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记者做科研报道常犯的11个错误2016-01-28 来源:传媒圈
俄勒冈大学研究人格特质的Sanjay Srivastava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媒体的猎奇心和科学方法之间的矛盾”。 确实如此,记者们喜欢那些一目了然的标题:简单、有信息量、观点鲜明而且新奇有趣。而科学方法则正相反,它强调知识的缓慢积累、细微差别以及怀疑和思辨。“当一些研究成果达到一定程度,值得加大投入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时,它早就不是所谓‘新’的想法了。” “在人类科学研究中,简单、单一的因果关系是极其罕见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记者总能写出吸引眼球的报道,却难以洞察到宏观局势的变动。这种矛盾可能永远不会消除,但是为了减少报道失误的发生,结合一些心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的反馈,这里为你总结记者报道与科学研究的11条矛盾以及常出错的地方,为你的准确报道提供一些借鉴。 1.记者们总想得到明确的答案,但没有哪项研究是这样的 在心理学杂志上,这样的文章很常见: 科学研究表明,这样做我们的幸福感更高 科学研究表明,这些小贴士可以帮你更加高效的工作 这样养孩子,可以提高他的适应能力 (怎么都有一种长辈朋友圈的感觉…) 然而没有哪项研究可以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问题,它们都是需要耗费几十年研究工作的“大问题”。 “我也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埃克塞特大学政治学家Jason Reifler说道,“但是我甚至不能给出一个初步的答案,因为它是我未来工作的一部分,也许将是我余生的研究生涯。” 2.绝大多数研究的切入点比记者想象得小得多 简单的因果关系很容易传达给读者:更多的钱意味着更高的幸福感吗?整天宅着会导致抑郁和体重增加吗? 几乎没有什么研究是为了解答这样的“大”问题的。 “关于人类社会的研究中,简单的因果关系极为少见。”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研究政治心理学的Kevin Smith这样说道。 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揭示简单地因果关系的。 3.记者们总喜欢求新求异,但研究重视那些“旧”的东西 如果哪项研究发现了令人吃惊的结果,一定会有大批记者蜂拥而至。但是科学家往往保持怀疑的态度,特别是当第一次得出这样的结论的时候。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可能只是侥幸,只有重复验证才可信。 “一项研究现象的重复验证,比把它发表出来更为重要。”纽约大学组织行为研究者Joe Magee这样认为。 “这就是荟萃分析的用处所在,把一篇论文放到完整的研究体系之中,再与新近的问题相结合。但是这种方式并没有在媒体中广泛使用。” 同样,谨慎起见,如果研究发现与已建立的结论相悖的话,也不能就此推翻先前的成果。 “如果在20次实验中出现了一次不同结果(记者很可能会夸张这样的发现),但它并不是有争议的,95%的证据还是支持先前的结论的。” 4.很多研究是基于大学生的,记者总是进行普遍推广 大学生有很多奇怪的特点:他们的生活条件一般都不错,他们基本上都没工作,而且他们的生活很不规律。 心理学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其便捷性,所以虽然能得到一些值得思考的结果,但并不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 (利用小白鼠的实验也是这个道理,以动物为起点的生物学行为研究很有价值,但不能简单的推广到人类身上。) 5.对于百分比,记者应多加小心! 这里看一下一篇论文得出的结论:每天看电视超过七个小时的人,和其他人相比,有50%甚至更高的几率患上糖尿病 这并不意味着那些每天看七个小时电视的人就会有一半的几率患上糖尿病,“如果一件事发生的几率只有1%,那么高于普通水平50%也只有1.5%的几率发生。它仍旧是极低的。” 这种错误在报道中十分常见,却很容易避免。 6.现实世界和统计学意义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当研究者说,“结果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它意味着这种结果并不是偶然因素,但也不意味着得到了什么肯定的结论。 统计学家Grander打了个比方:“一组平均身高为70英尺的样本,和另一组平均身高71英尺的在统计学上有绝对的区别。可是这种绝对的区别在现实生活中又有什么意义呢?” 7.科学家喜欢用术语,记者却不好好翻译 心理学家会在他们的研究中使用非常特殊的术语,但是为了服务读者,记者必须用日常用于来解释它们。虽说这样的通俗化是必须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大量重要细节丢失。 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心理学家Betsy Levy Paluck关于“高联结儿童(highly connected kids)”的研究就常常被记者翻译成“酷孩子(cool kids)”,这是误解,“这些孩子里有一些的确不是那么酷的……” 8.对于自我报告的研究更要谨慎对待 人们所说和所为差距很大,Levy Paluch写道,“很多记者认为自我报告的行为和实际是一样的,但记录实际行为的研究较为困难,数量也少得多。” 9.对于还没发表的研究成果要更加小心 有些科学家会把工作草稿放在个人网站上,大学的出版社则会催促将这些成果发表。 “如果这些成果还没有经过同行评议,或者该领域其他学者的认可,说明它很可能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或者还没有被重复实验验证过。”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政治心理学研究者Ingrid Haas说道,“总之,就是这些结论还不太可靠。” 10.别把读者从研究本身代跑 佐治亚大学自恋研究学者W.Keith Campbell向记者发出呼吁:“所有的报道都要联系研究成果报告本身。” “我最近的一篇论文被用作了吸引眼球的故事材料(就好像人们去看星球大战来满足自己的自恋需求一样),很多读者都很恼火,于是有人翻出了我的论文原文来阅读。由此引发的线上讨论我认为很有趣。” 11.最后最后,相关不等于因果!!! 这个错误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出现,请把这句话写在镜子上每天提醒自己!!! “如果A组被试者更倾向于吃胡萝卜,那么吃胡萝卜的人更倾向于出现在A组。这样的情形只是同时出现罢了,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 本文由百度新闻实验室(baidunewslab)独家编译,原文载于vox.com,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