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2016新媒体大预测:你期待的VR终于要来了

2016-01-28 来源:豹眺网 傅博 编译

  如果说2012是微博发展的巅峰之年,那么微信则是在2013年真正“征服”了中国老百姓(连豹眺君家里的所有老人都注册了)。可现在你会发现,微博的活跃度持续降低,“去微信化”趋势也正在抬头,人们对新媒体赋予的用户体验越来越挑剔,似乎正在隐隐期待下一个媒体BAT的出现。有句话说的不错:任何互联网产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不变的只有创新。如何把握未来科技创新与用户选择趋势就成了新媒体运营者的头等大事。

  前ABC新闻执行主编,一流的商业专栏(在新媒体网站MediaShift开设专栏)作家Dorian Benkoil在近日发布了《2016年媒体发展趋势短报告》,大胆预测了未来的媒体发展方向。当然,这些内容并非凭空揣测,新的“大转折”已在2015年各新媒体巨头的一系列动作中初现端倪。到底哪个领域的创新是新媒体的下一个“决胜点”? PC端与移动端用户们究竟在哪一方面有着迫切的需求?豹眺君独家编译Dorian Benkoil最重要的两个预测,为您献上一场专业媒体人的“饕餮盛宴”。

  VR(虚拟现实)与媒体的全新组合 将成为“各路兵家必夺之地”

  各位准备好了吗?不明白VR的赶紧去查一下这是什么神器?明白的就来个“Give me five”,VR要来了!2016将是虚拟现实化媒体正式进入主流的一年。

  VR是什么?虚拟现实技术。通俗点儿说,就是你以后无论看视频还是玩游戏,都可以沉浸在VR提供的三维交互环境里。VR技术有三个特性,分别是多感知性、交互性和沉浸性。

  你以为它会很贵?No no no!还记得2014年Google推出的那个简陋的VR体验套装(其实就是个纸盒子)Cardboard吗?价格只有几美元,却在市场上掀起一股不小的VR热潮。在成本不是太高的基础上,VR的商业化道路显得一帆风顺;同时,“装酷”也成为众多年轻人选择购买VR头戴式眼睛及查看器的重要理由之一。

  如果大家觉得每个不到3美元的Cardboard也有点贵,Dorian也向VR爱好者推荐了万能的淘宝(淘宝已经走出国门,“殃及”世界),网上山寨CardBoard的价格每个不到15美分,效果相差无几。此外,Youtube上也能找到部分附带VR视觉效果的视频。

  2015年10月,纽约时报向订阅用户赠送了100万个Cardboard纸板眼镜。此举遭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嘲笑,甚至有些收到礼物的订阅人还向其他媒体抱怨说“这个东西让他们感到头晕目眩”。然而让众多同行没想到的是,在接下来的11月份,纽约时报又“趁火打劫”,隆重推出了名叫NYT VR 的虚拟现实App,该应用首次登台就为用户带来了两部特色电影。一部名为《The Displaced》(讲述了在战争中孩子们流离失所的故事),另一部为名叫《Walking New York》的艺术家故事。

  这两部VR电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新闻故事,却展现了传统媒体奇妙且具有创意的构思视角。这不仅在媒体界引起轩然大波,也让很多科技评论家赞扬纽约时报此举为“其发行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功”。

  Google的Cardboard无疑开了一个好头,这让很多全球大牌都看到了VR潜在的营销魅力。Mini Cooper、通用汽车、Nike等实体业巨头也开始纷纷加入了这场“华丽的冒险”。连伏特加品牌Absolut Vodka都赶时髦地举办了一场VR屋顶音乐会,品牌总监Afdhel Aziz称它为“世界第一个虚拟现实的音乐现场”。

  而在中国,VR技术的扩散趋势已经被BAT大佬们率先发觉。其中,阿里巴巴的老马在去年10月就对虚拟现实公司Magic Lea的新一轮融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透露会有2亿元融资);而在12月,腾讯的另一位老马正式在北京成立Tencent VR团队。从这些蛛丝马迹来看,VR极有可能为中国新媒体带来一场颠覆性科技变革。

