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在众媒新格局中创造新价值

2016-01-12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顾涧清

  开栏的话

  过去一年中,我国媒体融合取得了一些进步,传统媒体在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内容产品更加丰富,技术水平得到提升,用户规模持续扩大,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明显增强,主流舆论阵地也得以巩固和壮大。

  可以预见,新的一年,融合趋势将进一步加快,并走向深入。为此,本刊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合作推出《媒体融合新趋势》专栏,聚焦国内外媒体融合发展的最新探索实践,探讨传媒业转型升级的瓶颈问题,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深入思考和智力支持。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工作越来越重视,并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新媒体产品井喷式涌现,受众市场日益细分,跨界合作不断加速,传统媒体持续发力——在短短几年中媒体的生态格局、传播技术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展望媒体融合的新趋势,这种变化还会更多、更快。为此,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择善而从,突出价值创新引领,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众媒新格局时代的到来。

  众媒时代,“一切皆媒体”

  1996年1月15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广报集团”)作为中国首家报业集团成立了。20年来,广报集团在引领报业风潮中成绩显著:2015年,《广州日报》的品牌价值已达到221.86亿元,仅次于《人民日报》,稳居中国报业品牌第二位;广告收入连续21年蝉联中国平面媒体第一名;发行量全国第三、华南第一,平均每期读者规模达到629万,“1+N”全媒体产品用户达到2000多万;在移动端方面,《广州日报》官方微博粉丝超过900万,集团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达到30多个,涵盖了新闻资讯、生活服务、互动娱乐、电商平台等方方面面,初步形成了集团的新媒体集群。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粤传媒”是首家获得中宣部和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上市的“传媒第一股”,2012年又成为华南地区第一家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报业集团。

  可以说,广报集团的20年发展,见证了传媒生态格局的深刻变化。从“新闻纸”到电子报,再到指尖上的“两微一端”,大到采编流程、运营模式,小到审美情趣、语言风格,报业一直处在变革和重塑之中。

  如今,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特别是智慧型媒体和众媒时代的渐次到来,使得媒体生态格局的演变正在加速。

  走向众媒时代,意味着我们过去说的“多媒体共生”开始显现为“一切皆媒体”的趋向,也意味着每位互联网用户都有可能成为媒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媒体和读者同在一个信息池子里,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机会,成为内容的创造者和信息的传播者。在众媒时代,人们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单纯的新闻资讯,已经不能满足每天面对海量信息的人们了,媒体必须提供一种“信息+产品+服务”的套餐,才有可能屹立于众媒的新格局之中。

  2015年12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强调,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要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和人才队伍共享融通。

  我们要按照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精神,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具体到广报集团,就是要“以价值创新为引领,以传媒内容为核心,以整合资源为抓手,以转型升级为平台”,积极融入众媒时代,不断加快全媒体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创新品牌价值,实现大跨越

  笔者认为,我们面对的未来媒体格局是,“小而美”媒体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好,而“巨无霸”媒体的出现会越来越难。

  作为首家报业集团,我们非常珍惜《广州日报》、广报集团的金字招牌和品牌价值,也将充分挖掘这一价值,开启媒体融合之门,大力开展品牌营销,把集团的品牌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和利润。

  今年,借广报集团成立20周年之际,我们将集中推出一批媒体融合的重点项目,包括移动资讯平台“广州参考”,为社区群众提供政务咨询和办事服务的“微社区e家通”,聚焦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城市公共管理话题的“南风窗智库”,都市地下核心渠道的媒体融合项目“地铁+”,围绕“一带一路”、自贸区的财经类英文全媒体“丝路邮报”,汇聚新闻资讯和城市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广报汇”等若干个移动端拳头产品,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传播渠道,覆盖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快以3座大楼为基石的转型升级。广报集团的新址,即近20万平方米的广州报业文化中心正在有条不紊地建设,2016年年底可建成投入使用;同乐路报社大院的全面改造已着手规划设计;2015年年底,粤传媒又以7亿多元成功竞得琶洲互联网创新聚集区的一块地。这3块地,将为广报集团未来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我们更要借资本之力搭建多元化新平台。为了顺应新媒体发展迅速和资本化的特点,广报集团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粤传媒,以投资、收购、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寻求新媒体领域高成长性的项目。近年来,已经完成了20多个新媒体项目立项,孵化了自媒体的运营平台,拓宽了集团转型发展的新渠道。下一步,集团要充分发挥粤传媒的优势,建立综合性的文化投融资平台。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加快布局新业务,构筑起包括报刊出版、广告运营、发行物流、印刷包装、互动娱乐、电子商务等在内的多个业务板块,实现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努力实现从传统平面媒体经营业务向综合性全媒体经营业务的跨越式发展。

  深化五大理念,引领新发展

  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展望未来,广报集团一方面要继续追求出色的新闻,塑造最具公信力的媒体;另一方面要提供有效可靠的信息,构建最具多样化的发展平台。这不仅需要与新兴媒体融合,更要与社会各界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媒体融合发展而言,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创新,构建媒体全新生态系统。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传统媒体加上新兴媒体,更不是传统媒体产出一些新兴媒体产品,而是在互联网思维下重新建构一个融合媒体产业的生态系统。我们经过多次调研和探索,成立了“中央厨房”式的中央编辑部,极大地提升了集团统筹新闻稿件的效率,把新闻生产带入“滚动采集、滚动发布、统一指挥、统一把关、多元呈现、多媒传播”的融合发展时代。不仅使纸媒与新媒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做到了“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达到传播效果的叠加和最大化。

  协调,整合内外资源助推媒体转型。传统媒体深耕市场多年,积累了可观的声誉、人脉和受众基础,协调即是利用好手中的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合作共赢。我们要加强与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合作,不仅仅是提供报道支持,还要积极谋划、主动承接政府有关部门的公共项目。同时积极与有成长性的企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积极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争取政府和主管部门更多的扶持政策,为参与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提供机会和便利;在报业有一定优势的领域如信息增值服务、活动会展、文化园区、演艺经营、社区服务等开展线上线下联动的媒体业务。

  绿色,新媒体的生产方式是节能环保。媒体虽说是“上层建筑”,但生产流程却需要有物质条件做基础,其产业经营涉及是否对环境友好,是否节能的大问题。报业的造纸、信息、采编、印刷、发行、物流等各个环节都可以通过废纸回收来形成新的循环经济,走绿色发展之路。因此,广报集团无论是在新建报业文化中心的装修设计、粤传媒新址的规划布局,还是印务中心的升级改造、现址的价值利用等项目中,都要非常注重节能环保,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理念,实现集团的永续发展。

  开放,走出去的媒体有大天地。开放是城市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广州的最大优势和最大名片,而媒体融合天生就带有开放的基因。广报集团正积极筹办英文全媒体融合平台,以此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的愿景和自贸区建设,以移动客户端以及延伸产品为载体,连接政府、各大领事馆、商会及珠三角各大企业资源,未来将成为一个全媒体的外经、外贸、外宣、外事的综合平台。

  共享,为增进民生福祉择善而从。媒体的公信力体现在为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鼓与呼。我们将利用社区专版与社区微信、微博、网页等,向社区居民传递权威声音、民生资讯,并提供政策咨询、办事预约等互动服务,利用媒体上接政府下接地气的特点,打通刚需服务的“最后一百米”,增强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共享资源、产品与服务,也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粤传媒这样的上市公司要与股民共享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在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中择善而从,并将广报集团的品牌价值提升到一个新的高点。

  (作者系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广州日报社社长,粤传媒董事长)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