。仅两个月,两三个人就能开发出一个游戏来;第二,三个月快速迭代。三个月知道结果,一旦成功,全球复制。将传统媒体和这家公司进行比较,我们很快发现,在传媒领域,推行一个项目,从开始申请资金,到最后这个项目获得审批,没有一年半载是做不到的。一旦确定项目,组织者自己拥有一个甲方的管理团队,通过招标又将形成一个乙方项目组,同时由于在协作利益上的问题,合作过程中效率可能也不会很高。史建华提出,互联网理念的核心在于传统媒体如何让市场资源、技术资源等资源效率运用最大化。既然规划建设无法支撑新媒体的运营发展需求,自然生长又是成功的互联网企业的共同点,那么“云”就成了研发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云”成了互联网的煤、水、电,是用户的聚集地,也是通过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快响应的最佳选择。 产品:“泛媒体云服务开放平台”,一滴水泛起大涟漪 在发布会上,方正电子介绍了新空云媒泛媒体云服务开放平台的特点:包括一站式新闻服务,快速开展新闻业务,应对层出不穷的媒介变化;管道式服务,即开即用,不用即停;聚合互联网资源,融入互联网环境;迭代推出新版本,平台用户可以免费享受更好的服务;初期低投入成本,可以不断的试错,节约成本;在规模扩大时,可弹性扩展计算和存储资源以及免维护。所针对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传统媒体,自媒体、企业、机构和政府都是该平台的目标客户。通过新空云媒,合作双方计划把媒体行业包括广播电视、报刊的制作能力以服务平台的形式对外提供。这些能力不仅能够为传统媒体服务,还能给新媒体带来便利,让专业人士有能力制作出更专业化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优秀的内容不断汇集到这个平台上,这对于现在的互联网媒体特别是创业型的公司存在更大的利用价值。在未来如果运作成熟,可以转变为版权交易的平台,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之间架起桥梁,让双方都能互惠共生。所以反观技术和内容这两个方面,都会反哺互联网的生态圈。总体上,新空云媒的推出将为媒体和互联网行业带来两个巨大转变。一是云计算使得媒体内容生产和运营流程简化、便捷、成本低廉但规模可逐渐变大,从而带来服务模式的转变;二是研发模式的转变。互联网的变化日新月异,不断地规划建设无法应对它快节奏的变化,无法支撑新媒体的运营发展需求,反而自然生成却成为成功的互联网企业的共同特点。“小而美”、“轻资产”可以小投入、快产出、给客户不断试错的机会,不断成长。利用“云”平台,将互联网的各路资源汇聚到一起,在“云”平台上,一滴水可以泛起很大的涟漪,引起整个水面的荡漾,用最小的投入,赢得最快的响应。 目标:将“新空云媒”互联网化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理事长谢胜和在合作发布会上表示,“互联网+”对新闻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重大机遇。对传统媒体来说,抓住媒体融合、“互联网+”机遇的关键还是做好新媒体。而新媒体建设需要新的生产经营模式,不断试错不断成长,这才是新媒体成功之路,也就是新媒体的云模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对于方正电子和阿里云的战略合作,双方在目标方面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在发展阶段上,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如今,一些传统媒体仍是通过正统的权威发布渠道广播式地传播消息。这样的过程,在内部的资源整合效率和用户需求的理解上,都缺少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难以与互联网企业竞争。 因此,借助本次战略合作,方正电子和阿里云希望能够把真正互联网化的思维带到传媒行业,促进互联网思维在这个行业的孵化。 短期来看,双方希望把“新空云媒”平台本身互联网化,以更低的成本接触更多的客户,同时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交互。进入中期,通过方正电子对于传媒行业的覆盖,阿里云将把大数据的应用、传统互联网化的运营体系和理念植入到传媒行业,赋予媒体企业运营互联网化的能力,类似短视频等互联网玩法也都将一一植入进来。长期而言,在双方的融合到达一定的高度后,互联网媒体也能逐渐弥补内容缺失的劣势。目前,优酷土豆、搜狐视频、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仍处于亏损状态,其重要原因就是内部成本太高,内容和版权都是当务之急。方正电子与阿里云希望通过双方的合作,最后形成一个互联网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的生态,而“新空云媒”作为基础的支撑将同时为两面提供辅助。 人工智能:“真正实现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 在媒体融合“后黄金时代”的今天,不论我们是否躲过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降维打击,完成了媒体转型升级,是否建构起来了多维的传播力,传媒生态都不可逆转地更迭到新的时代——人工智能时代。