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以受众为中心 让受众成客户


——感受英国媒体转型之路

2016-01-14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姜鹏飞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媒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的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突围?世界发达国家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近日组织部分采编骨干人员到英国学习培训,笔者聆听了剑桥大学、伦敦大都会大学、路透社等知名大学和媒体的专家学者授课,并先后访问了路透社、纽卡斯尔大学、新的媒体管理机构“独立报业标准机构”(IPSO)等高校和媒体,零距离感受了英国传统媒体毅然转型的探索脉动,见识了新媒体奋然前行的力量,更坚信了媒体转型的信心。

  从报纸优先到数字优先

  在移动互联网的日益壮大和冲击下,传统媒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经营收入急剧下跌,并远远超出了整体经济不景气造成的关联效应。事实上,这不仅是地方媒体面临的问题,更是全球众多媒体在发展中面临的“阵痛”。

  面对全球的“考题”,英国的媒体似乎提前感受到了“寒冬”,并提前开始转型。在英国访问期间,笔者最大的感受是英国媒体纷纷进军新媒体,实现了从报纸优先到数字优先。

  上世纪90年代初,英国众多媒体就先后涉足互联网,让受众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取新闻。英国《每日电讯报》早在1994年就推出了电子版,通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电子版早已不是简单的纸质拷贝,而是将读者作为客户,推出了不同版面的电子版,丰富了视频、社区等内容,让更多的读者能够参与进来,实现互动。

  进入新媒体时代后,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诉求、阅读范围等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传统纸媒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不但要逐步拓展全媒体运行模式、稳步提升内容质量,还要与新媒体时代的特点相结合,维护与读者的关系,才能顺利进行转型。其实,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除了《每日电讯报》外,《泰晤士报》《金融时报》《卫报》等英国主流媒体都纷纷加快了转型的步伐,并将电子版作为重点方向。

  来自英国的相关统计显示,从2010年起,各类报纸发行量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已有超过九成的年轻人通过新媒体来获取新闻。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目前英国多家传统媒体都推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不同版本的电子版,让读者看新闻时更加便捷、轻松。不少传统媒体推出的电子报,还通过大数据,结合读者的需求,推出了“私人定制”服务,让读者能够第一时间享受到个性化服务。《金融时报》作为主流大报,在平板电脑、手机版的电子报上做足了文章,不断适应和引导人们新的阅读习惯,甚至还实现了24小时新闻滚动。

  在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冲击下,新闻媒体无论是运行模式还是报道方式等,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在英国街头不难发现,英国不少传统报纸无论是在版面大小还是在内容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个性化设计,方便不同的群体在家中或地铁等公共场所进行阅读。

  令人振奋的是,在优化传统报纸版面的同时,为了强化电子阅读,英国各家传统媒体均把“数字优先”落到了实处,出台了相应的考核机制。在平时的采访和编辑中,记者采写的稿件要符合新媒体的特点,并率先向网站发稿,设计出风格独特、排列独到、内容独立的不同的网络版,并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不同的平台适时更新,不断地延伸、放大新闻效应,形成良性互动。

  在媒体融合时代,读者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英国多家主流报纸在网站新闻信息不断更新的基础上,还通过独特角度的深入挖掘和有用信息的深度整合,将网站上的新闻进行吸引眼球式的包装和迎合读者口味的开发,然后再将这些新鲜的新闻印刷到纸质媒体上,实现最大的新闻传播效应。《卫报》早在2006年就开始实施“网络优先”,要求所有稿件先在网络上发布,然后才能在报纸上刊发,并逐步实现从“网络优先”到“数字优先”。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将读者逐渐转化为用户,英国不少纸媒还推出了在线付费,人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套餐”,购买电子阅读和相应的服务。不过,并非所有读者都买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报纸的订阅量和发行量,使得不少媒体在权衡中探索前行。

  从新闻提供者到产品服务者

  在互联网时代,特别需要开放的思维、连接的思维、共赢的思维。传统媒体要赢得未来,必须强化用户意识,把占有用户、发展用户、聚集用户作为重要抓手,贯穿于媒体融合发展的全过程。面对传统媒体的下行,英国主流媒体和新闻机构都加快转型,已从单一的新闻供应者逐渐向产品服务者转型。

  路透社是英国最大的通讯社,既有电视新闻部,也有广播新闻部,还有网络新闻部。在访问期间,我们通过实地参观和现场交流,深刻感受到了其转型发展步伐的铿锵。一方面,路透社整合资源,实现数字优先,第一时间向全世界发布重要新闻,每天仅图片就有50万张发布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借助国家级通讯社的资源和平台,为不同的受众提供个性化的新闻产品,每天吸引受众超过10亿人次。

  路透社积极与相关行业、企业等深入合作,注重新闻的专业性,做到分明别类,量体裁衣。仅在中国,路透社已与国家税务总局、工商银行等部门、单位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推出了定制服务,在第一时间为他们提供最权威、最新的新闻资讯。特别是针对全球热点事件,路透社会派出骨干记者、编辑等,深入各地采访,并形成有分量的新闻报道、数据分析等,为合作单位提供决策参考。而在平时,合作单位碰到一些问题,路透社还将发挥集体智慧,为其“号脉”,提供问题解决方案。

  目前,这样的服务模式在不断完善和延伸,路透社凭借强大的实力,也逐渐尝到了甜头。这些合作单位逐渐成为他们的客户,实现了双赢。路透社还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我国国家级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立了路透社分社,将触角逐渐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税务部门等各个领域渗透。

  无独有偶,作为英国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实行新闻“网上优先、网上第一”的同时,也积极将受众转化为客户。结合受众的不同特点,他们也生产出个性化的新闻产品,实现了从单一的资讯提供者向问题解决者的转变,最近几年用户呈现爆发式增长。

  从线上到线下多方互动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纸媒不但要逐步拓展全媒体运行模式,稳步提升内容质量,还要维护与读者的关系,才能顺利进行转型。实际上,实现媒体转型和融合发展,不是关起门来搞转型、搞融合,而是要有借力发展的意识,整合资源,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在英国,除了传统的主流纸媒外,路透社、BBC等国家级媒体,也“一切以客户中心”,通过线上和线下进行多方互动,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把他们变为自己的客户,开展各类增值服务。

  BBC积极尝试发展会员制度,让受众通过会员的形式报名参加。成为会员后,人们除了可以在新媒体上看新闻、电影等外,还可以参与各种活动。而这些活动,都是媒体通过自身平台,积极与相关部门、商家等洽谈而来的,许多还具有唯一性。此外,会员还可以享受折扣、积分优惠等,获得更多的额外服务。此举推出后,令众多受众叫好,这也让媒体通过各类活动成功实现了广告再度营销。

  类似的举措,被英国各大媒体借鉴效仿。在英国访问期间,我们发现,《泰晤士报》《金融时报》《卫报》等主流媒体在积极进军新媒体的同时,坚持“为人找产品、为产品找人”的理念,十分注重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和互动,举办各类活动,增强了媒体公信力,活跃了新闻版面,带动了广告经营,推进了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和转型发展是一个新课题,也是全球的共同难题。我们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其他国家或媒体的经验,而应结合自身实际,在借鉴中探索前行,把互联网的基因注入媒体,加快改革步伐,不断增强媒体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作者系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主任记者)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