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周凯莉:上层得有思想价值,往下才有商业模式

2016-01-14 来源:传媒圈 甘恬

  谈及媒体智库这个话题,无界智库秘书长周凯莉,由始至终十分确定的一点是,无界智库是一家商业智库。

  尽管,涉及具体操作,记者出身、又有过创业经历的她,也坦承,在不断试错。

  她说,大方向是明确的,顺势而为的理念是不变的。未来的无界智库,可以说是一家有学术功底的咨询公司,一个迷你的麦肯锡。

  或许,有人会对这种模式能否称为真正的智库存疑。但从一家市场化新媒体公司的生存逻辑来看,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以智库之名来进行商业可行性探索,又是合理的。

  关于定位:

  媒体智库不是目的,是手段

  传媒评论:首先我想知道,你怎么理解媒体智库,因为这可能关系到无界智库总体方向的设定。

  周凯莉:其实我不太喜欢媒体智库这个词。

  传媒评论:为什么?

  周凯莉:我做过记者,跑过新闻,某种意义上,有一些清高自诩的心理,你会认为媒体是独立的,或者说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存在,而不是加在智库前面,成为一个定性的词。

  但现在大家都把智库分为四类:官方智库、民间智库、高校智库,还有就是媒体智库。媒体智库,是一种新兴的东西。前不久我们这些做媒体智库的人,也开了一次会,讨论我们是怎样一个类别。

  传媒评论:“智库”前面加了“媒体”这个定性词,会呈现出什么新特征?

  周凯莉:智库,首先应该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机构,其次,是一种B2B模式,做点对点的定制服务。但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其实是B2C,它面对的是公众,关注它的人也非常广泛。所以从目标用户的层面来说,媒体智库,它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的名词。

  传媒评论:那这两种用户属性上有些矛盾的事物,为什么能结合在一起?

  周凯莉:我觉得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现在很多媒体深耕垂直细分领域。比如无界传媒,定位是一带一路国际化新媒体机构。你可以说它很宽泛,也可以说它很狭小。它就是定制化的,专门服务于关注“一带一路”的人群。在这个垂直细分领域做极致挖掘和极致传播,业务链上就可以成立智库这样的研究机构。

  其二,从操作层面上来讲,媒体和智库,又可以相辅相成。媒体智库,是可以存在的。因为很多智库,缺少信息传播的渠道,但是媒体可以帮助智库来传播智识。

  但我认为,媒体智库,它不是一种目的,是一个手段。可能现在我们只是以媒体智库这种方式来切入,通过媒体来拓展我们的品牌,夯实我们的商业模式,最后发展成一个真正的智库,并且是成为一个新型的智库。

  传媒评论:媒体做智库,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周凯莉:首先,智库在媒体里面是相对独立的机构,而不是隶属于媒体市场部、产品运营中心,那样肯定没法成功。

  第二,这个媒体需要有创新的思想和精神,它不是一个陈旧的、腐朽的地方,它在这个新的时态下面要更新一些知识。

  第三,媒体可以对智库做到多维度的信息传播,虽然我说我不是很喜欢媒体智库这个名词,但是不可否认,它对多维度的信息传播是非常有用的。

  第四,这个媒体本身,它有一些比较好的商业模式。媒体做智库,也是希望它探索出一种好的商业模式,做一个商业智库。

  最后,要有一个好的组织架构,有运营的人、募资的人、研究的人。人才配备上,专家很重要。如果专家只是在你这里挂个名,那所有机构都差不多,都是这些专家,会有重叠。那么运营团队就会非常重要。

  关于商业:

  智库是在探寻一种盈利模式

  传媒评论:据我了解,国内一些媒体做智库,它可能在某个领域已经建立了专业媒体品牌,然后现在转型期,尝试在自身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开发一些有智库属性的业务。无界是一家成立不久的新媒体机构,从时机上来讲,可能刚好赶上了建设新型智库这个热点,但另一方面,起步阶段,无界有什么能力来做智库?

  周凯莉:我们主要是做“一带一路”主题的综合研究平台。无界的三方股东,包括新疆政府、财讯、阿里巴巴,其实是有这个需求的。所以我们要合力做一个有“一带一路”标签的智库。

  我个人是这么想的,这也是我信心的一个来源:我们新疆的大股东,是在“一带一路”的核心区,有一个区位优势;财讯,有《财经》杂志,旗下还有三四十本杂志,所以对智库来讲,有智识传播的优势;阿里巴巴,有大数据,像阿里研究院,也非常强大,它对智库,是一种先进生产力的加持。我觉得有了这三方面,我们是可以做的。

  所以,今年3月,我来无界之后,对着一个空白文档,我就在想,无界智库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slogan。我当时写的是“新媒体时态下的一带一路综合研究平台”,下面有三个词,“高智识、大数据、无边界”。这其实是概括了我们三方股东的特点,以及无界智库想要有的一些特征。

  传媒评论:无界旗下有无界新闻、无界智库、无界新辉大数据、无界基金和无界新盟文化五大板块。能否描述一下这些业务板块的关系,以及无界智库在其中的功能?

