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中国网络文学风云变化十五年2015-12-24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张桂婷
编者按:今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全文对外公布,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学。在网络文学发展的重要时间拐点,首都图书馆“首图讲坛·尚读沙龙”,纵论“中国网络文学江湖十五年”。这是中国网络文学界首次面向公众梳理网络文学的发展简史。此次活动邀请到了中国网络文学重要的推动者和见证者: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4度非虚构作家陈徒手;知名作家、编剧,《芈月传》的原著者蒋胜男;80后网络顶级名气名家唐家三少;中国知名网络作家风起中文网创始人张庆龙。下面是张庆龙关于《中国互联网江湖十五年》演讲的内容,看看这15年,网络文学经历了哪些风云变幻? 2015确实是个特殊的年份。 201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全文对外公布,提出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这是网络文学首次走进“中共中央文件”。 网络文学从业者普遍认为,靠这一文件,网络文学“转正”了。 网络文学的由来 在我看来,网络文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真正在互联网上原创的文学;一部分是承载出版物电子版权的地方;许多人认为,网络文学局限于长篇小说,甚至局限于玄幻、仙侠类,其实,真正的网络文学涵盖长篇、短篇、散文、诗歌等。那么,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有“网络文学”这一概念的? 21世纪初,美国亚马逊最先提出网络IP的概念,开始把网络的文学知识产权市场化,但当时因为技术问题未能实现。三五年后,亚马逊卷土重来,这次具有了非常强大的技术支撑,这时的网络文学,真正意义上开始有了它的生存空间,也是在这时网络文学才有了准确的定义。 2005、2006年在各大网站上,还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读什么就读什么”的时代,基本上没有收费的概念。那时我一直在想,网络文学怎么创收?记得当时时流行一句话,“不收费是死,收费也是死”。是的,收费或许还可能活下去,于是网络文学开始真正走进了市场。靠高点击率,在文章后面搞一个广告,首页搞一个广告,通过这类方式来收费或者达到维持网站运行的目的。 除了网络文学的定义,“15年”又从何而来? 中国网络文学在1998年已蓄势待发,那时还叫文学BBS。在这一论坛上,大家可随意吐槽,但未形成一个网络文学系统。直到2000年,以起点为首的大型原创网站开始把作品分为长篇、短篇文学论坛等板块,这才让写手们得以进行格式化、秩序化、体裁化、平台化创作。 在网络文学初期,短篇很火,当然这也符合互联网的传播规律,正如这几年移动互联时代到来,诗歌回暖一样,短篇符合当下人的阅读习惯以及创作特点。 从2000年网络文学概念的出现到今年,网络文学正好十五年。 2000年之前,发生过什么? 现在,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2000年之前网络文学都发生过什么? 1991年,王笑飞海外创办中文诗歌网;1991年4月,最早一篇中文网络小说——《奋斗与平等》出版,作者是中国留美网络作家少君;1994年2月,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创办,创办人为方舟子等;1996年之后,中国互联网开始在各大城市飞速发展,此时对中国网络文学产生影响的还是海外的留学生作家,如散宜生、图雅等网络名家,包括当下知名度很高的公共知识分子刘瑜,她当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以“醉钢琴”为名,在网上写小说,还出版过一本描写海外留学生爱情故事的网络小说《那么,爱呢?》;1998年,BBS上出现了蔡智恒所著的第一部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中文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1999年开始,更多的文学网站如榕树下、收费文学网站博库等成立。 文学网站在经历了发展、整合、兼并,以及其他苦难和波折之后,在新的建站模式和网络技术基础上走向成熟。网络文学本身也开始出现了分化。 那么,2000年之后的这15年,我们如何划分?有哪些历史节点? 节点1:起点收费——侯小强,正所谓“不收费也是死、收费还可能活着” 节点2:2009盛大收购起点为首的诸多大型网站; 节点3:2014年腾讯收购盛大,阅文集团成立; 节点4:同年底,中文在线上市,股票一路飙升,达到了247元一股; 节点5:网络文学首入中共中央文件。 