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国际台原台长张振华: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2016-01-27 来源:传媒圈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同热兵器与冷兵器一样,代际的演进给二者带来的是革命性、颠覆性的变化。

  热兵器把冷兵器打入了冷宫,传统媒体是否也会遭此噩运?这取决于传统媒体的觉悟和应对之策。

  传统电视会不会进入“断流期”?

  上个世纪电视在我国初起的时期,动员广播人去做电视是很困难的,因为当时电视並未被看好。但到八九十年代当电视充分展现了它的优势后,立即赢得了尊重。现在轮到所有的传统媒体人正视新媒的时候了。

  互联网等新媒体带给传媒的是一个拆墙与破界的时代,一个流变与重构的时代,一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时代,一个需要不断地自问“我是谁”以及“谁才应该是我”的时代。

  一句话,当下是一个必须不断地重新审视自我和定义自我、修正自我乃至颠覆自我,从而改变和升华自我的时代。

  科技做为媒体的造物主,不仅创造了新媒体,而且为传统媒体的演进预留了巨大的空间。因此,对于新媒体,我们应该主动地拥抱它,通过彼此的融合打造传统媒体的新形态和升级版。

  新媒体不仅通吃了传统媒体的所有功能,而且还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其他功能。因此它不仅是个“全能选手”,甚至是个“超能选手”。

  正是依仗自身的优势,新媒体不由分说但也是合乎逻辑地重塑了媒体的版图,特别是吸引走了绝大部分青少年受众。

  这种釜底抽薪式的变革带给传统媒体的己不是发展危机,而是生存危机。比如电视,一旦至今仍留在电视机前的老年观众逐年逝去,电视观众会不会由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丰水期”、目前的“枯水期”,进入“断流期”呢?

  当然,死亡和式微是两回事。我虽然不认同传统媒体死亡论,但如果传统媒体不积极应变,其被渐进式地弱化是定而无疑的。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但要解决3个问题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应对新媒体冲击的最好办法是融合新媒体。但推动媒体融合起码必须解决三个问题。

  1.要克服本领荒

  媒体融合谁在急?谁在喊?当然是传统媒体。但媒体融合看上去很热闹,实际上很迷茫。新媒体在破路前行,我们还在问路在何方;受众已经过河,我们还在摸石头。

  这是因为传统媒体人缺乏有关新媒体的知识和技能,缺乏充分释放、张扬新媒体功能的思维和本领。这就使得传统媒体一直处在望着新媒体的背影跟学、跟跑的被动状态。

  所以,融合新媒体首先要克服的是自身的知识短板和本领荒。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仍然在路上,谁都难于预断它未来还能创造怎样的图景与天地,即未知远远大于己知。因此,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本领的提升又非朝夕之事。自然,媒体融合也不能希求一蹴而就。

  2.要摒弃旧思维

  媒体融合当然靠技术、靠知识,但关键在于思维。如果说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的一次转型,那么,完成这一转型的前提是要完成思维的转型。即必须跳出传统媒体思维,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遵循新媒体自身的规律和市场规律,进行一场思维转型下的“转基因工程”。

  媒体融合的功夫在于内化而非外化。不是简单的增量、拼接、混搭之类的物理性组装,而是要以新技术为驱动轴,进行包括技术、结构、平台、流程、渠道、内容、经营等方面的整体的、系统的化学性融合。

  3.要规避低效功

  媒体融合是所有传统媒体都不能不参加的一场“集体婚礼”。既然大家同时向新媒体“求婚”,那么,首先要防止相互蹬踏、空耗成本,特别要防止形成又一个新的低水平的同质化;此外,在大家一起追求做“全媒体”、做“全能运动员”的过程中,要防止迷失自我,即丢掉原有的优势与强项,最后变成一个“全不能运动员”。

  总之,要规避事倍功半的低效功、无效功。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