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文博期刊出版工作的新方向--2015年中国博协出版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综述2016-01-29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纸媒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文博行业以纸媒为主的编辑出版工作如何扬长避短,整合资源,谋求发展,便成为去年刚刚成立的中国博协出版专业委员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7月11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出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的中国博协出版专业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暨2015年会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30余家文博期刊单位的60余位文博行业专家学者和编辑出版工作者汇聚一堂,深入探讨了目前我国文博行业编辑出版工作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对电子媒介的冲击,文博期刊如何积极应对 面对电子媒介的冲击,几乎所有文博期刊都在思考应对办法,努力在保存行业特色或刊物传统的基础上,转变观念,积极应对,将思想认识提升到“互联网+”模式,借力电子媒介,不断发挥文博期刊作为博物馆重要社会服务手段的功能与作用。《北京文博》执行主编韩建识认为,媒体需要相互合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纸媒长久的公信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另一方面要利用电子纸技术优势保存传统文博期刊的历史资料。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坚持互联网+思维,开创出符合行业特色、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文博期刊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考古》杂志社副主任洪石充分阐述了文博期刊的印刷版与电子数字版在图像资料上的质量差异问题,她认为高清的数字版图像资料对文博行业专业读者来说更有科研价值,值得推广。 《苏州文博论丛》编辑朱春阳深入分析了文博期刊因为电子传媒的兴起而面临的困境:稿件来源匮乏、质量较低、受众群体不断萎缩等等,但网络时代的到来文博期刊出版事业也充满了各种机遇。互联网传媒既为文博期刊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又拓宽了文博期刊的稿件渠道,同时借助网络媒体可以把文博期刊在更广范围内推介出去,增加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故宫博物院院刊》谭浩源以院刊为例指出,不应该将电子媒体仅仅看作是一种全新的文献发布形式,也应该视为巩固纸本刊物地位和特色、辅助发行和推广的有效方式,文博期刊的编辑人员需要培养运用网络媒体进行社会宣传的意识,提高运用网络媒体进行文博编辑工作的能力。北京故宫博物院出版部副主任何笑聪、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研究室编辑石岩和《中原文物》编辑部副主任武玮等认为电子媒体是文博刊物的延展与深化。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所形成的多种载体形式的出版物,面对博物馆不同公众群的诉求,决定了彼此间应是互利共赢的关系。 二、如何妥善处理文博编辑出版工作与博物馆的关系 中国博协副理事长、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成建正指出,博物馆出版物是陈列展览之外传播博物馆文化,把博物馆文化深深植根于社会公众心中。文博编辑工作者如何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是每一位文博编辑工作者认真去思考并付诸实践探索的。宁波帮博物馆典藏部主任陈茹认为,文博刊物是博物馆展厅的延伸,博物馆的实体是有限的,但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可以通过文博出版刊物而无限扩大。人们通过对博物馆刊物的阅读,实现对博物馆文化更深层次的认知。 三、文博行业编辑出版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田静研究馆员在梳理和回顾陕西文博刊物三十年来发展历程基础上,结合个人担任编辑的实际工作经历指出文博刊物代表着博物馆和博物馆人的形象和脸面。对于文博期刊出版行业的一些不良现象,作为负责人的文博刊物编辑工作者必须要自己找准定位,坚持从内容到形式的高标准、严把关,坚守刊物的学术性、严谨性。《考古与文物》编辑部主任谭青枝认为举办成功得学术期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几代编辑人前赴后继地付出辛勤努力,是编辑人用心血去浇灌而凝结成的,我们的文博事业要后继有人,我们的文博刊物出版工作要传承下去,学术刊物应该承担起培养青年人才的职责。《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编辑部主任张维慎研究馆员同样以资深编辑的心得和感悟谈到编辑的主体意识就是“有担当、有责任感、有奉献精神,出好书,办精刊,作为编辑出版人员应时刻牢记于心”时引起与会代表的热烈响应,代表们关于文博行业编辑出版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的深入讨论与积极回应,充分显示他们作为文博编辑行业主人翁的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 四、关于文博行业编辑出版工作的发展方向 中国博协出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文化出版社总编辑林斌认为在中国博物馆事业在迅猛发展、社会公众对博物馆文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文化传播载体与形式发生着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文博界应该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构建出版交流与分享平台,建立行业编辑出版工作者的互动交流机制。中国博协出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提议建立全国文博期刊的网络展示平台,在各博物馆建立全国文博出版物展示销售专柜,建立全国文博期刊编辑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专业的文博编辑培训班,不断提高文博刊物编校质量,并且开展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打造出版专业委员会精品刊物。这些论述为今后一个时期出版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此外代表还就文博期刊编辑的体制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福建博物院《福建文物》编辑部主任陈邵龙研究馆员关于文博期刊办刊的思考很具代表性,她指出目前的文博期刊编辑体制下存在经费来源单一、兼职从事编辑工作、编辑人才缺乏培训和专业素养的问题。建议专业期刊由专业编辑人员来从事专职工作,希望依托行业委员会组织诸如编辑规范一类的业务培训,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依靠行业自律的力量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文博期刊办刊体制机制建设。 此次研讨会具有三大显著特点:一是讨论内容丰富、全面,涵盖了文博期刊出版行业目前面临的不同层次、多元视野下的各类问题,与会代表们以其精心的准备、深入的思考、专业的研究为出版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和文博刊物出版事业进步建言献策,体现了行业责任与担当。二是热点议题集中探讨,以电子传媒与文博期刊关系探讨为例各种观点既有融合又有交锋,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三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考极具前瞻性,“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代表们深入思考宏观层面的文博出版事业发展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长远眼光的应对策略和发展思路。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