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从“媒体平台”到“平台媒体”——海外互联网巨头的新闻创新及启示2016-01-20 来源:《新闻记者》 张志安 曾子瑾
2015年,海外科技公司谷歌、苹果、Facebook、Snapchat、Twitter等纷纷在新闻产品方面发力,推出多种实时新闻服务。这一系列新项目上线对新闻业意味着什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安与研究生曾子瑾对此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分析,并提出由“媒体平台”向“平台媒体”的转型建议。 与传统的独立发展新闻客户端、微信微博账号不同,新路径要求媒体转变多渠道搭建“媒体平台”的做法,以形成“平台媒体”为新的实践目标。所谓平台媒体(Platisher),指既拥有媒体的专业编辑权威性,又拥有面向用户平台所特有的开放性的数字内容实体。 反观海外科技公司向媒体行业的“进击”,既与传统媒体形成了竞争,又为传统媒体提供了创新的内容呈现方式和内容传播途径,而其对数据、渠道和用户的掌控有利于自身实现“媒体化”的原生优势。海外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新闻创新,实际上就蕴含着搭建平台媒体的操作逻辑。纵观这些海外互联网巨头的新闻实践,正在进行融合转型的中国媒体可从中获得的一些启示,比如: 充分重视“即时新闻”和“整合新闻”的重要性,满足移动互联网用户人群对信息的基本需求。注重在“即时新闻”的第一落点中设置公共议题、实施舆论引导,并通过“整合新闻”还原事件原貌、提供多方信息。 在移动客户端新闻产品中引入数据分析、智能推送等“机器算法”,但同时要充分强调专业编辑的“新闻把关”和“人工判断”,以平衡满足用户个性需求和传播高质量品质新闻的关系。在移动互联网新闻生产和传输的过程中,不能过度迷恋技术本身,而要始终强调对品质新闻的追求和对人文价值的坚守。 鼓励传统媒体与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合作,各自发挥原创内容优势和用户、数据和技术优势,共同开发和运营移动互联网项目。双方可采取多元股权的产权治理结构,并注重资本市场运作,以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不过,在引入互联网企业的投资过程中,要建立必要的“防火墙”制度,以避免对新闻独立性的干预和操控,导致事实上的商业话语霸权。 继续扶持“平台媒体”的打造和创新。继“澎湃新闻”主攻原创新闻、“今日头条”主攻平台媒体之后,国家可再大力扶持若干个兼具原创性和平台型特征的移动新闻客户端,以服务于“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满足不同区域受众差异化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整体提升互联网新闻的原创性和专业性。 不少研究者认为,传统媒体跟互联网巨头的合作仅仅是延缓了传统媒体的“半衰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融合转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如哥伦比亚大学数据新闻学研究中心主任埃米莉•贝尔(Emily Bell)所说:“新闻空间不再属于新闻从业者了。报刊媒体无法继续扛起新闻自由的大旗,因为新闻故事抵达读者的主要渠道不再掌握在他们手里。如今,硅谷的少数几家私营公司把持了全球公共信息和舆论空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史安斌教授也认为,传统媒体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对社交媒体平台将产生高度的依赖,逐渐失去对内容生产的主导权;而社交媒体在新闻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则将享有更大的话语权,最终完成由“服务商”向“主流媒体”的质变,彻底将传统媒体边缘化。这些观点把握了新旧媒体的格局转换,也指出了纸媒终将衰落的残酷现实,值得关注和思考。 笔者认为,我们必须直面的现实是,互联网作为一种改变社会资源配置、“权力结构”和游戏规则的革命性力量,传统媒体自绝其外或者仅将互联网作为延伸自身影响力的工具的做法都是难以持久的。面对新的传播生态,传统媒体应考虑自身如何作为传播节点嵌入这个全新的传播生态链条并发展为有话语影响力的节点,在这个“人人皆为传播者”的传播网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我们也不必过度为纸媒唱衰或为纸媒的边缘化而慨叹,面对日益兴起的新新闻生态系统,只要保持追问:这些纸媒承载的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这些价值有否出现新的替代者?这些价值是否会伴随纸媒渠道的边缘化或相继死去而有所减弱?如果价值仍在或仍然以新的方式在实践和延续,那么,公众的整体利益也不会受损。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