  总之,虚拟现实的力量在于,它能在观众和人物事件中建立一种特殊的移情关系。Dorian认为,传统媒体在向新媒体转化的过程中,运用这种有巨大潜力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带来身临其境的用户体验,让观众了解那些最难深入的领域,发挥传统媒体在内容深度上优势。

  移动发布平台“垄断”内容服务 传统媒体逐渐“无家可归”

  你是否已经厌倦了手机大半天也加载不出一条新闻或视频?是否在下载进度条达到70%却“戛然而断”时想怒摔手机?除了有必要将2G换成4G网络的同时,你也可以考虑换个新闻或视频App。至少走在科技前端的产品经理们是这么想的。

  对于全球很多用户来说,“手机看新闻”已经成为日常,至少在地铁、餐厅、回家的路上你可以随时刷新浏览即时的新闻报道,而不是在大风中艰难地阅读纽约时报。知名媒体人Chris Sutcliffe表示,我们以后的绝大多数时间将花在手机上,包括工作和娱乐。

  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你的手机网络信号怎么样?豹眺君在英国“流浪”时,最想念国内的不是家乡菜,而是网速(难道是卡的问题?)!举个例子,当我终于打开彭博网页面时,发现已经走过了两个街口;看视频?昂贵的网费根本不算什么,因为压根儿就打不开……

  由此可见,国外人民也生活在“各种‘打不开’的水深火热”之中。因此,Facebook的产品经理们受到些许启发:如果我们的新闻平台让用户们更容易打开来自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的报道,是不是就不需要“美国队长”来拯救网民了?

  随后,Facebook Instant Articles就在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中诞生了。经过内部系统改造,它可以将加载消息的速度提高到普通移动网页文章的十倍!此外,拥有互动功能也是它的一大优势,内容生产者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展现他们的报道,增强互动效果,并以此获得更多的盈利机会。在这个平台上,你不仅能看到老牌传统媒体提供的深度新闻报道,也能看到BuzzFeed等网络原创媒体的趣味性故事。

  总之,人们不需要再费力用手机打开纽约时报的官方网站去查看信息,仅Instant Articles一家就可以让你看到他们最吸引人的新闻头条。

  现在,你应该能从Facebook Instant Articles的特色中琢磨出什么了:内容生产商的平台独立性正在逐渐消失,新闻发布平台的品牌感正在逐步形成。不仅是Facebook,Google新闻、Snapchat、Medium等移动端新媒体新闻平台已经完善,包括国内的微信、今日头条在内,都开始为读者打造“最迅速、最全面的移动端内容接收平台”。与此同时,各大传统出版商及电视台的平台性正在弱化。例如,人们不情愿下载诸如“浙江卫视”“东方卫视”这种单一的地方媒体电视台App,反而更偏爱爱奇艺、腾讯视频这种综合性视频APP,因为后者的视频涵盖领域更大,频道更多,搜索也更方便。既然我能在爱奇艺平台观看34个省市的电视节目?为何还要下载一个电视台App呢?

  众多传统媒体已经看到了移动端新媒体平台庞大的用户量和技术优势,纷纷在平台上设立自己的品牌报道专栏,将高质量的内容逐渐转移到这些移动平台上。例如华盛顿邮报,已经将绝大部分精品内容搬到了Instant Articles上。这些传统内容生产商正在使用Facebook扩大用户群,并投放广告,构建了一条可持续的业务流。

  此外,Instant Articles还在与更多的内容原创生产商(包括报纸出版商、电视台和网络媒体)进行洽谈,以满足更大的市场需求。

  美联社战略与企业发展部部长Francesco Marconi称传统媒体为“homeless media”(无家可归的媒体)。他认为,传统媒体虽然擅长生产内容,但是它的内容传播形式却渐渐被人们抛弃,只能“依附”于各种新媒体平台。当然,这对传统媒体而言是一种衰落的迹象,但对于媒体人来说却是一种好的趋势。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