阿里云在国内率先推出首个人工智能平台“DTPAI”、百度的“度秘”机器人助手、腾讯的“Dreamwriter”写作机器人……尤其是腾讯的写作机器人,一个月的时间就更新迭代了一次,这无疑会对传媒行业造成巨大冲击。方正电子和阿里云也看到了这样一个技术发展的方向,未来,从大数据应用到大数据挖掘,不借助计算机的力量是不行的。但在方向的基础之上,史建华认为,专业媒体人士的解读和深度分析能力,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还是不可替代和不可或缺的。 2006年,人工智能领域出现突破性的进展,并出现了一个新的算法。这种算法使得人为操作的智能变成机器学习。此前,机器可以找到的在学习过程中的关键参数都是人去做的。从2006年之后,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另外一个重点转折点是谷歌用GPO技术做了深度学习的一个集群,促使业内开始用这套算法去分析,不管是语音技术、分析图片还是分析文字,效率都更高。在中国,阿里、百度、腾讯等巨型互联网企业也都建设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团队,金戈介绍,阿里在人工智能方面也有大动作:第一,组建自己的(GPO)集群。人工智能最重要的点不是在算法,也不在人,而在“预料”即材料和学习的计算能力。所以如果谁积累到这个领域里最多的内容,谁就能有更大的计算的量,就能做出更精细的人工学习的模型。这是一个最核心的竞争力。这种计算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借助这样的理念才能真正实现融合,真正实现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第二,人工智能的一些应用。阿里在电商图片识别、视频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都有相应的应用,这是一种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力。同时阿里还拥有一套智能平台和算法——DTPAI 。计算能力算法和利用能力打包在一起变成对外输出的一种能力。在合作中,阿里云计划在纸媒行业里与方正电子探索更多的应用。比如,帮助编辑内容汇聚时,提供智能筛选算法或推荐算法,甚至建立更智能的索引。 技术融合:“传媒的战略+” 技术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而传统媒体几乎不具备技术研发的创新能力,这也是媒体融合改革进程中的一道屏障,但是这也给方正电子、阿里云等技术公司更多的市场空间。在技术与媒体其他方面的深入融合上,中央在去年发布的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如何发展的政策文件中,就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的融合等方面已经做出了细致的指导。怎么实现融合,金戈解释说,这其实是传媒的战略+技术。首先技术公司尽管还是在做技术,但发展速度今非昔比。在互联网+时代,技术俨然成为基础设施,对于各行各业的促进与改变是巨大的。所以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讲,史建华认为,必须按照这样一种路径转型:第一是服务化,无论是做硬件、软件还是解决方案,首先要把它转成服务;第二,移动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客户需求都在移动场景上实现价值;第三,云计算,逐步养成了提供云服务和云平台的习惯;第四,在云平台、云服务的基础之上,要沉淀数据,无论是内容数据、行为数据还是用户脱敏数据都需要过滤沉淀,然后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在数据分析挖掘基础之上,进行可视化呈现,最后形成新的产品,新的服务、能力。史建华进一步补充说,更广的融合一方面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另一方面也要遵循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规律。按照互联网的思维,以用户为中心,发掘兴趣点,从而形成良性的互动,形成一个社群,然后实现新媒体的影响力和媒体的传播力,最终实现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的融合。就方正电子自身来讲的话,要以云计算、大数据作为基础的技术能力,从过去技术服务商的角色转型成为平台服务商,从过去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转变成生态系统的构建者。这个生态是一个泛媒体的时代,人人都是媒体,每个组、每个单位都是发声者,也是信息接收者。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泛媒体所能做的就是提供更多更广泛的社会公共服务。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