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来稿 | 报媒还能抓住那根救命稻草吗?

2016-01-14 来源:传媒圈

  2015年的最后一天,作为传统媒体的一员,在迎来新一年的时刻,心中并无欣喜。

  原因在于报业的寒冬气候。很多的声音都在说报纸的终结。作为一名为报纸前行付出了美好青春、寄托了太多期望的党报新闻工作者,心中难免悲伤。

  我想,报媒还能抓住那根救命稻草吗?

  现在都在说报网融合。报社搞中央厨房。人民日报发布消息说,中央厨房即将建成使用。有的报社先行了一步,中央厨房正在发挥融合作用。

  融合,由表及里,其实谈何容易!

  融合了,报纸还是要终结吗?报纸媒体还能不能前行?

  在我的心里,有两个声音,一个是能,但是更辛苦;一个是不能,除非绝地逢生。

  我更相信能。是的,能。报纸作为文化产物的一种呈现,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作为文化与文明传承的形式,融入社会文明形态的各个领域。经年累月,她已经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符号相依相存。中国古代发明的活字及活字印刷术,被报纸文明的激活演绎得出神入化。这样有着经久文化烙印的报纸,你会相信转眼就消亡?

  写此感时,从传媒评论公众号读到两个消息,一是《今日早报》出2015年最后一期,也是该报出生15年来的最后一期,与其说是告别读者,不如说是告别传媒业,以纸质的方式退出历史。这样的告别,传统媒体人默默祈祷,下一程在哪?

  二是杭州的《都市周报》停止出纸质版,以网络版的形式继续传媒的生命。这样的消息,多少读得人心慌。

  就在江西本土,报业经营业绩不凡的九江,《九江晨报》在出完2015年最后一期后,宣布停刊。同仁们那一挥手的瞬间,岂是用无奈与复杂心境可以表白的。倒下了,何时才能新生,站立成媒体界新的风景?

  纸媒还能前行吗?如果能,路有多宽?有多长?有多少人同行?

  还读到一个消息,自媒体名人鬼脚七出家。

  这消息有点不可思议,自媒体正是大有可为的时候,大V们却选择了这样的归宿,福兮,悲兮?

  但现实就这样存在了,都在传媒界,向下行,向上行,不知行向何方?

  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刻,这个冬天并不寒冷。这几天,不断读到温暖的消息。一则:2016年,《兰州晚报》发行量同比增长20%。在一片叫着纸媒进入寒冬的唱衰声中,一份晚报能有这样的业绩,不能不说是异样了。这样的异样,为纸媒抵御寒风增添了一道温厚的屏障。二则:面对报媒寒冬,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掌门人蒋先生的话语铿锵:把内功练好。报业集团的发展前景,就在于练好内功:党报的内功:做深;网络的内功:做广;客户端的内功:做快。“一报一网一端”,三力齐发,互为推动,融合发展,这岂不是报纸媒称喜迎春的新稻草?

  寒冬再冷,终抑不住春的气息。春天是生长的季节,报业抵住了寒冷的风,即将面临的是勃发的春。这才是报业要牢牢抓住的救命稻草。

  “不要藐视传统媒体!”复旦大学教授李良荣的一番直言,让那些在传统媒体圈子里叹息的报人,让那些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报人心里涌起一些温暖。

  (作者:辛冬妹 江西省宜春日报社)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