当然,2012年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风起中文网上线了,它创造了中国第一个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相结合的网络原创平台,是最先喊出打造中国最大的影视剧本的创作基地,也是最先喊出打造中国青少年喜爱的阅读基地。更重要的是,2014年她没受到净网行动的影响。 从痞子蔡、安妮宝贝、慕容雪村、宁财神到当年明月、天下霸唱、血红、酒徒,大量作者在网络中成长,大量畅销书在网络中诞生。 在我看来,网络大神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唐家三少为首的在无线阅读和第三方平台阅读点击量大,粉丝量多的这类网络大神们;第二类,是像蒋胜男老师这样便于影视、游戏、动漫、有声等文化产品开发作品的作家;第三类,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文学爱好寄托情怀、圆自己的文学梦,里面有全国各行各业的写作者。他们关照现实,甚至不避讳现实问题。他们回忆过去,把情感寄托在创作中。很多人以在某个网站有了自己的电子文集为荣。多少年以后,打开网页,还能看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一个网址发出去,很多亲戚朋友就能看到自己倾诉的心声,又便捷又开心。这是网络文学分类中最多的一类。我就属于最后一类。在自己压力很大的时候,在自己意气风发的时候,都把它记录下来,用散文或者诗歌的方式。这是一种精神享受。 互联网改变了什么? 互联网对文学改变了什么?首先,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即互联网让阅读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第二,互联网打破了原来传统文学和严肃文学的概念,让更多时尚的元素和年代性的印迹融入其中,更接近生活,也让作家有更多的机会走进读者。第三,互联网改变了作者的创作习惯,让写作更加便捷。这也是网络文学传播的一大特点。此外,互联网因为改变了人们的审美,使得审美逐步呈现多元化,比如不管在内容、题材,还是风格、手法上,更加不拘一格。而在此之前,人们不屑于的武侠小说,以及逐渐被别人淡忘的一些武侠小说,由于穿越、仙侠等新概念新表现手法的出现,使它们变得栩栩如生,又贴近人们的心灵。有趣、有料的内容打破了目前很多传统文学跟网络文学最大的一个争论:看完了之后不知道说什么,没有思想也没有什么东西,但恰恰这类文章可以吸引更多的青年少年的来阅读。 文学不仅能够唤醒人的灵魂,还对人性人格的形成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包括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建立和自我的完善。由此,我认为,文学更多的是给整个人类的带来娱乐,在工作、生活压力很大的当下,这些作品能够让人哈哈大笑甚至大哭一场,亦或沉思一下,这就是文学的魅力,也是文学承担的义务。同时网络文学打破了固有的表达方式,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只要读者喜欢看,就到达了目的。 网络文学让文学逐步回归本位。文学本位即文学的创作与欣赏定位与文学本身的逻辑,就是生活中一切通过作者感悟和想象,经由内心提炼表达出来的,排除了文学在传统中承载的政治和新闻传播的功能,也改变了读与写的对话关系,双方主体互动逐渐加强,网络文学张扬个性,尊重个体思想的自由表达,尊重作者对现实的褒贬,没有太多的外在约束,最深层的价值在于平等与公正。从互联网的背后,折射了的是互联网的精神平等,这也是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的原因。互联网和文学的结合,对外打破了传统世界的话语权垄断,对内则是回归写作本身。而写作本身就是为了表达。人生如梦,人生如戏。我们从懵懵懂懂,到依稀看见了这扇网络文学门里面他自己的灵魂和未来的路,看到了尊重和掌声。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我在杭州做快餐,节约下来几块钱就去网吧写东西。在很多人在鄙视我、嘲笑我的时候,只有网络上发在一个论坛上有人给我点赞,有人给我飘红,这是对我人生的价值的肯定,这对于我来说无比珍贵。也让曾经自暴自弃的我,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像我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有很多。正是这些文字让我们赢得人们的尊重,这就是网络文学的真正的魅力所在。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