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媒体的未来是个谜2016-01-27 来源:《新闻与写作》 蔡雯
核心提示:今天,身处媒体剧变时代的媒体人,也在追问关于媒体的三个问题:媒体是什么?媒体缘何而生?媒体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段子:谁是最伟大的哲学家?网络民意评选答案揭晓:传达室看门的老大爷。因为他每天都在追问哲学的三大命题:1.你是谁?2.从哪里来?3.到哪里去?今天,身处媒体剧变时代的媒体人,也在追问关于媒体的三个问题:媒体是什么?媒体缘何而生?媒体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有些问题早先在传统媒体时代曾经得到过答案,但随着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一一登场,颠覆了人们对媒体的原有认知。媒体的定义、媒体的功能、媒体的分类,以及与媒体相关的各种概念与术语,都重新成为争议的话题。我们看到,无论是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还是自媒体,在这场媒体变革的洪流中,都在努力寻找着自己的方向与航线,而无数的媒体人也在这场时代大潮中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重新确立人生的坐标。传媒业界与学界都在各种场合谈论媒体融合,评说媒体转型,讨论平台、渠道、关系、入口、场景、数据、产品、用户等等与媒体变革相伴而生的新概念。在这场突破人类原有认知框架的知识生产运动中,既有“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的欣喜和憧憬,也有“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的恐慌和沮丧。不同的人以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兴趣与经验,表达着不同的观点与预期,虽然我们还暂时无法确定真理,甚至难以达成共识,但在媒体变革中激荡的有关媒体的一切发现、发明和思索,正在编织一幅引人入胜的新知识图景,带给我们无尽的兴奋和想象。 上个世纪中期,麦克卢汉以“媒介就是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论断震惊世人。而今天新媒体的现实状态不仅让这些观点不再令人费解,还让我们感受到当年麦克卢汉不曾经历的体验。当我们一早醒来就毫不迟疑地拿出手机,进入自己的各种关系圈,我们要获得的仅仅是信息吗?手机这个眼下人均使用时间最多的媒体终端,仅仅是我们的又一个眼睛、耳朵和舌头吗?事情并不如此简单。仔细审查一下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细节,就会发现,手机已经把我们的一切都装进去了,它不仅是我们的工具和器官,也是我们与他人的关系纽带;它不仅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我们的工作和娱乐平台;我们用它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也用它寻求各种问题的答案;互联互通的新兴媒体结成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罩在了网下,导致了政治、经济、社会的结构性变化,传媒业本身也是这种变化中的一部分。在媒介化社会中,网络尤其是无线网络成为人类现实社会中一切活动运行的基础性设施,如同空气和阳光一样无处不在,不可忽缺。然而,它在让我们获得的同时也在失去,比如个人隐私的保护越来越难。 以媒体为生的组织与个人,在这场媒体的巨变中正在承受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对于媒体组织而言,如何在新的产业结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价值而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今日头条”的诞生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媒体,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所有媒体都做“搬运工”,谁来生产被搬运的东西?如果没有致力于原创内容生产的主体,传媒业一定不会有未来。还有微信的巨大成功,激发了各类媒体组织打造“平台型媒体”的雄心壮志,但想想我们每个人每一天有限的媒体接触时间,能够真正成为几千万人、几亿人“入口”的平台型媒体一定不会太多,更多的媒体组织还是只有借助他人的平台,才能完成某种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实现自己的价值。 媒体的未来是个谜,媒体会影响人类的未来却是确定无疑的。(作者蔡雯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刊登于《新闻与写作》2016年第1期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