  周凯莉:无界新闻是我们的心脏,无界智库是大脑,无界新辉大数据这些是四肢,无界基金可以说是我们的灵魂,它是公益性的。

  作为媒体智库,无界智库还有一个特色是与无界新闻形成联动。在新闻事件发生后,无界新闻负责报道,而后期,无界智库迅速介入,以“无界思享+”沙龙、智库专访等产品形态,形成深度报道、深度加工、深度传播的一条产品链。

  传媒评论:无界新辉大数据的职能是什么,跟智库的产品不会有重叠吗?

  周凯莉:无界新辉大数据,一块是智能媒体实验室,一块是舆情监测公司。

  传媒评论:现在也有一些舆情智库,媒体也在做,你们为什么没有把这块业务纳入无界智库?

  周凯莉:舆情智库,跟商业智库不太一样,里面的逻辑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些数据是可以打通的。像我的商业智库,它要出一个指数报告,那么无界新辉大数据可能就要提供一个基础的支持。然后我的报告需要传播,那么无界新闻又会提供支持。

  传媒评论:你把无界智库定性为商业智库?

  周凯莉:其实放到三年前,我可能跟很多人一样,没法接受商业智库这个名词。

  在传统观念里,像国外的布鲁金斯,国内的社科院、国研中心、北大国发院,这些是专业智库。而像麦肯锡,大家可能并不认为是严格意义上的智库。

  但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商业智库,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突破,它在民间智库里体量比较大。它可以运用自己的力量,进行资源整合,既有社会效益,又有商业模式。去年无界执行总裁欧阳洪亮找我做智库,我就把自己的职位定义为秘书长,承担协调、服务性的职责。

  商业智库,可以说是一个有学术功底的咨询公司。我们的目标其实是做一个迷你的麦肯锡。

  传媒评论:也就是说,无界传媒对智库有盈利的要求?

  周凯莉:对。虽然无界传媒有非常强大的股东方,首期注资也有1亿元。但是我们在成本等各方面,都是非常量入为出的,收入方面,也有要求。

  这半年,无界智库推出了五个产品,包括研究报告、论坛、“无界思享+”沙龙、智库专访、子智库。最重要的还是在做品牌,此外就是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整合许多个人的资源,用活它,去探索出越来越多的盈利模式。

  第二,智库其实是可以去资本市场上讲故事的。因为像我作为无界智库秘书长,除了做协调管理的工作,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去募资,去跟资本市场讲我们的商业模式、现状、愿景。现在也有几家潜在的企业或者是基金,在跟我们洽谈。

  我们的未来,肯定是完全市场化的。这是百分之百的,我们和新华社、人民日报的智库不同。无界传媒本来就是一个市场化的传媒公司。

  关于产品:

  我们要生产的是爱马仕

  传媒评论:具体谈无界智库的产品。比如,一家有媒体基因的智库,它生产的研究报告,形态有什么不同?无界智库有一个微信订阅号,我看过它推送的一些文章,还是面向大众传播的文本,是对研究报告进行了改造吗?

  周凯莉:无界智库这个微信公号,它推送的文章,还是我们的研究报告。为什么你会觉得是面向大众的,其实这是我们比较专业的一个设计,我们会引入一些数据、图表,用现在最流行的数据新闻的模式来展现。但深层的,还是一些社会学、经济学的思想。

  我们的研究报告,分为轻报告和重度报告。

  轻度的,适合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像我们做习大大访美访英,做关于新疆的一个大数据报告,也会和类似今日头条、滴滴打车这些先进的企业合作,他们提供数据,我们出报告。这部分是有利于传播的。

  第二个部分,就是会研究稍微传统一点的选题,比如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的转型,包括我们现在做的新疆发展报告、一带一路投资指数报告,这些是重度的报告。

  传媒评论:轻报告,按我的理解,其实还是一个偏新闻的产品?

