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杂志出版的全球化策略2016-01-28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陈昕
全球化可能是1990年代的主流概念,时间和距离在全球化过程中均被压缩。事实上,不论是现代或后现代的理论家都同意今天的世界愈趋全球化,因此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控制更加明显,跨国企业与组织和国家相比更重要,而且通过全球文化来“腐蚀”或“刺激”本地文化与传统。全球化秩序是由数百家企业带来的,其中很多企业的规模已经比一些独立国家还大。 传播产业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受到重视,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切斯尼(McChesney)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下,数字化与卫星科技的进步,使得传播与资讯在国际社会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第二是商业化的娱乐、媒体、广告、电信市场等资讯快速的国际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领航者,让产业突破了时空限制。 海外市场进入模式 一般而言,跨国杂志进军海外市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杂志本身的外销”,第二种是“发行海外版”。“发行海外版”是指以不同的进入方式与当地出版商合作。杂志扩展海外市场的方式主要有3种:“充分授权”、“共同出资”及“独资在当地成立财团法人”,其中以“充分授权”方式最为普遍,其次为共同出资方式,或称为“合资”。合资是指选择某一国家的某一杂志社为伙伴,各自分别出发行资金,出刊后的盈余与债务亦共同分担。 以美国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也就是1920至1930年代,非常盛行出口美国国内的旧杂志,当时出现许多外销批发商从事杂志外销业务;其次,“发行海外版”的规模也很大,事实上,美国杂志发行海外版的历史相当悠久,例如,VOGUE于1921年开始发行海外版,1983年Reader’s Digest也开始发行海外版。就整体来说,这些海外版杂志均未形成气候,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进入1980年代,才引起众人的注意。 因为二次大战之后,世界各地关心美国文化、经济的程度不断提高,为迎合这股热潮,杂志商纷纷输出新发行的美国杂志。 总体来说,跨国出版集团的市场进入模式有出口、授权、合资和独资等4种选择: (一) 出口。出口是指厂商在国内市场制造产品,再销售到国外市场,企业不需要改变公司原来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出口形式进入海外市场的国际性杂志,在内容编排上几乎完全与母版相同,通常是由代理商引进当地市场,大多出口至与母国语言、文化相似的国家。 出口相对来说风险较小,除了可以节省在当地建立生产设施的成本,也有助于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并获得国际行销经验,但对于国外市场的控制力也最低。一般来说,在企业刚涉入国际市场时,往往以出口方式进行。以杂志为例,出口即是“杂志本身的外销”,虽然可以节省在当地投资的成本,但相对利润也不高。 (二) 授权。杂志授权是以提供授权书或其他签约程序,授权海外市场的合作伙伴,合法使用杂志品牌或编辑内容,以收取权利金或版税。以授权形式发行的海外杂志,不一定使用杂志原始内容,而是由当地合作伙伴负责内容编辑、广告业务以及市场通路等事宜。 采取授权来发行海外杂志的条件之一是必须和海外杂志社(执照持有人)订立契约,契约时间通常为3~5年,内容通常包括:将杂志的名称、图案文字及编辑资料的使用权,赋予执照持有人;执照持有人以广告收益及销售额(包括零售、订阅)为基础,支付原版杂志商版税;比例通常为广告收益的30%,销售收入的5%。 采取充分授权有下列优缺点:优点是资金财务方面,无须担负风险;没有人事费用的支出,也无须担心担负人事问题;对于海外版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不必费心收集资料以便了解。缺点是:首先,就现实情况而言,原授权公司无法掌握海外版杂志的内容品质,且海外版创刊后,对杂志刊登的文章内容,采用率普遍降低,甚至原发行杂志的编辑概念可能被扭曲变质,甚或完全丧失编辑精神。其次,契约期限终止时,不容易在该国找到愿意订约的合作对象。 获得授权的杂志可以获得国外杂志的技术指导,并可以较低价格取得国际杂志的内容或图片。但在合作期间,获得授权的杂志会受到许多限制,如合作关系结束后不得出版同类型杂志,在内容风格上亦需符合该国杂志的要求,且受限于合约无法往海外发展。如此一来,如果合作的国外杂志约满后不愿再续约,则多年的努力立刻化为乌有。尽管有这么多风险,但国内出版商认为只有依靠国外杂志的品牌,才能让读者相信杂志的品质,以及吸引广告客户的信赖,所以依然愿意支付高额的权利金以获取授权。 (三) 合资。和授权相比,合资可以拥有更多控制权,但仍必须和合资伙伴分享重要商业资讯,因此合作伙伴也可能成为未来竞争对手。此外,合资双方因为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在行销观念或策略上容易发生意见分歧,这种分歧常常会影响双方的合作关系及最终的行销绩效。 合资模式运用在杂志产业上,是指外国杂志与当地出版社经由资本结合,在海外市场设立分公司或另组新公司。共同投资的优缺点如下:优点是一旦合作成功,无论在财政或经济方面,都可以获得很好的报酬。在检查杂志的编辑内容及经营方面,可以做周全的管理。有机会争取到国际性广告主;缺点是在财政方面隐藏着极大的危机,作为合作对象的当地杂志社,受到极大的限制。 (四) 独资。独资模式已经摆脱与当地出版社合作的阶段,而是由外国出版公司直接在海外市场设立公司,掌管整个公司的策划、发行、管理。 跨国媒体的国际行销策略 成功的跨国媒体产业的国际行销,并不是去生产标准化的产品,而是因地制宜地推出适合各地使用的产品。产品要在海外市场销售,一定要符合当地的文化、习惯,才能传布于当地民众之间。尤其是大众传播类媒体兼具商品与文化特性,媒体内容如果与当地风俗民情不同,则很难在当地市场生存。 促销,即厂商为了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以增加产品在目标市场销售量,而设计策划的各种活动。由于各国文化有所差异,消费者特性亦不相同,因此促销策略应该因地制宜。以下方式都能起到促销作用。 1、广告:以付费方式,通过各种传播媒体来推广产品或服务,广告是最普遍的行销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产品和企业的国际知名度。 2、促销活动:提供短期诱因,以刺激、鼓励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 3、公共关系与公共报道:指企业运用新闻报道、记者招待会、印刷宣传品及各项专题活动等方式,向社会大众传递产品相关资讯。 4、人员行销:由销售人员现场与消费者进行产品说明,以达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目的。 在跨国媒体产业的发展中,价格和通路成为重要因素。价格策略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价格是行销组合中攻击性最强的手段,当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压力时,价格的调整较其他行销组合更容易,在时效的争取上较能配合。然而,价格的调整很容易造成市场内竞争者的紧张,而演变成恶性价格战,因此价格策略的运用必须极为小心。 行销通路是指厂商提供给消费者购买及使用产品的渠道。对杂志产业来说,通路指的是出版社提供读者购买杂志的渠道。国际中文版杂志的通路一般有两种:读者直接向杂志社购买或订阅,即为直接通路;通过经销商及其他零售商购买,则为间接通路。 近日,美国赫斯特集团日本分公司(Hearst Fujingaho)推出了日文版Cosmopolitan,但与以往不同,该刊为电子刊。在数字化传播成为主流的当下,杂志的跨国发展中,“数字为先”的策略也更显见。 (作者系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期刊分公司总经理)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