  周凯莉: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很大不同,首先在逻辑架构上是不一样的。

  智库还是针对一小部分特定的人群,我们就是爱马仕,不可能在一个大超市里面卖。做一个研究报告,传播一些智识,新媒体只是一种手段,里面的逻辑,其实是不变的。就像一个漂亮姑娘,她穿皮衣还是风衣,她这个人是不变的,只是分场合打扮自己。

  我们的研究员完全没有媒体经历,只是用一种更好的方式呈现数据。那记者呢,最后呈现的稿子,是想要大家看到尽可能接近真相的一个判断。而我们的研究报告是提供给人们一些思考的维度。

  传媒评论:你们最近在力推“无界思享+”沙龙,除了比论坛更深度更垂直更细分,功能上还有别的区分吗?

  周凯莉:“无界思享+”沙龙,主要针对垂直细分领域。它是有商业模式的。

  我一直觉得,做智库,如果是靠人力做论坛,赚一点搭建费、劳务费,太辛苦了,一个普通的会务公司都可以做。所谓智库,就是在上层得有思想价值,往下才有商业模式。

  “无界思享+”沙龙,一是能传播我们的品牌,二是可以壮大我们的专家力量,第三,有经济效益最好。

  智库专访这样的产品,其实也是跟“无界思享+”绑在一起的。我们即将会推出一个“一带一路”城市集群的市长访谈,还有传统企业转型的访谈。

  传媒评论:沙龙怎么产生经济效益?

  周凯莉:我们这个“无界思享+”沙龙一部分其实是为政府和企业定制的。之前帮一家对冲基金定制过一个沙龙,当时邀请了国际金融协会(IIF)首席经济学家,还有国内外的一些专家、政府官员。

  今天还有两拨人来找我,他们在我的朋友圈里看到“无界思享+”,希望我们帮他们定制。企业的想法也是想跟一些专家交流,建立一个小的圈层。我们相当于根据他们的需求,帮他们策划这样一个沙龙,并且执行。

  关于架构:

  研究团队需要一种区别于媒体的思维

  传媒评论:能否介绍一下无界智库的组织架构?

  周凯莉:我们内部的组织架构就是研究部加对外合作部。我们邀请了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执行院长傅蔚冈担任无界智库的首席战略官,他是以独董的方式加盟,主管研究部。真正专业的研究,是由研究部的同事来完成。

  商业智库需要一些运营人员。那我作为无界智库的秘书长,做的其实是一个募资和协调管理的工作。而对外合作部着重运营。

  另外还有一套研究院的系统,它的设定,其实就是我们的专家库。

  传媒评论:研究员都是专业做研究出身的,还是会招聘一部分有媒体从业经验的?

  周凯莉:虽然现在很多媒体智库里面的一些研究人员,可能是从媒体转型的,但是我的想法是,我需要一种区别于媒体的思维。开始招聘之后,也有很多记者,想转型来我们无界智库。但我真正想要的是有专业性思维的。目前暂时还没有有媒体经验的人。

  研究部现在大约四五个人左右,大致分三个梯队:比较资深的,已经在研究领域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像傅蔚冈老师;有的是从咨询公司过来,有智库相关从业经验;还有一些应届生。他们都会拥有海外的学历背景,基本上本科是念金融、经济,然后研究生是国际政治经济或工程信息这些方向。

  传媒评论:对外合作部具体有哪些职能?

  周凯莉:智库是要成为一个独立运营的主体,可以不依赖任何外界的力量,让整个智库的血液内部循环起来。对外合作部的工作就比较复合,它有公关的功能,有传播的功能,有商业BD的功能。既要出方案做策划,又要运营新媒体,还要探索商业模式。

  传媒评论:你前面也说到专家很重要,不能只是挂个名。那现在,你是以怎样的思路去拉专家库的这个名单?是不是要特别谨慎?

  周凯莉:我们专家库的建立分两个层次。

  一方面,我们会用一种无界的思维去容纳专家,政府官员、经济学者、法学家、知名媒体人等等,都可以吸纳进研究院。我们已经形成了60人左右的国际化政商学智库储备。

  研究院院长的人选,我们也在跟一些比较中意的经济学家洽谈、沟通,现在还不知道哪一个人更适合。其实我们可以早早确认,但我想在发展中去试错。最好的智库,我希望是一个人的离开,不会对团队造成任何影响。

  另一方面,我们也会以垂直细分的思维,借“无界思享+”沙龙来聚集专家,形成一些子智库,比如说互联网+30人,金融20人,往交通、能源、生态这些领域细分下去。

  (孙晨颖对本文亦有贡献)

  周凯莉 无界智库秘书长,毕业于北京大学。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